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璦旗
(云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41)
女運動員三聯征(FAT)是指能量利用、月經功能和骨骼健康這三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聯系而出現的一種醫學癥候群,主要臨床癥狀可表現為進食障礙、月經紊亂和骨質疏松。因進食障礙導致的能量攝入不足會增加月經紊亂的風險,而進食障礙和月經紊亂兩者因素的疊加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對骨骼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導致骨密度的降低,嚴重者會導致骨質疏松甚至骨折。FAT強調在苗條身材和低體重的運動項目尤其是女子體操項目中具有更高的存在風險。目前國內外對優秀體操女運動員三聯征的研究較為豐富,但對世居高原的優秀女子體操運動員三聯征現狀調查較為匱乏。許多研究表明,高原地區人群骨質疏松發生率顯著高于平原地區,其可能的影響因素包括氧氣濃度、濕度、日照、飲食習慣等,其中氧氣濃度對于骨代謝的影響最為顯著[1,2]。本研究旨在了解世居高原優秀女子體操運動員三聯征發生情況,并初步探究其與運動損傷的關系,形成對高原地區優秀女子體操運動員膳食營養及運動損傷預防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科研成果。
研究對象為世居高原優秀女子體操運動員16人,其中國家級健將3 人,一級運動員6 人,二級運動員7 人,年齡14~17 歲。訓練年限7~12 年,平時專項訓練時長超過7 小時/天。服用任何影響月經的藥物,如避孕藥等將被排除在外。受試者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
1.2.1 問卷調查法
采用自我報告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運動員月經情況。內容包括初潮年齡、月經周期、行經期、是否有閉經情況、是否服用藥物等。根據第8版《婦產科學》,月經周期在28-34天視為正常,≥35天視為月經稀少。滿15歲仍無初潮視為原發性閉經,連續三個月或更長時間沒有出現月經則視為繼發性閉經。
進食障礙風險的篩查采用的是進食障礙調查問卷EDI-3中的EDI-3 Referral Form(EDI-3 RF),并結合運動員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進行評估。EDI-3共有91個題目,包含了12個分量表,其中前三個分量表:求瘦傾向(DT)、暴食(B)和不滿體型(BD)構成了進食障礙風險綜合指數,每個分量表的所有題目得分求和,得分越高者進食障礙風險指數越高,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高臨床風險、典型臨床風險和低臨床風險。經檢驗EDI-3 RF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調查受試者正式參加運動訓練以來骨折的次數、時間、部位等。
1.2.2 身體成分和骨密度測量
采用雙能X 線吸收法(DEXA),儀器為雙能X線吸收儀(Lunar Prodigy,美國GE 公司生產),對受試者全身進行掃描測量,獲取全身骨密度(BMD,g/cm2)、體脂百分比等數據。測試結果采用2007 年ACSM 診斷標準,即z 值在-1.0 和-2.0 之間被認定為低BMD,z 值≤-2.0 并伴有骨折史,則認定為骨質疏松[3]。
1.2.3 統計方法所有實驗數據均由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所有數值均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有骨折史組和無骨折史組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顯著性水平定為P<0.05。
2.1.1 世居高原優秀體操女運動員三聯征現狀
16 名運動員骨密度z 值平均值為1.19。16 名運動員中存在月經紊亂風險的有2 人,均為繼發性閉經,占比12.5%。根據EDI-3 RF 評判標準判斷存在進食障礙臨床風險的有4 人,占比25%。存在骨質疏松的為0 人,占比0.0%。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世居高原優秀體操女運動員三聯征現狀(n=16)
從三個分量表的得分可以看出,16 名運動員中有4 名存在DT 典型臨床風險,占比25.0%,10 名存在BD 典型臨床風險,占比62.5%,2 名存在B 典型臨床風險,占比12.5%,均無運動員存在高臨床風險。詳細情況見表3。

表3 世居高原優秀體操女運動員進食障礙風險情況(n=16)
2.1.2 三聯征三組分與骨折情況相關性
由表4 可以看出,存在月經紊亂風險的2 名受試者均在有骨折史組,有骨折史組存在月經紊亂風險比例為25.0%,無骨折史組存在月經紊亂風險比例為0.0%。存在進食障礙風險的4 名受試者均在有骨折史組,有骨折史組存在進食障礙風險比例為50%,無骨折史組存在進食障礙風險比例為0.0%。兩組運動員均無骨質疏松情況發生。
由表5 可以看出,有骨折史組DT 值、B 值均顯著高于無骨折史組,有骨折史組骨密度z 值顯著低于無骨折史組(P<0.05)。

表5 不同骨折史運動員之間進食障礙風險指數與骨密度值差異性比較
2.2.1 世居高原優秀體操女運動員三聯征現狀
FAT 三組分(可利用能量、月經功能和骨骼健康)相互影響、相互聯系,每一個方面癥狀表現程度不同,主要臨床癥狀可表現為進食障礙、月經紊亂甚至閉經、骨質疏松[3]。Torstveit 等人對938名挪威優秀女運動員進行FAT 情況調查,研究發現4.3%的運動員同時出現進食障礙、月經紊亂和骨密度低下三種癥狀[4]。FAT 會增加女運動員發生應力性骨折的風險,尤其是在強調苗條體型和低體重的運動項目中,如舞蹈、花樣滑冰、跳水、馬拉松等。李璟等人對來自跳水、體操等8 個瘦體重依賴項目163 名國家隊女運動員展開調查,發現進食障礙者、過去一年發生過閉經或月經稀少者、骨密度z 值≤-1.0 者的運動損傷發生率明顯升高,進而得出結論FAT 會增加女運動員面臨運動損傷發生風險[5]。目前國內外關于優秀女子運動員三聯征現狀調查研究較多,但對世居高原優秀體操女運動員三聯征現狀調查研究較少,本研究也將從三聯征三組分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進食障礙是能量攝入過低、能量可利用性降低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6]。由于體操項目的比賽成績往往會受到裁判主觀審美的影響,女子體操項目運動員往往更加渴望擁有更瘦的體重和更苗條的身材[7]。因此,進食障礙在體操項目中有較高的發生率。本研究使用EDI-3 RF 量表調查世居高原優秀女子體操運動員的進食障礙風險。結果表明,25%的運動員存在進食障礙臨床風險。其中BD 分量表存在典型臨床風險(得分在22 到35 之間)的比例最高,為62.5%,這與孟錕的研究結果相似,在孟錕的調查中,65.7%的難美類運動員BD 存在臨床風險,這表明大多數運動員對自己的身材或者身體腿部、臀部、腰腹等部位產生不滿心理[8]。DT 分量表存在典型臨床風險(得分在17 到24 之間)的比例為25%,B 分量表存在典型臨床風險(得分在5 到18 之間)的比例為12.5%,這說明與對自身體型的不滿相比,受試者的求瘦傾向意愿相對較低,而有貪食行為的則更少。因此,女子體操項目的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在日常跟隊過程中應著重關注運動員對自身身材的評價并及時進行正向引導。
運動員長期處于高原低氧環境,可能會因機體缺氧而導致促性腺細胞分泌活動減弱,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月經紊亂。月經紊亂尤其是閉經往往伴隨著血清雌激素的降低,閉經對女運動員最大的危害是對骨骼系統的影響,嚴重者會導致骨密度降低、應力性骨折等癥狀,這將嚴重影響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甚至運動生涯被迫縮短。李紅娟等人對424 名優秀女運動員的月經狀況進行調查,研究表明體操類項目運動員閉經發生率高達32.7%[9]。沈楊月馨將218 名體育舞蹈女性運動員作為調查對象,研究表明女子體育舞蹈運動員中月經功能紊亂比例為35.3%[10]。本研究結果顯示世居高原優秀女子體操運動員閉經發生率為12.5%,雖略低于國內其他研究結果,但仍應引起一定的重視,并對已經發生閉經的運動員進行跟進觀察。
BMD 是機體中單位骨面積所包含的礦物質的含量,在運動訓練監控、預防運動損傷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不同項目運動員骨密度情況是有顯著差異的,尤其是難美類項目運動員更有可能因為能量攝入的不足而產生骨密度較低的情況,甚至會低于同年齡段的非運動員女性學生。張培珍等人將13 名國內優秀藝術體操運動員與同年齡段的小學女生作對照,結果表明,運動員的骨密度值顯著低于小學女生,分析原因可能與運動員長期鈣攝入不足,不能滿足高強度的訓練對鈣的需求有關[11]。李璟等人對163 名難美類國家青少年女運動員進行骨密度的測量,發現低BMD 的占比為14.8%,骨質疏松發生的概率為3.4%[5]。高原缺氧環境可能會對運動員的骨密度產生不利影響,但高原地區日照更為充足,這能進行一定的補償,所以高原環境對運動員骨密度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而本研究中的運動員均未出現低BMD 和骨質疏松的情況,這可能與樣本量較小有關,但有2 名運動員z 值為0.1,應在今后的運動訓練中繼續觀察。
2.2.2 三聯征三組分與運動損傷相關性探究
三聯征三組分,包括月經紊亂、飲食障礙和低骨密度都與女運動員應力性骨折的風險增加有關。預防應力性骨損傷需要保持足夠的鈣營養和熱量攝入,適量的負重運動也能優化骨骼健康和預防骨折。這就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能使運動員骨折減少的因素。
月經紊亂與運動損傷存在一定聯系,月經紊亂往往容易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因而引發骨質量下降。而閉經是月經紊亂顯著表現之一,研究表明運動員閉經情況的發生會顯著性增加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12]。Nattiv 等人的研究就曾表明,在出現閉經情況的運動員受試者中,應力性骨折發生的概率為月經正常受試者的2 到4 倍[3]。Thein-Nissenbaum等人對249名優秀高中女運動員進行月經情況及訓練情況調查,結果表明有月經紊亂癥狀的運動員發生重大損傷的概率要顯著高于月經正常的運動員[13]。本研究調查的16 名運動員中有2名出現月經紊亂的情況,均為繼發性閉經,且均在有骨折史組,這就提示我們在日常跟隊訓練過程中應及時跟進了解女子體操運動員月經情況,如有繼發性閉經的情況發生要及時了解原因并提供幫助,以盡量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Currie 的研究表明,有進食障礙情況發生的運動員,往往會伴隨傷病疼痛,且運動生涯縮短[14]。患有進食障礙的女性運動員,通常也會存在月經紊亂和骨質疏松的問題,嚴重者會導致閉經或骨折[15]。Rauh 等人對89 名參加南加州校際越野和田徑比賽的女運動員進行前瞻性隨訪,研究結果證實進食障礙組發生肌肉骨骼損傷的幾率是正常組的2 倍[16]。李璟等人的研究也表明進食障礙會增加女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的風險[5]。本研究中有骨折史組運動員的DT 值、B 值均顯著高于無骨折史組,而BD 值無顯著性差異。這也與張麗娟的研究結果相似,即舞蹈專業女大學生的DT 值、B 值顯著高于普通專業女大學生,但BD 值無顯著性差異[17],這可能是由于現階段女性群體普遍對自己的身材存在不滿情緒,因此BD 分量表得分在不同的分組中不能明顯地體現出差異性。本研究中雖然兩組之間的BD 值沒有顯著性差異,但p=0.054 僅略高于我們所約定的p=0.05,說明由EDI-3 前三個分量表構成的進食障礙風險指數與運動損傷發生率是高度相關的。因此本研究結果也與李璟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即進食障礙會增加運動損傷風險,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骨骼健康受到影響后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這與進食障礙和月經紊亂癥狀不同,因此骨骼健康受到損害后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一直發展下去[18]。Lane 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患有三聯征中任一組分單因素風險的運動員中,骨折風險是正常生理運動員的2.4-4.9 倍[19]。李璟等人對163 名國家隊青少年女運動員進行骨密度的測量,并按照ACSM 標準進行了低BMD 與運動損傷相關性分析,結果發現,低BMD 者的運動損傷發生率和重大損傷發生率均顯著升高[5]。本研究中有骨折史組的z 值顯著低于無骨折史組,因此本研究結果也證明了運動員骨密度值的降低可能會增加運動損傷發生的風險。綜合以上,FAT 三組分與運動損傷均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本研究也與大多數研究結果相一致[3,20,21],即FAT 會增加女子體操運動員發生應力性骨折的風險。
(1)世居高原優秀女子體操運動員中12.5%的受試者存在月經紊亂風險,25%的受試者存在進食障礙臨床風險。
(2)有骨折史的運動員DT值、B值均顯著高于無骨折史的運動員,有骨折史的運動員骨密度z值顯著低于無骨折史的運動員。
及時預防及治療女運動員三聯征可以作為一種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發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