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態環境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作為生態建設核心陣地的林業正朝著產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在林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如何盤活現有的森林資源成為當前林業規模化發展提檔升級的現實難題。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全國范圍內深入實施,不少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通過將森林資源“變現”實現了脫貧,甚至成功致富。所謂“變現”,是指林農利用承包到戶的森林資源向銀行以資產抵押的方式獲取貸款。這種方式將森林資源資產轉變為資本,有助于激發林農生產積極性,促進林業生態產業發展。基于上述背景,結合由石道金等著、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基于農村金融創新的浙江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研究》一書,以浙江省森林資源資產為案例,深入探討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需求與運行模式。
《基于農村金融創新的浙江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研究》一書共包括八個章節。第一章介紹研究背景、內容與方法、結論與創新;第二章闡述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的內涵與外延;第三章闡釋與森林資源資產融資相關的理論;第四章敘述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需求的具體體現,并進行評價分析;第五章總結現階段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普遍的組織架構、運行模式;第六章對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風險進行研究;第七章圍繞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保障體系進行深層次探討;第八章以浙江省遂昌縣為例,全面剖析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實踐活動。
以“七山一水二分田”著稱的浙江省,擁有豐富且優質的森林資源,開展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業務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消除森林資源資產貸款業務潛在的風險,推進林業企業、林農有效融資的創新舉措,不僅可為偏遠山區農村金融發展拓寬思路,還可有效管理和開發現有的森林資源。本文將重點探討浙江省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需求與運行模式兩個問題,以期為林業金融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浙江省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需求旺盛,金融要素對社會經濟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企業一旦缺少資金流入,將陷入低效率運轉和創造力不足等現實困境。毋庸置疑,林業發展同樣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支持。對于一些林業企業和林農而言,從事一份生產周期長、成果效益慢、經營風險高的工作本就難度很大,若再加上銀行信貸約束造成的融資困境,將嚴重打擊從業者的積極性,阻礙林業現代化發展進程。隨著浙江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森林資源資產被賦予私有產權,若能將無形的和有形的森林資源資產進行抵押的業務合法規范化,能夠為林業企業和林農拓展資金渠道提供良好機會。但在實際操作中,影響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的因素非常復雜,如制度不完善、市場波動大、金融機構成本高等。因此,相關管理者需要從頂層設計與配套措施著手,逐個破解上述難題,幫助林業工作者擺脫資金供給不足的困境,促進現代林業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實現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浙江省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的運行模式由多元化市場主體共同參與構建。其中,林業企業與林農、金融機構、林業產權分別屬于資金需求方、投資者、交易工具,是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模式能否成功運行的關鍵。除此之外,政府與林業主管部門對林業高質量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監管作用,擔保組織和保險公司也能夠為林業投資項目順利運行提供堅實保障。因此可從兩個方面促進浙江省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有效運行。一方面,政府完善與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相關的保障體系,為銀行提供信貸業務和資金需求方融資消除后顧之憂,切實提升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效率;另一方面,引進第三方專業公司開展森林資源資產價值評估工作,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提升森林資源資產價值評估的準確性。只有政府、金融機構、擔保組織與保險公司等多元化社會主體形成合力,才能促使浙江省落后地區的林業企業、林農憑借現有的森林資源產權便捷地換取啟動資金,進而實現興林富民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呼曉廷 安海燕 衡水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