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美龍
摘 要:信息化資源對于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的重要意義既在于其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與內容,也在于其有利于延伸教學時空,這對職業教育是極為有益的促進和輔助。不過,受到各種因素制約,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實踐往往存在一些局限性,諸如形式刻板、內容單一、理論有余實踐不足等缺陷往往對教育教學產生阻礙。因此,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應用信息化資源迫在眉睫。而在現實中,硬件層面各種基礎設施的充分普及,以及信息技術應用的常態化則為信息化資源的應用創造了良好條件。新時期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應用信息化資源不僅需要充分利用多種信息化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學生興趣,也需要善用微課、慕課突破時空限制、拓展教育廣度深度,以及信息化資源結合任務化教學提升實操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中職 電工電子 專業教學 信息化資源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majors is not only that it helps to enrich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that it is conducive to extending the teaching time and space, which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promote and assist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various factor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iddle-level electrician electronics often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rigid form, single content, insufficient theory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e, etc., which often hind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of middle-level electricians and electronics is imminent. In reality, the full popularization of various infrastructures at the hardware level and the norm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have created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new era,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majors not only needs to make full use of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enrich classroom teaching forms and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but also needs to make good use of micro-courses and MOOCs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space, exp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education, and combine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th task-based teaching to enhance practical awareness and ability.
Key words:middle school, electrical electronics,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是中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基本組成部分。由于涉及大量通用性電工電子基礎理論與實踐技能,該專業也成為中職學生培養綜合應用能力、提升實際操作能力的關鍵課程之一。不過,受到傳統思想觀念束縛,長期以來部分中職學校的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存在不少缺陷與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隨著互聯網應用在社會各行各業全面普及,信息化逐漸成為職業教育領域突破各種傳統瓶頸問題的最強抓手。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應用信息化資源正在成為潮流和趨勢。這種顛覆性的變化不僅在于信息化資源本身的豐富多樣,也在于應用信息化資源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職業教育的意識與理念。換言之,對于信息化資源的應用正在從思想和行為兩個維度對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產生革命性影響,因而需要包括教師、學生乃至整個職教領域積極探索更具針對性和創造性的發展道路,以此助力以電工電子為代表的專業教學加快轉型升級、全面提質增效。
1 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應用信息化資源的重要性
1.1 豐富形式與內容
隨著互聯網在社會各行各業的充分滲透,信息化強大的技術優勢早已一覽無余。就職業教育領域而言,應用信息化資源最直觀、最直接的價值就在于其在數量上的豐富性、多樣性。而這一本質特點體現在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實踐中時,其對教育教學產生的根本價值之一就是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
比如互聯網擁有海量的圖片、照片、音頻、視頻,教師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任何一種或數種用于輔助教學。不僅如此,由于眾多機構、組織、單位等也在網絡平臺上對外發布大量資訊,其中也不乏涉及電工電子專業的數據信息,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同樣可以搜索、借鑒、使用這些素材。
因此,應用信息化資源一方面最大限度改善了書本、教材提供形式和內容的單一性,另一方面則讓越來越多源自客觀現實的真實內容融入課堂教學。顯然,這對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形成更加靈活多樣的風格與架構都有十分顯著的促進意義。
1.2 延伸時間與空間
電工電子不僅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更與眾多行業與產業密不可分。這種現實性決定了電工電子專業教育需要格外強化學習者的實際動手能力。而培養實操性的教學很難在短短數十分鐘的課堂上收到明顯效果。相反,在更加充裕的課余時間加強教育和學習才是提高學生實踐意識及能力的根本途徑。
相比之下,應用信息化資源的教學顯然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延伸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事實上,不少中職學校在探索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應用信息化資源時也將重點放在了課后時間。由于信息化資源的使用更多借助于網絡設施,而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通訊設備已經基本實現了全民普及,這便為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突破課堂時空局限創造了條件。從這一角度講,新時期職業教育已經實現了線下加線上的立體化發展。而這也是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應用信息化資源的又一重大價值所在。
2 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的常見問題
2.1 形式刻板、內容單一
作為教育體系中的后起之秀,職業教育具有起步時間較晚、發展歷程較短的基本特點。盡管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依然存在基礎相對薄弱、經驗相對匱乏等不足之處。這種局限性也導致一些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始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與弊端。
比如形式刻板、內容單一。具體而言就是課堂教學長期處于單向化線性教學狀態,也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過度主導了課堂,而學生淪為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在這種一成不變的刻板形式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應有的雙多向互動明顯不足。
而缺乏互動造成的又一不良后果就是課堂上僅以靜態教學為主,強調抽象思維,而形象化、動態化的激勵和引導極為匱乏。雖然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十分重視對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然而從學生視角看來,抽象思維、邏輯推理往往過于枯燥,完全無法與形象化教育、動態化教學的趣味性相提并論。這也是導致學生缺少興趣與熱情、課堂沉悶、乏味、缺少生機與活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2.2 理論有余實踐不足
傳統模式下,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制約,部分中職學校在電工電子專業教學還存在理論有余實踐不足的問題。也就是課堂教學中大量理論堆砌,教師一味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為了應付教師和考試而逐漸習慣于死記硬背,將應試作為惟一的學習目標和發展動力。
這種極為偏頗的觀念引導下,不少學生缺乏靈活應用與隨機應變的意識與能力,也就是理論脫離實踐,實際應用水平低下。一旦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真實的職場,缺乏實踐意識與實操能力的缺陷便暴露無疑。這類問題不僅嚴重制約了學生在人力資源市場的適應性與競爭力,更會對用人單位造成極大困擾,往往需要用人單位額外耗費不菲的再教育成本和大量時間成本。
3 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應用信息化資源的可行性
3.1 硬件基礎設施全面覆蓋
當中國網民數量突破十億,網絡化生存已經基本成為絕大多數民眾的生活常態。包括移動通訊設備在內,時下各種網絡硬件基礎設施已經實現了全面覆蓋。這也為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應用信息化資源創造了客觀條件。
事實上,近三年來極為特殊的時代場景中,網課在國內各地早已成為師生熟識的場景。從這一角度講,應用信息化資源早已突破了課堂、校園而進入了尋常人的生活、家庭。這也使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應用信息化資源不再存在物理障礙,而是順理成章、可靠可行。
3.2 信息技術應用常態化普及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典型代表,中職學校中的學生已經習慣了網絡化生存。除了熟練使用網絡開展線上學習外,日常生活中也早已離不開網絡購物、出行、娛樂等各種場景。換言之,信息技術應用常態化普及已是客觀現實。而這也使學生在主觀層面具備了扎實條件,也就是對信息化資源的應用具有足夠的認同感和接受度。從這一角度講,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應用信息化資源已是水到渠成。
4 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應用信息化資源的對策
4.1 充分利用多種信息化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普通教育亦或是職業教育,基于興趣先導都應作為各種專業教學的前提與原則。同理,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應用信息化資源也需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從歷史經驗可知,更加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樣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與探索欲的敲門磚。因此,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在應用信息化資源時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多種信息化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學生興趣。
比如,利用信息化資源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模式下靜態、沉悶的不良狀態。采取動態化教學,影像化教育是實現這種顛覆式突破的切入點。即,選擇信息化資源中更多圖片、照片、音頻、視頻內容,將其融入教材內容,從而改變傳統模式下理論灌輸、呆板僵化的課堂氛圍。利用以多媒體為代表的輔助教具,將抽象的原理、定義、規則轉換為動畫、圖形;或將整體拆解為局部、局部拼合為整體;或將正面平視的角度轉換為自上而下的俯視角度、自下而上的仰視角度、圍繞中心點的環形視角等等。這些不拘泥于教材、書本的動態演示與轉換不僅有助于顛覆枯燥乏味、循規蹈矩的陳舊印象,而且有利于學生改變固化、僵化的學習思維,引導學生換個角度看問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與能力。顯然,對信息化資源的應用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形式的簡單改良,而是可以從教師、學生、教材、課堂氛圍等更多維度實現革命性突破。
又如,利用諸如VR、AR等可穿戴設備,通過構建沉浸式教學模式大幅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實操能力。這類先進科技與裝備最為獨樹一幟的優勢就在于以假亂真,使佩戴者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將其應用于職業教育時,可穿戴設備能夠發揮出傳統模式無法企及的接觸式教育的直觀作用。
特別是對以電工電子為代表的應用類專業而言,這一系列先進的信息化資源能夠快速激勵和引導學生形成實踐能力。在不具備實訓條件,或不方便隨時進入實訓基地的情況下,利用可穿戴設備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模擬實訓環境,這對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同樣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4.2 善用微課、慕課突破時空限制、拓展教育廣度深度
中職教育領域中各專業學科教學普遍存在時間緊、任務重、內容多、要求高等典型特征。這會給電工電子專業教學造成較為沉重的壓力。特別是課堂教學時往往面臨著時間有限但教學任務過多的矛盾沖突。不僅如此,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格外強調學生實際操作,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往往不允許每個學生輪流演示。故,引導學生利用更為充裕的課余時間補充課堂教學至關重要。這就需要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在應用信息化資源時善用微課、慕課突破時空限制、拓展教育廣度深度。
比如,利用微課課件預習新課、復習舊課。即,教師提前制作多個微課課件,學生自主選擇預習和復習教材內容。對于自學過程中遭遇的疑難問題,學生可將其帶進課堂向教師求教。換言之,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將成為教師答疑解惑的主場。由此,短暫的課堂時間將大幅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也有助于教師在更短時間完成更多教學任務。而學生也能通過充裕的課余時間自行查缺補漏。這種更高品質和效率的教學方式無疑更具個性化、特色化。同時,利用課余時間的自學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又如,利用慕課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加經驗、豐富閱歷。作為培養實用型職業人才的平臺,中職學校格外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然而,受到基礎相對薄弱等多重因素制約,一些中職學校在豐富教育資源、積累教學素材等方面往往力不從心。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以更加豐富的資源與素材開展教學,這是中職教育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幫助學生增廣見聞的重要途徑與手段。
選擇互聯網上適宜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的慕課資源,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內容,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也可從這些慕課資源中選擇部分具有廣泛適應性、顯著針對性和明確可操作性的內容加以提煉,再將其作為日常測試或考試的素材。由于這些慕課資源大多來自知名學府,因此所教內容通常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利用這些資源教學、測試、考試,中職電工電子專業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更加全面和系統性的考察,同時,學生也能通過慕課資源提升眼界、拓展視野,這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極有助益。
4.3 信息化資源結合任務化教學提升實操意識與能力
在全面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浪潮中,各種各樣新興教育模式層出不窮。其中,任務化教學、項目化教學一度成為應用類院校探索改革的熱點之一。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應用信息化資源同樣可以與這類探索有機結合,通過融合發展模式提升學生實操意識與能力。
一方面,教師可以從真實的職場案例中選擇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編寫教學任務。這將在更大程度上引導學生提高實際操作的實用性、時效性。另一方面,這些教學任務的布置可以探索開放模式,也就是不局限在一種標準答案的范圍內,而是可以由學生自行嘗試,利用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各種渠道解決問題。
之所以強調開放性教育,原因在于真實職場上遭遇的現實問題往往不止一種解決方案,而人的創造性也是在各種突發奇想中得以體現。只要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行、可靠、有效,教師大可以更加包容的態度歡迎之、引導之。這既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勢下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應用信息化資源加快轉型升級的有益探索。
5 結束語
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應用信息化資源已是近年來職教領域的大勢所趨。不過,職教領域應用信息化資源依然在專業視角、發展眼光、實踐策略各方面存在不小差異性。在探索信息化資源應用過程中,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不僅要著眼于信息化資源本身的豐富性與多樣化,更要基于信息技術的根本特點與顯著優勢對陳舊的教學機制與模式等加以超越和突破。換言之,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用好信息化資源的核心目標應當是大幅提高學生實操能力。只有切實樹立互聯網思維,職教領域對于信息化資源的應用才能達到解構和重塑基礎架構的重大作用。體現在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層面就是基于信息化資源的應用激勵和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這才是新時期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用好信息化資源的科學路徑,也是新形勢下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基于信息化資源應用深化素質教育改革、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職業人才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韓紅蕾.基于就業視野的職業教育管理創新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2,13(03):42-43.
[2]李振華,謝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共同體模式構建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2(Z1):115-119.
[3]汪麗.職業勝任能力培養導向下的電工電子專業體系改革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43):182-183.
[4]陳世禎.淺析職業學校電工電子專業教育的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21(07):176-177.
[5]王俊杰.擴容與人工智能迭代:沖突還是耦合?——兼論職業教育變革邏輯及創新路徑[J].浙江社會科學,2022(03):99-1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