中國傳統的企業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忽視了自然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種錯誤發展方式使中國走入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給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林業循環經濟強調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提升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達到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協調的目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為林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前提,對于改善當前林業經濟發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
由劉麗麗、馮金元、蔣志成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林業研究及循環經濟發展探索》一書,共分為六個章節。該書首先闡述中國林業的概念和發展現狀;接著介紹中國林業與循環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及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重點;然后研究中國林業循環經濟標準化及其模式,同時指出中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與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對策;最后總結和探索中國林業剩余物綜合利用和廢棄木質材料循環利用等路徑。該書對于林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林業循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與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具有一致性。林業循環經濟強調在林業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上實現林業經濟的發展,該發展方式遵循了生態學的基本原理,主要研究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中關于實現資源節約利用的相關論述,也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指導下林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要遵循自然規律,實現林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了林業發展的特殊特征,林業的發展需遵循林木發展的自然規律,要借助自然力量發展林業經濟,而不是依靠人的力量。林業經濟的循環發展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發展林業經濟,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遵循自然規律,做到節約和保護生態資源。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考察各種林木的生長環境、生長習性等,根據不同林木的生長習性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案,保證在發展林業經濟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資源,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另外,林業企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森林內現有生態資源的保護,加大人工林的建設力度,減少自然林木資源的采伐,采用高科技的經營管理手段對林木資源進行保護,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加強科技創新,實現林業經濟的循環發展。馬克思指出,商品經濟的發展不能依賴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而應以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林業經濟的循環發展同樣需要以林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降低林業經濟發展中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以,林業企業要改變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理念,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指導企業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林業企業管理者要引入高新技術,鼓勵內部員工積極創新,不斷改進林業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林業管理者也可采取提高工資、增加福利待遇等政策,引進或者培養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的技術人才,為林業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林業企業可引進高新技術,開展清潔生產,及時處理林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棄物等,落實企業清潔生產的目標。
第三,探索多種經營方式,實現林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中提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在林區內探索多種經營方式,可以更大限度地進行物質資料生產,使林業經濟獲得更好的發展。林業經營企業可以促進林業與第三產業的協同發展,用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生態旅游,促進兩者的良性循環,既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也保護森林資源。同時,林業企業也可在林下種植藥材、菌菇等經濟作物,或者種草開展畜牧業養殖,還可以在靠近河流的林區內引水發展水產養殖業,實現農林牧副漁業協調發展,增加林業經濟發展的經濟效益,更好地助力林業循環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林業循環經濟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林業企業經營要遵循林業自然發展規律,加強科技創新,引進高科技人才,探索多種經營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進而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袁碧慰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工業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