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清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張家口 075500)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養豬產業逐漸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批次化管理技術。在規模化的養豬產業中,合理的選擇豬的品種、科學配比飼糧、科學配備豬場設施、合理運用管理技術手段、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執行嚴格的防控措施,能夠有效地提高規模化養豬的經濟效益。
母豬的健康狀況是保證健康豬仔的首要前提。選擇優質的品種特性做后備母豬,保持圈舍的優良環境。注意飼糧的全價性,配制合理的飼糧,滿足母豬對蛋白質、能量、礦物質等營養的需要量;保證母豬的適宜膘情,過胖的母豬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潤,過瘦的母豬進行適當加料,增加膘情,母豬也應進行適當的運動,保證排卵正常[1]。
對于待配母豬的管理階段,應注重母豬的發情情況,提高發情率。對于發情率不高的母豬,可適當進行公豬的刺激,可將公、母豬臨時圈在一起,通過公豬的行為來影響并刺激母豬發情排卵;也可將催情中藥與飼料拌在一起飼喂母豬,刺激發情;掌握好母豬的最佳初配時期,一般到第三次發情時配種效果最好[1]。
選擇優質的公豬,且精液質量達優,睪丸發育對稱,保證培育出優質的后代。單圈飼養,保證采食充足,飲水干凈,讓公豬保持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且每天保證公豬適當的運動,保證精子的活躍,定時對圈舍通風消毒,避免微生物的寄生,做好防疫措施,適時訓練配種,保證配種率[2]。
對于母豬產仔階段的管理,注重母豬的科學飼養,加強營養,禁止飼喂發霉變質的飼糧,提高產仔量,保持安靜的環境,避免母豬受到過多的應激,易造成流產;有時母豬會出現產仔過多,造成奶水不夠的情況,可適當的將仔豬進行調整,保證每個豬仔的營養攝入,提高仔豬的成活率,縮短母豬的產仔間隔期;母豬受孕成功后,可肌肉注射黃體酮等進行保胎;控制母豬產仔的間隔時間,母豬進行生產時,有時分娩時間過長,容易造成仔豬缺氧死亡,因此,必要時需要注射催產素,加速母豬的分娩時間;仔豬出生后,一周可進行適當飼喂開口料,主要以液體飼糧(全價飼糧:白糖為2:1 的比例)為主[3]。
在養豬過程中,母豬的產仔數直接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4]。因此,了解導致母豬產仔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母豬產仔率的措施對養殖戶十分重要。表1 簡單論述了一下,希望對養殖戶能夠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表1 影響母豬產仔率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1)分群調教及環境消毒: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保育室配備專業的基礎設施,環境清潔,飼養員定期做好清洗與消毒工作,1 次/d,根據仔豬性別、出生日齡進行分群飼養,控制飼養密度,保證仔豬的活動空間,調教仔豬的排泄和采食行為,認真監查仔豬的生活狀態[5];
2)消除各類應激因素:仔豬在進入保育期后,會進行斷奶,此時飼糧的狀態會發生變化,仔豬容易出現應激狀態,導致采食量下降、腹瀉、消瘦等現象,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激因素控制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其中原窩轉群的效果較好;
3)科學化飼養管理及日糧搭配:對于剛斷奶的仔豬,應選擇易消化、氨基酸含量較高的日糧,飼料的轉換也應慢慢轉換,給予仔豬一定的適應時間,等仔豬對固態飼糧完全適應后,飼料更換為保育后期飼料,科學飼養,及時補充飼料,保證采食量;
4)防疫措施:在剛斷奶的仔豬飼料中加入泰樂菌防止發生消化道疾病,對脫水的仔豬及時補充能量,口服補鹽液,注射葡萄糖,定期對仔豬注射疫苗,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嚴格控制豬舍的環境,仔豬圈舍的溫度控制在22~24℃范圍內,根據外界環境適當調控溫度,養殖密度不宜過密,控制在每頭仔豬0.3~0.4m2的活動空間,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控制豬舍的通風設施,豬舍的濕度控制在55%~65%范圍內,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消毒,消除致病菌,降低仔豬的發病率[6]。
根據育肥豬的生長發育情況分析分欄飼養,可有效地提高育肥豬的生產性能[7];育肥豬的飼養密度控制在每頭豬0.8~1.0m2,根據當下的季節,可適當地調控養殖密度。保證豬舍的通風、驅蟲工作,做好溫濕度的控制,夏季注重降溫措施,冬季注重保溫措施,保證育肥豬的健康生長,保持豬舍空氣新鮮,定期消毒[8]。結合育肥豬的體重控制日糧的營養水平,例如:體重為20~50kg 的育肥豬,蛋白質水平保持在16%~18%,對于育肥豬的飲水使用自動飲水設備,對于育肥豬的飼料要進行合理的加工調制,可以有效地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育肥豬的采食量,了解飼料原料的飼喂方式,提高飼料的轉化率,提高育肥豬的生產性能[9]。切勿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引起育肥豬的疾病,做好豬飼料的質量把關,加強豬群的管理工作,避免發生咬架的現象。
根據豬的發育生產階段,對養殖人員進行合理的分配,根據免疫接種、查情、配種、分娩、斷奶等工作對養殖人員進行合理分配,做好每個階段的工作,保證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對養殖人員進行排班安排,做到有跡可循,保證每個工作環節的順利進行[10]。工作人員要認真監查母豬的健康情況,對出現的疾病能夠及時做出診斷并進行治療,降低損失;對于進出的養殖人員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做好養豬場的定期接種工作;對于病豬要及時隔離或撲殺處理,對豬舍進行清掃,消毒,保障豬群的健康生長,提高規模化養殖的生產效益。
養豬過程中,母豬會出現各種狀況需要采取治療的手段,以此來提高母豬的生產效益,以下簡單羅列了一些生產過程中用到的方法(見表2)。

表2 批次化管理中的治療手段
規模化豬場的批次化管理對養豬場十分重要,提高不同生長階段豬場管理的效率,保持健康穩定的生產,根據豬的生長發育階段進行分群管理,提高豬的生產性能,提高養豬場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