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娟
28歲的劉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愛情、事業雙豐收,卻怎么也想不到,突然被診斷為“腎衰竭”。
有一天劉先生突然發現自己看不清楚東西了。眼前一片模糊,頭也暈乎乎的,他急忙趕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急診室就診。
檢查結果令家人膽戰心驚,血清肌酐近500微摩/升,是正常人的5倍多,血壓更是高得嚇人,為210/140毫米汞柱。
劉先生被安排輸注了降壓的鹽水,血壓才慢慢趨于平穩,并因“急性腎衰竭”緊急收入腎內科病房。
熊曉玲副主任醫師團隊對劉先生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檢查。據劉先生回憶,他一直感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也從來沒有做過體檢,除了偶爾會有些頭暈,覺得可能和熬夜、工作壓力大等有關,就沒放在心上。聽到自己“腎衰竭”,劉先生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
為了明確病因,醫生給劉先生做了腎穿刺活檢,病理結果提示“惡性高血壓腎損傷”。盡管給予了強力的降壓治療,劉先生的血清肌酐還是升高到了800微摩/升,這意味著他的兩個腎臟已經完全喪失了排泄毒素的能力,為了清除體內的這些廢物,劉先生必須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什么是惡性高血壓?
惡性高血壓多表現為血壓急劇升高,并導致急性的、持續性的靶器官損害,屬于高血壓急癥。
與普通高血壓不同,惡性高血壓臨床相對少見,好發于青壯年,舒張壓多超過130毫米汞柱(正常人的舒張壓在90毫米汞柱以下)。由于起病急、進展快,惡性高血壓往往預后差,患者可能因嚴重腎損害、腦出血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惡性高血壓可能有哪些危害?
惡性高血壓受損靶器官主要包括:
◎腎受損患者可以出現血尿、蛋白尿,血清肌酐升高,嚴重者出現急性腎衰竭。腎臟病理可見微動脈纖維素樣壞死和腎臟小動脈呈現“洋蔥皮樣”增厚,使血管腔高度狹窄,甚至閉塞,引起腎小球缺血,也稱為“惡性腎硬化”。部分患者還會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表現為貧血、血小板減少等。
◎心臟受損患者會有心悸、氣促、呼吸困難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現,也可以有胸悶、胸痛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表現。
◎腦受損患者會出現頭痛、意識模糊、惡心、嘔吐等高血壓腦病,也可表現為腦出血。
◎眼底受損的患者往往表現突發的視物模糊,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出血、滲出和視盤水腫。
惡性高血壓是怎么發生的?
惡性高血壓可以由原發性高血壓進展而來,也可以繼發于腎臟疾病或內分泌疾病,如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動脈狹窄、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庫欣綜合征等。
血壓急速升高對血管壁的機械性壓力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高度活化是惡性高血壓發生最關鍵的兩個因素。
當然,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惡性高血壓的重要誘因。高血壓患者在沒有監測的情況下自行減藥或停藥也會導致血壓大幅波動。
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腎臟?
正確認識腎臟病、關愛自己的腎臟,醫生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及早發現腎臟病
眼瞼或下肢水腫、泡沫尿、尿色加深、肉眼血尿、夜尿增多等,這些癥狀的出現需要警惕腎臟病。
即使沒有癥狀,也要每年進行常規尿檢和血檢,因為腎臟病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只有化驗才能讓這個“沉默的殺手”無處遁形。一旦發現尿蛋白或尿紅細胞有“+”、血清肌酐升高要及時到腎內科就診。
2.關注高危因素
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癥、肥胖等代謝紊亂均可導致腎臟損傷;吸煙、冠心病、高齡、腎病家族史也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素。
對這些高危人群,除了尿常規檢查,尿微量白蛋白與尿肌酐的比值是更加敏感的篩查指標。血清肌酐的動態變化比血清肌酐的數值更能準確反映腎功能。
3.合理飲食、不濫用藥物
飲食均衡、適當鍛煉有助于我們遠離腎臟病。血壓偏高、腎功能明顯減退的患者應盡量選擇低鹽、優質低蛋白飲食,如肉、蛋、奶、大豆。
解熱鎮痛藥、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等均有可能引發腎臟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保健品使用不當也會傷腎,切不可濫用。
4.確診腎臟病,需規范診治
慢性腎臟病是一種可控但不可治愈的疾病,規范的診治能有效延緩腎病進展到終末期。通過腎穿刺活檢,我們可以了解腎臟的病理改變,精準診斷疾病,判斷病變的急性或慢性程度,從而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
不要輕信“包治腎病”的謊言,不要盲目使用“獨門藥方”!也要謹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副作用較大的藥物。
5.重視生活方式的改變
建議腎臟病患者戒煙戒酒,控制體重,合理作息,遠離垃圾食品。生活中避免接觸苯、酚類化學品,不使用汞含量超標的劣質化妝品,如美白護膚品、染發劑等。加強身體鍛煉,增加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
6.調整心態,做好規劃
盡管慢性腎臟病難以根治,但以平和的心態接受疾病狀態,積極配合治療,絕大部分患者不會進展到尿毒癥。即使需要腎臟替代治療,也可以提早做好規劃,如保護雙上肢血管、避免輸血、及時建立血管通路等,使自己平順地進入透析和移植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