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嬌
失眠的痛苦可能超乎人們的想象……輾轉反側,想睡卻睡不著。從凌晨到黎明,分明十分努力地想要睡著,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入眠。那么,如何遠離失眠?如何避免失眠導致的更加嚴重的心理和身體傷害呢?下面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失眠的相關問題。
失眠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哪幾種?
入睡困難,指躺床上超過30分鐘還不能睡著。不能熟睡、容易醒,醒后無法再次入睡。總是做噩夢,或者經常做夢驚醒。睡醒之后精力沒有恢復,白天容易胡思亂想、疲倦無力。容易被驚醒,有的人對聲音敏感,有的人對燈光敏感。
失眠對心理健康都有哪些影響?
白天精力不足,無精打采,經常感到疲勞;注意力或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與人交往、工作或學習都受到影響;情緒煩躁、易怒,易出現負面情緒;白天嗜睡,比如上課、開會打瞌睡;容易沖動,甚至出現攻擊他人或傷害自己的行為;對什么事都不感興趣,話少,懶得活動;容易犯錯誤或者出事故,如開車的時候總犯困易出交通事故;老是擔心自己的睡眠,甚至一到晚上想起睡覺就感到害怕;影響自主神經功能,引發頭痛、肌肉緊張、酸痛等。
失眠的原因是什么呢?
心理因素
生活和工作中發生的各種不愉快的事情,容易造成焦慮、抑郁、緊張等情緒。這種情況就需要明確引起焦慮或抑郁的原因,對癥用藥,及時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
環境因素
睡眠及環境的改變,如生活環境、工作、飲食、家庭變化等。如果這種改變是短期的、可逆的,大可不必太在意,給自己一段時間適應往往就能調整過來。
個體因素
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睡前飲茶、飲咖啡、吸煙等。此類情況平時要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作息時間、規律運動、加強鍛煉就能有所改善。
疾病因素
任何身體的不適均可導致失眠,如哮喘、風濕性心臟病、消化道潰瘍等。疾病和失眠都是互相影響的,它們互為因果關系,這種情況應當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協同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藥物因素
如一些慢性疾病需要使用激素等藥物時,可能直接影響睡眠。這種情況在很多時候難以避免,因為疾病的治療有時候得權衡利弊。
睡眠節律改變
夜班和白班頻繁變動,飛行時差引起的生物鐘節奏紊亂。目前有一些有效的心理行為治療方案,以及一些新型的藥物可以幫助這些睡眠困難的患者。
其他
除此之外,打呼嚕、睡夢中驚醒、憋氣、晚上睡前或者睡眠中身體某個部位規律地頻繁活動、白天過度嗜睡等均屬于“睡眠障礙”的范疇,都可能導致失眠癥狀的發生,這就需要經過專業醫師的檢查,找準病因才能針對性治療,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改善失眠的小技巧
睡前衛生指南
1.睡前幾小時(一般在下午4時以后),避免使用興奮性物質(如咖啡、濃茶、煙酒等)。
2.規律的體育鍛煉,睡前應避免劇烈運動;睡覺前感到焦慮的人,可以做一些拉伸運動、清掃和整理家中環境、總結自己一天的情況,同時安排一下明天的計劃等,均有利于安撫焦慮的情緒,有助于更快地入睡。
3.睡前避免大吃大喝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4.睡前1小時內,不做容易引起大腦興奮的腦力勞動,不觀看容易引起大腦興奮的書籍和影視節目,不要拿著手機入睡,電子產品屏幕發出的藍光是導致晚睡的最常見原因。
5.臥室環境應安靜、通風、舒適,光線及溫度適宜,床墊和枕頭的軟硬、高低合適能幫助脊柱和肌肉放松。
6.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早晨定點起床、生活安排充實。
心理衛生指南
1.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時間和質量都會相應下降,不能強行要求自己像孩子那樣一覺睡到天亮;而且每個人的睡眠需求都可能不同,有人每天五六小時睡眠就完全足夠,有的人睡眠時間長達10小時;重要的是睡眠質量高,而不是睡眠時間長。
2.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于失眠。雖然失眠對身體有很多危害,但不要覺得一段時間沒睡好,就會患各種各樣的疾病,這樣的結果是越擔心害怕、精神壓力越大,導致越睡不好。
3.不要強行要求自己必須要睡眠規律。入睡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需要努力就能完成,強行要求自己必須在某一個時間前入睡,一定要睡到幾點以后,否則就認為是睡眠不好,這些都是不利于睡眠的錯誤認識。
4.不要輕易地評判自己的睡眠質量。不要因為一個晚上沒睡好就產生挫敗感,應該將睡眠狀況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維度上去評價,比如1周或者1個月內有幾次發生失眠癥狀,醫生診斷失眠也不是根據一個晚上的情況來診斷。這樣想的好處是,大家不會因為暫時睡不著而感到特別焦慮,導致更加嚴重的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