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斌,王武,黃江峰,陳勝文,鄭子勝,謝海
(1.廣西來賓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來賓 546100;2.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來賓 546100)
牛結節性皮膚病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亞急性傳染病,又稱牛結節疹、牛結節性皮炎、牛疙瘩性皮膚病,以體溫升高,皮膚表面出現結節性或疙瘩樣結節(疹)、消瘦等為特征。
流行情況:2019 年8 月我國首次確診發生該病,2020 年以來賓市零星出現以發熱、皮膚或黏膜出現結節狀痘疹、鼻炎、結膜炎等為特征疑似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病例。感染牛和發病牛的皮膚結節、唾液、精液等為傳染源,通過吸血昆蟲等蟲媒叮咬、消化道、針尖頭等器械、交配等途徑傳播。
臨床癥狀:病牛體溫升高40~42℃,高熱稽留,精神委頓,不愿走動,鼻、眼有炎癥和膿性分泌物。以全身皮膚、黏膜(頭、頸、胸、腹、背、腿、陰囊、會陰、外陰、乳房、尾部、口鼻黏膜、生殖器黏膜、消化道黏膜等部位)出現大小不等、凸出于皮膚表面結節,或潰爛灶,重癥可聚成不規則的腫塊,結節切面為浮白色或白色,初期有滲出血清,隨著病程發展,2 周內結節可能出現錐形中央核、壞死組織或壞死灶。全身體表淋巴結節腫大。母牛流產,流產胎兒皮膚有結節性小瘤,有子宮內膜炎,或暫時性不孕,泌乳牛產奶量顯著減少;公牛睪丸炎或附睪炎,暫時性或終生不育。因滑膜炎和腱鞘炎而表現跛行癥狀。
剖檢癥狀:皮膚結節部皮膚層、皮下組織或鄰近肌肉有充血、水腫、炎癥、壞死,或有漿液性滲出。口腔黏膜、消化道黏膜、生殖道黏膜有丘疹狀結節或痘樣病變。有原發性或繼發性肺炎。
依據《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技術規范》《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區評估標準(試行)(2019 版)》《廣西壯族自治區養殖場動物疫病凈化技術規程的通知》等規范、文件的標準和要求,制定《來賓市牛養殖區域牛結節性皮膚監測凈化技術規程方案》。
由市級流調人員、市、縣(區、市)級疫情測報人員、鄉鎮級動物防疫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不定期對轄區內存欄的牛群進行普查、排查,建立存欄20 頭以上養殖場(或養殖大戶)檔案信息,包括具體地點、種牛類別、飼養量等情況。
按照《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技術規范》規范要求,選用政府統采購的山羊痘活疫苗(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用法及用量:每瓶(50 頭份)用5mL 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稀釋為每0.5mL 含5頭份,不論牛只大小,每頭尾根內側皮內注射0.5mL。要求牛站立保定,選用7×8 針頭,按30°的小角度于尾根內側皮膚進行皮內注射免疫。建立高密度免疫牛群,要求牛群免疫山羊痘活疫苗免疫密度100%,抗體合格率75%以上。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通告等形式加強宣傳,通過春秋兩防全員動員培訓會、科普大行動、專項技術培訓會等形式增加組織培訓,印發宣傳冊、明白紙(《牛結節性皮膚病預防控制知識問答》)、掛圖(《牛結節性皮膚病臨床癥狀及剖檢癥狀診斷彩色圖譜》《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知識掛圖》)等,積極向群眾宣傳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綜合防治知識,培訓基層獸醫人員、村級防疫員、經營、養殖、屠宰等相關從業人員,增強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綜合預防控制意識。
1)樣品采集:采集牛的血液,每頭應不少于5mL,血液樣品中分離出血清樣品,置于冷凍保存、備檢。
2)牛結節性皮膚病抗體檢測:采用牛結節性皮膚病競爭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蘭州獸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步驟及方法:按該試劑盒操作步驟及方法,取待檢血清樣品、陽性對照血清樣品及陰性對照血清樣品各50μl/孔進行檢測,用酶標儀讀取OD450nm值。結果判定(計算同一酶標板上陰、陽性對照孔和每份待檢血清孔的OD450nm值,根據以下公式計算陰、陽性血清及待檢血清的抑制率(PI)。公式:PI=[1-(樣品孔的OD450nm值/陰性對照孔的OD450nm值)]*100%。判定標準:①當陽性對照血清PI>60%,陰性對照血清OD450nm值>1.0 時,檢測結果成立,否則該次檢測結果無效。②診斷或流行病學調查時,待檢血清PI55%,陽性;PI<55%,陰性。③進行抗體效價評估時,待檢血清PI50%,合格;PI<50%,不合格。
如:來賓市某規模化牛場牛結節性皮膚病抗體檢測結果見圖1。

圖1 來賓市某規模化牛場牛結節性皮膚病抗體檢測結果
1)樣品采集:采集牛的唾液、口腔/鼻腔棉拭子、精液等,立即裝入如5mL 血清離心管等樣品保存管,加入0.5~1mL 生理鹽水,按蓋封緊,冷凍保存、備檢。
2)病毒DNA 提取:采用TGuide S32 磁珠法病毒DNA/RNA 提取試劑盒提取各類樣品中的待檢病毒DNA,按TGuide S32 自動核酸提取儀操作步驟,樣品平衡至室溫后,取200μL 樣品進行核酸提取。自動化程序結束后,將DNA 樣品取出,用封口膜封好并低溫保存、備用。
3)牛結核性皮膚病病毒核酸檢測:采用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熒光PCR 檢測試劑盒(青島立見診斷技術發展中心生產),用法:按該試劑盒操作步驟,取5μL 待檢DNA 樣品、陽性對照樣品及陰性對照樣品進行檢測。判定:結果有效性(陽性對照應出現特異性擴增曲線且Ct(CP)值≤35,且陰性對照無特異性擴增曲線或無Ct(CP)值,則試驗成立;否則試驗不成立);結果判定(當樣品的擴增結果有典型的擴增曲線且Ct(CP)值≤37 時可判定為牛結節性皮病病毒核酸陽性,Ct(CP)值>40 或無Ct(CP)值時可判定為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核酸陰性;當樣品37<Ct(CP)值≤40 時判定為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核酸可疑,重新提取核酸,重復檢測仍為可疑則判定為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核酸陽性。)
病原學監測要求:散養牛、存欄規模20~500 頭每年監測一次,監測數量按流行率2%采集,種牛場(或存欄500 頭以上的)每年一次,監測數量按存欄量25%以上采集。引種種牛(奶牛)隔離觀察期間檢測一次,按引進數量50%采集。
如:來賓市某規模化牛場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熒光PCR 檢測結果(圖2、圖3)。

圖2 樣品CT(CP)值表

圖3 樣品擴增曲線圖示
加強引種和檢疫管理,要求轄區內養殖場(戶)如要從外地引進牛只時,要嚴格按要求進行申報、調查,加強檢疫檢驗,堅決杜絕從疫區引種,從而杜絕傳染來源。不定期由各縣(市、區)動物檢疫員、疫情測報員、動物防疫員進行疫情普查、排查,如每天進行運輸外調檢疫和市場檢疫,每月進行疫情測報,每季度進行普檢監測,發現有疑似牛結節性皮膚病時,實行快報制度,要及時上報,按照"可疑疫情-疑似疫情-確診疫情"程序認定疫情,采樣送檢,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檢、確診病例。如果發生牛結節性皮膚病疫情時,立即啟動本級牛結節性皮膚病疫情應急預案,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封鎖疫區,防止病毒向非疫區傳播,防止疫情擴散。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開展疫情報告以前樣品采集、送檢、檢測等工作。按要求完成各項信息快報。對疫點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對發病牛和病原學陽性牛進行撲殺并無害化銷毀處理,同群病原學陰性牛采取隔離飼養,并鼓勵提前出欄屠宰;滅殺牛場吸血昆蟲及幼蟲,清除孳生環境,防范吸血蟲媒叮咬;對疫點牛只排泄物、被病原污染物、污染的飼料和墊料、污水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被病原污染或可能被病原污染的物品、工具、器械、圈舍、場地等進行嚴格徹底消毒,出入人員、車輛和相關設施進行消毒處理)。對疫區采取的綜合防控措施(禁止牛只出入,禁止未經檢疫合格的牛皮張、精液等產品調出。滅殺牛場吸血昆蟲及幼蟲,清除孳生環境。對疫區牛只進行監測排查和感染風險評估,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等)。對受威脅區采取綜合防控措施(禁止牛只出入,禁止未經檢疫合格的牛皮張、精液等產品調出。滅殺牛場吸血昆蟲及幼蟲,清除孳生環境。對疫區牛只進行監測排查和感染風險評估,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等)。對疫點、疫區、受威脅區等全部牛只采用山羊痘活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按照山羊的5 倍劑量)。加強檢疫監管、日常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
1)解決關鍵問題:建立以來賓市為牛養殖區域牛結節性皮膚監測凈化技術規程;加強牛引種落地后隔離觀察和獸醫實驗室檢測,為監管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開展本底調查。
2)通過對牛場無疫牛群開展山羊痘疫苗免疫接種、監測并淘汰陽性病例,以及時控制和撲滅養殖環節中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的傳播風險,到2023 年底,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技術規范>的通知》(農牧發〔2020〕30 號)的標準,實現該市肉牛養殖環節凈化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目標。
3)依據《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技術規范》淘汰陽性牛,加強免疫監測和宣傳教育,維持凈化效果。
4)對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區域)監測凈化技術進行推廣應用,創建1~2 個自治區級無牛結節性皮膚病養殖場(區),引領來賓市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牛結節性皮膚病是一種熱性、急性或慢性、接觸性傳染病,在其預防控制、凈化工作中,要嚴格實行:加強宣傳和培訓、加強普查排查力度、不從疫區引種、加強血清學和病原學監測和檢測工作,嚴格疫情報告和疫情處置,加強疫苗免疫接種工作等措施。
牛結節性皮膚病等動物疫病凈化是社會性的服務工作,是發展安全畜牧業的有力保證。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等動物疫病監測、凈化技術進行推廣應用,建立牛結節性皮膚病等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有效增加來賓市養牛業主的養牛信心,可促進來賓市養牛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