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勤州區下應街道中海幼兒園 王婉菁
五月的幼兒園里風景優美、鳥語花香,農場里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操場上彩虹跑道旁的三棵楊梅樹格外優雅,一顆顆綠色的小果子悄悄地掛上了樹梢。“1、2、3,我們只有三棵楊梅樹,一定很珍貴,我想好好守護它們長大,直到結出甜甜的楊梅!”“我也想讓它們順利長大,可不能被別人摘走啦!”“希望我也能嘗到甜甜的楊梅……”每每走過楊梅樹時,幼兒總會展開熱烈的討論。寧波地處浙江中東一帶,是楊梅的集中產區而楊梅肉質細軟、甜蜜醇厚,形如珍珠、色如瑪瑙,是人們最喜愛的夏季水果之一。沒想到楊梅果還是碧綠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就已經“盯”上它了!看著幼兒熱情高漲的模樣,我思考如何抓住這一“學習契機”開展一次有趣的課程活動?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次“梅好”課程之旅吧!
幼兒園里的楊梅樹儼然成為了幼兒最喜歡的“故事主角”,他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例如楊梅的外形特征、生長秘密、食用方法等——言語中充分流露出對楊梅的憧憬與探索的熱情。
通過熱烈的討論與交流,幼兒決定寫一份關于楊梅的《承包申請信》。在等待園長媽媽回信的同時,我們也開始了一系列“籌備工作”。
在等待園長媽媽回信的同時,為了更好地迎接楊梅樹的“承包大業”,我們進行了一次親子考察,用考察表的形式梳理了幼兒對楊梅的已有經驗。隨后我們追隨幼兒的興趣點,利用晨間談話時間形成了一本《問題收集冊》
在幼兒討論和期待的同時,老師們也在默默規劃著自己心目中的“楊梅小計劃”——基于幼兒對楊梅的興趣點,形成了相應的項目主題框架。


“可愛的中一班小朋友,園長媽媽收到你們的來信很驚喜,現在這幾棵楊梅樹是你們的了!一定要替我照顧好它們哦,期待你們的探索之旅!”當我朗讀著園長媽媽的回信時,孩子們興奮不已,眼中閃爍著光芒——于是,我們的趣味楊梅之旅正式開始啦!
1.準備材料,分享經驗
為了照顧好楊梅樹,我們決定先觀察楊梅樹的生長過程,測量、記錄楊梅樹的生長變化。觀察之前,我們像往常一樣圍坐在一起,共同討論觀察記錄楊梅所需要的材料:放大鏡和畫筆成為了首要工具,這樣我們就可以觀察到樹枝上高高的楊梅并記錄下來。快看,“小觀察員”們還特意設計了一份“楊梅觀察日記”,用來記錄楊梅的生長變化。
2.觀察和記錄
幼兒用繩子、直尺、手指等測量著楊梅果實和葉子的大小,同時也關注到果實顏色變化的過程。有的幼兒用畫筆繪畫,有的幼兒請老師用相機記錄,還有的幼兒和同伴一起比較楊梅的顏色……
1.殺蟲記
沒想到在觀察楊梅樹的過程中,幼兒又有了一些意外的“收獲”:
“快看!我們的楊梅樹上有蟲子!”
“不對不對!那不是蟲子,蟲子基本都有腿和翅膀!它可能是什么動物,但肯定不是昆蟲!”
“那你知道它叫什么嗎?是害蟲還是益蟲?”
“我不知道,我們還是問問老師吧!”
“呀!親愛的寶貝們,你們把老師也給難倒了,不過我們可以一起問問‘網絡專家’。”
經過一番搜索查詢,我們才知道它的名字叫蛞蝓,蛞蝓是害蟲,會啃食農作物或植物葉片,而且食量很大。所以,蛞蝓肯定會危害楊梅樹。
如何防止這些“壞家伙”破壞楊梅樹呢?幼兒提議詢問家里的“種植專家”。于是在家長們的幫助下,幼兒很快找到了消滅蛞蝓的方法——保護楊梅樹成功!
2.梅雨季
剛消滅完害蟲,我們的楊梅樹又迎來了另一個挑戰——“老師,從明天開始好像要一直下雨。”班里的小小預報員為我們緊急播報,原來梅雨季已經悄悄走向我們。我們都知道一進入梅雨季,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常會有陣雨或雷雨。如果遇到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就會導致楊梅落果、減產,再加上梅雨季濕熱,楊梅就會發霉變質進而完全無法食用了。幼兒們垂頭喪氣,對于連楊梅味道都沒嘗到這件事失落不已。
在我的及時科普下,孩子們得知,近年來有些地方積極推廣防蟲網加覆膜避雨栽培等技術,為楊梅穿上雨衣,在減少落果、減少病蟲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老師,那我們趕緊去購買‘楊梅樹雨衣’吧!”可是細細想來快遞至少也要兩天以上才能到,看著碩果累累的楊梅樹,大家都沉默了。
“老師,我們能在下雨之前先嘗嘗楊梅嗎?梅雨季來了就嘗不到了!”
“那不如,我們一起去摘楊梅吧!”
“對呀!今天就出發摘楊梅吧!”幼兒紛紛表示贊同。
接下來,請一起期待我們的楊梅采摘行動吧!孩子們在采摘途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正是這些困難,孩子們才鍥而不舍地尋求真相和解決辦法。
為了更好地開展楊梅采摘行動,我們做了一系列前期準備:需要哪些工具材料?采摘時會遇到什么問題?如何分組提高采摘效率?……幼兒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我們的解決方案正慢慢浮出水面。
工具組、手摘組、拾取組的小朋友一起來到楊梅樹下開始了隆重的“摘楊梅”行動。隨著采摘行動的開展,問題也接踵而來——高處的楊梅該如何采摘呢?男孩們首先挺身而出說要爬上樹試一試,但是遭到了女孩們的制止,“這樣做太危險了!”那搖樹可以嗎?“不行!我們的楊梅樹會受傷。”第二個想法同樣遭到了反對。那就讓工具組的成員們試一試——他們用了萬能工匠、蹦床、雨傘,但全部以失敗告終,最后網兜取得了短暫的成功。再次商量后,各組決定合作采摘楊梅——有的小朋友踩著小凳兒,用手摘取樹枝上的楊梅;有的小朋友拿著網兜和長棍,輕輕敲擊高處的楊梅;還有的小朋友提著籃子在樹下接楊梅、撿楊梅,可真快樂啊!快看,我們收獲了很多楊梅。
采摘后,我們分享經驗、梳理流程,幼兒互相介紹采摘楊梅的好方法,并用圖畫和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幼兒在項目活動中學習分工、合作與自我規劃,為解決問題而探索,又在探索中爭論,在操作中思索,他們自主、忙碌且快樂……

圖 1.“遇見小梅好”項目主題框架
終于到了品嘗勞動果實的時刻,孩子們圍在我身邊,拉著我的手不停地念叨:“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吃楊梅?”“老師,我可以現在吃一個嗎?這楊梅到底甜不甜?”“老師,要不我們一起來洗楊梅吧!”……楊梅課程活動在幼兒的推動下自然而然地進行著。
1.制定美食計劃
接下來,幼兒展開了一系列關于楊梅的“美食計劃”:
“我喝過楊梅汁,我們幼兒園有自己的廚房,或許我們可以自己嘗試制作楊梅汁?”
“對啊對啊,夏天我想吃冰鎮楊梅!”
“哈哈,小心凍壞牙齒,我可不敢吃冰的,我想吃楊梅干……”
“大家不要著急,我們需要先制定美食計劃,這樣才能讓美食制作更加成功哦!”
“那我們怎樣制定計劃呢?”
“我覺得需要用紙和筆寫下來,如果只是說說和想想,我們很快就會忘記!”
“我有個好主意,我們每個小組做一張計劃表,再做一份美食加工計劃。”
“那你們有沒有想好做哪些楊梅美食呢?”
“楊梅干、楊梅汁、冰鎮楊梅……”
我們根據想做的楊梅美食預設了四個楊梅加工計劃——楊梅罐頭、楊梅汁、楊梅棒冰、楊梅干,并用自主投票的方式確定了四個美食制作小組。
接下來,就要為這四道楊梅美食做準備工作啦!有的幼兒說加工食物需要鍋和鏟子;有的幼兒想把家里的榨汁機帶來制作楊梅汁;還有的幼兒負責準備調味品和工具,例如,糖、棒冰棍、小勺子等。
討論片刻后,大家陷入了沉思,原來孩子們被如何制作楊梅美食難住了。看著他們困惑的樣子,我提議通過網絡搜索解決如何制作的問題,幼兒目不轉睛地看著視頻里叔叔阿姨們認真制作美食,生怕錯過一絲一毫的細節。通過組員填寫、食材準備、工具準備、加工步驟等內容的繪畫,我們進一步明晰了美食制作流程。
2.開啟美味行動
每位幼兒根據自己想要制作的美食提前收集了制作工具,帶著工具大家興沖沖地走進了“美味下飯”區。換上小廚師的服飾后,孩子們有了更加真實的自助體驗。我們還邀請能干的媽媽們進班擔任家長助教,讓本次活動變得更加飽滿生動。
由于活動中需要用到很多材料工具,幼兒不但能主動提供,還能準確分工——有的帶白糖,有的帶模具;在制作過程中,有的負責洗楊梅,有的負責洗杯子……大家穿戴整齊,各自忙碌著。
3.美食分享會
楊梅美食需放入冰箱冷凍一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天,孩子們翹首以盼、萬眾期待的這一刻終于到來了,我們共同將楊梅棒冰從冰箱中“搬運”出來,新鮮誘人的美味終于呈現在我們眼前了。孩子們圍坐成圈,大口品嘗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楊梅冷飲。
“楊梅棒冰好冰呀!好像在吃天上的雪花,好舒服呀!”
“我也覺得好好吃,酸酸甜甜的,我好喜歡!”
“太好吃了!回家我要自己做,讓爸爸媽媽也能吃到這些美食!”
“我們去分享美食吧!給園長媽媽送一些吧!”
“對呀!我們要感謝園長媽媽讓我們成為楊梅樹的小主人!”
在給其他老師和小朋友分享楊梅美食的同時,小當家們把我們的楊梅美食送到了園長媽媽那里,大家一后分享喜悅,紀念中一班的“梅”好之旅。
一場和楊梅的約會讓孩子們久久回味,你覺得這次活動怎么樣?你最喜歡哪個環節?如果下次還有這樣的活動,你有什么好建議?活動尾聲,我們用上述問題開展了一次班級議事會,幼兒紛紛感慨:
“我最喜歡摘楊梅了,一個個楊梅從樹上掉下來,特別有意思!”
“我特別喜歡吃楊梅,我們自已做的楊梅棒冰好好吃!冰冰涼涼的,放在嘴巴里好爽!”
“我最喜歡制作楊梅美食時果肉分離的環節,千辛萬苦才能做出好吃的楊梅汁……”
幼兒的思緒還在飛揚,我們對于來年的楊梅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寶貝們,明年夏天楊梅樹還能和我們如期相約,到時候我們可以邀請爸爸媽媽來做種植專家和義工;我們需要提前了解楊梅更優的生長環境、楊梅樹的品種、楊梅的保存方法等:我們還可以提前收集有關各種楊梅的異同進行觀察對比……”
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大社會是我們的生活寶庫,二者皆是我們的活教材。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是兒童的天性。我們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孩子為主體,一問兒童、二觀需求、三搭平臺,相信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
在整個課程活動中,我們從兒童出發,圍繞兒童展開,實現兒童的發展,這是兒童立場下幼兒教育的方向。楊梅,我們明年夏天不見不散,相信幼兒一定會成為更出色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