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木材及其他林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林業企業需要加強管理,以確保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林業企業的經營活動主要涉及造林、撫育、采伐、加工和銷售等環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財務管理可以幫助林業企業評估資金需求,制定資金籌措計劃,合理配置和管理資金,確保企業平穩、高效運營。由張秀媚和張毅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林業企業管理》一書,以林業企業管理基礎知識為背景,從組織環境、企業目標與計劃、戰略決策、人力資源、領導方法、財務管理、創新與創業等方面,系統分析了林業企業管理的概念、特征、原則、方法及過程。全書內容全面系統,旨在使讀者全方位了解林業企業管理知識并提升職業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參閱書中關于財務管理的相關內容,本文對林業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及策略進行探討。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提高,林業企業普遍意識到財務管理對于經營決策、資源規劃、風險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與其他行業相比,林業企業財務管理具有明顯的獨特之處。第一,林業企業從種植或培育開始到采伐和銷售所需的時間較長,通常跨越數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長投資周期使得財務管理需要制定更長遠的規劃和作出更科學的決策。第二,林業企業的主要資產是自然資源,如森林和景觀等,這些資源的生長和更新過程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約。第三,林業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季節影響較大,造林和采伐的最佳時機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季節,銷售通常存在季節性需求,如圣誕節期間對圣誕樹的需求量較大。這種季節性經營會導致季節性成本和費用的增加,對企業的現金流產生影響。第四,由于從種植到銷售的時間間隔較長,林業企業的投資回報通常需要等待較長時間,因此財務管理需要注重評估長期回報,以合理確定投資的回收期和收益率。第五,林業企業的經營活動面臨各種風險,包括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資金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資本市場風險、政策和法規風險等。
針對上述特點,林業企業需要制定科學的財務管理策略,對財務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控制和監督,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第一,由于林業企業經營活動具有長周期和季節性特點,資金需求和現金流波動較大。因此,企業應合理規劃和管理資金,合理安排財務預算和資金計劃、優化資金結構、積極開展融資活動等,確保資金的充足性和流動性。企業應該考慮資源的生長周期,合理安排種植、采伐和銷售等活動,同時制定季節性經營計劃,合理安排生產、采購等活動。第二,林業企業的投資項目通常具有長期性和風險性,因此企業需要在財務管理中進行綜合評估和決策。在投資決策中,企業應該綜合考慮項目的經濟效益、風險、資源可持續性和環境保護等因素,確保投資的可行性,同時尋求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包括銀行貸款、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等。第三,林業企業的成本主要包括種植成本、管理成本和采伐成本等。在財務管理中,企業應該加強成本核算和控制,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成本,實現經營成本的最小化。第四,林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各種風險,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評估、風險預警和風險應對措施等。企業需要進行資金市場分析,制定合理的資金籌集計劃和管理策略,以降低資金市場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同時需要密切關注貨幣政策的變化,并進行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降低風險發生概率。企業還可以采取多元化經營、保險和衍生品等方式進行風險分散和對沖。第五,林業企業應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實現可持續經營。在財務管理中,企業應考慮環境保護的成本,合理安排環保投資,并通過開展環保認證和綠色金融合作等方式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林業企業財務管理具有投資長期性、資源導向性、經營季節性、長期回報和金融風險等特點,企業需要針對這些特點制定相應的策略,包括資金管理策略、投資決策策略、成本控制策略、風險管理策略和環境保護策略等,以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此外,林業企業財務管理應該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優勢,不斷提高財務管理系統的數字化和自動化水平,使企業能夠更準確地收集、分析和報告財務信息,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
(孫艷娟 蘇紅 承德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