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翔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分院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5)
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湖羊的養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成為一些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首選,飼養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由于養殖過程中,沒有做到科學化管理;有的羊群密度大,且沒有良好的環境條件,會導致很多病原體蔓延,造成羊只病原混合感染現象,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從而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效益[1]。球蟲病為養羊生產中常見的原蟲病,羊只一旦感染球蟲,可破壞腸道黏膜的完整性,造成機體營養吸收障礙,引起貧血、消瘦、發育不良等癥狀[2],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會引起患羊感染其他疾病,造成混感,促使癥狀加重。鏈球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有多種血清型能威脅禽類、豬、牛、羊等多種牲畜。羊鏈球菌病是由致病性鏈球菌感染引起,不同日齡的羊均可感染,典型特征是下頜淋巴結出現炎性水腫,肺臟出現炎癥病變,全身呈現出血性敗血癥,發病急,病程短,不同季節均有發生,在冬春季節高發,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3]。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在羊群中可快速擴散。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羔羊一旦感染多呈急性死亡。對養羊產業的發展非常利,為了確保養殖戶的經濟不受到損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現將臨床羔羊鏈球菌與球蟲混合感染的實驗室診斷和藥敏試驗報告如下,供臨床診斷參考。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區某縣鎮,養殖戶飼養200 多只種湖羊,2021 年12 月份起,有3 只30 日齡羔羊陸續發生死亡。羔羊臨床表現精神萎靡,弓背垂頭,呆立不動;食欲不振或廢絕,反芻停止;羔羊呼吸困難,鼻腔有漿液性分泌物流出;排出混雜黏液或者血液的糞便,因體質衰竭倒地不起,抽搐,口吐泡沫,1~2d 死亡。
喉頭有散在的出血點,內有黏液,氣管環出血,一側肺葉大面積於血,瘤胃、網胃有少量食物,瓣胃成團的毛球,十二指腸有卡他性炎癥,并有點狀或帶狀出血,盲腸腫脹,伴有卡他性炎癥。尸體干癟、消瘦,皮膚無彈性、皮下脂肪消失。
1)病料。無菌采集病死羊肝臟,心臟,肺,喉頭等病變器官和組織作病料。
2)主要試劑。血清營養瓊脂平板(本試驗室自制);革蘭氏染液(本試驗室自制);微量生化反應管、藥敏片(購自杭州濱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病原細菌的分離培養。用無菌環挑取肝、心血,肺及喉頭黏液,分別于含7%綿羊脫纖血液營養瓊脂培養基劃線培養,置37℃培養18~24h,觀察細菌生長情況。
2)分離菌的純化。挑取上述血瓊脂上培養出的單個菌落在血瓊脂上劃線接種,37℃培養18~24h。
3)分離菌形態觀察。挑取血瓊脂上培養出的單個菌落制作抺片、革蘭氏染色油鏡下觀察。
4)生化試驗。對分離菌分別進行糖類分解試驗、MR 試驗、VP 試驗、山梨醇試驗、硝酸鹽還原試驗、甘露醇試驗。
5)藥敏試驗。刮取適量純化的分離菌,用涂布棒均勻地涂抺在血瓊脂平板上,再貼上藥敏片,倒置于培養箱中37℃培養24h。
6)蟲卵檢驗。刮取盲腸內屑觸片,滴加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蓋上蓋玻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依蟲卵的形態特征,進行判斷。
37℃培養20h,在含7%綿羊脫纖血液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可見生長出圓形突起米粒大小、灰白色半透明的菌落。將分離菌涂片,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短鏈排列或鏈狀球菌[4](見圖1)。

圖1 顯微鏡10×100 觀察細菌形態
在糖發酵的試驗中可見分離的細菌能夠分解麥芽糖、葡萄糖、乳糖、蔗糖、果糖,在MR 試驗、山梨醇試驗和硝酸鹽還原試驗呈現陽性,VP 試驗和甘露醇試驗呈現陰性[5],這些生化鑒定結果證明該分離菌為鏈球菌。
用藥敏紙片法對分離的鏈球菌進行藥敏試驗,抑菌圈直徑大于15mm 表示高度敏感(++),直徑小于10mm 表示為耐藥不敏感(-),介于兩者之間表示為中度敏感(+)。
結果顯示,分離菌株對青霉素、頭孢他啶、恩諾沙星、磺胺間甲氧嘧啶高度敏感,對慶大霉素、林可霉素、環丙沙星、鏈霉素中度敏感,對新生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見表1。

表1 藥敏試驗結果
鏡下可見卵圓形或橢圓形的卵囊,卵囊壁光滑,有極帽,卵囊壁2 層,無外殘體,有內殘體(見圖2)。與艾美耳球蟲卵特征相符。

圖2 顯微鏡觀察卵囊形態
通過對病死羊進行細菌學檢查初步診斷為鏈球菌,進一步對分離菌株進行生化試驗鑒定,結果顯示該病原與鏈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基本相符;通過對盲腸內蟲卵形態特征檢查,結果與艾美耳球蟲卵特征相符,結合發病羊臨床癥狀、病剖檢變化,最終判定為鏈球菌和球蟲混合感染。
通過藥敏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鏈球菌對青霉素、頭孢他定、恩諾沙星高度敏感,為臨床治療用藥提供了參考依據。對球蟲的治療使用抗球蟲藥如氨丙啉,磺胺氯吡嗪,磺胺間甲氧嘧啶等。磺胺類藥物代謝產物在尿中的溶解度較低,容易形成結晶,所以連續用藥不宜超過1 周,并給予大量飲水或應同時應用碳酸氫鈉。忌與酸性藥物如VC、氯化鈣、青霉素等配伍。
該養殖場發生羊鏈球菌與球蟲混合感染是因地處北方,為了保障圈舍溫度,門窗外又用塑料罩住,造成圈舍潮濕、通風不良、糞便清理不及時、青飼料缺乏,養殖環境惡劣等因素造成的,尤其是羊只抵抗力下降時極易誘發本病,且病死率較高,為此在本病多發的冬春季節要改善羊群養殖環境,圈舍通風干燥,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定期消毒并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春、秋兩季實施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滅活疫苗免疫接種。每年要對羊群定期進行2~3 次預防性驅蟲。此外,合理的養殖密度,保證舍內通風良好,也可有效防控此病發生。
臨床診療中常常存在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現象。因此,在開展藥物治療前,一定要確定致病源,篩選出敏感的藥物,然后采取對癥措施進行治療,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減少經濟損失。在用藥治療中也需要嚴格遵守抗菌類藥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時間,以減少或延緩耐藥菌株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