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廣德市中心幼兒園 陳 琛


“很高興‘玉’見你”是一次由玉米午點引發(fā)的中班自然主題班本課程。幼兒在吃玉米的過程中,對玉米這一自然物的生長和烹飪過程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教師隨機從“探知玉米”和“暢玩玉米”兩大方面出發(fā),開展了自然教育理念下的班本課程活動,并以此為例進行了一系列自然主題創(chuàng)設活動。
班本課程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是以班級為基點實施的園本課程活動。課程游戲化,讓幼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fā)揮已經(jīng)成為近年來幼兒教育專家、學者、教師的共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城鄉(xiāng)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倡課程的多元化。”我園以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為指導,開展文化育人、自然理念為本的園本課程,同時進行“生活化”的課程研究,創(chuàng)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大自然資源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教師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建立班本課程活動平臺,為班本課程活動空間的拓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此外,在課程實施方法上,我們積極地把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學中玩,玩中學”六字理念引入課程。“很高興‘玉’見你”這一班本課程活動就是我們將兩者結(jié)合后的產(chǎn)物——我們充分利用大自然這本“活教材”,以玉米主題活動為機遇,讓幼兒更好地與自然進行親密接觸,同時以自然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游戲化的教育方法、生活化的課程方式,培養(yǎng)幼兒積極主動、敢于探究和樂于親近自然的學習品質(zhì)。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和學習方式。本次班本課程活動主要以游戲為主,玉米地乃至玉米地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是幼兒探索、嬉戲的天然游戲場所,幼兒圍繞玉米開展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體會采摘玉米的趣味以及觀察和探索玉米的特征,從而產(chǎn)生了各種“驚奇”和“疑惑”。這些對已有經(jīng)驗的挑戰(zhàn),不斷帶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推進幼兒的“猜想”和“驗證”。由此可見,自然教育主題活動可以激發(fā)幼兒實踐活動,因地制宜的拓展能豐富幼兒的一日活動,合理地解決幼兒園活動單一、趣味性低、幼兒不感興趣等問題,營造出輕松的教育實踐活動氛圍,同時讓班本課程活動形式更加靈活生動、表達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進而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讓幼兒成為課程的主人。
由于社會經(jīng)驗的缺乏,處在中班階段的幼兒好奇心往往比較強烈。大自然中蘊含了大量的教育資源,是調(diào)動幼兒好奇心、讓幼兒樂于進行自主探索的“沃土”。在“很高興‘玉’見你”的班本課程活動中,幼兒能夠更好地接觸玉米這一農(nóng)作物,從而在豐富的自然元素的調(diào)動下,發(fā)展主動探究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通過各個渠道搜集有關玉米的資料,引導幼兒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對玉米的外形特征、烹飪用途等話題展開充分的探討和記錄,進一步加深幼兒探索的難度,鼓勵幼兒探索玉米的種植方法。最后,教師帶領幼兒去種植園觀察玉米的生長狀態(tài),討論玉米長成之后的樣子。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教師能夠在足夠的自主空間中,幫助幼兒建立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人際交往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其社會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而合作與交流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自然主題活動本身就包含了充滿空間的“合作”和同伴交流的“機遇”,作為教師,應當發(fā)揮自然主題活動的積極作用,助力幼兒合作意識的建立。在與玉米相關的主題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把握活動過程中幼兒所遇到問題背后的“機遇”,積極記錄幼兒的談話過程,將幼兒好奇的點著重記錄下來,然后再鼓勵幼兒針對這些問題展開合作性探究,以此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fā)展。
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因此,教師應當多為幼兒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多組織一些自然教學活動。在活動開展,教師必須合理規(guī)劃、充分準備;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跟進對幼兒的支持與引導,但也不能忽略對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的思考,總之要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活動結(jié)束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就活動內(nèi)容進行交流和分享,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幼兒與教師及同伴的分享意識。
1.自然探索需要明確的目標
將玉米這一自然元素納入班本課程體系,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建立對于玉米乃至大自然的興趣,鼓勵幼兒走進大自然,體驗親近自然的樂趣,在自然活動中累積經(jīng)驗,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索能力。在“很高興‘玉’見你”系列班本課程中,幼兒一起探討玉米的外形特征,有的幼兒說玉米很高大;有的幼兒說玉米的顏色是金黃色的;有的幼兒說玉米顆粒很飽滿……在這樣的交流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索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同時幼兒更樂于走出室外——去種植地里近距離觀察真實的玉米,幼兒的親自然能力進一步提高。例如,幼兒合作用放大鏡觀察玉米、合作收玉米以及合作制作有關玉米主題的手工創(chuàng)意作品等——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獲得了有效提升,幼兒在與同伴進行充分互動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自然素養(yǎng),其社會性發(fā)展也逐步得到提高。
2.自然探索需要尊重個體差異
班本課程的參與者是全班幼兒,因此,教師在設計自然課程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幼兒的能力、興趣,并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游戲經(jīng)驗來設計游戲難度,以此鼓勵幼兒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游戲材料和游戲內(nèi)容。例如,針對“很高興‘玉’見你”班本課程活動中的排列游戲,空間思維能力發(fā)展較好的幼兒就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不借助圖形卡片排列出自己想要的圖案;對于空間思維能力發(fā)展較弱的幼兒,教師可以投放一些圖形卡片,讓幼兒在卡片上依據(jù)圖案的輪廓進行擺放。又如,在其他游戲環(huán)節(jié),樂感較好的幼兒可以多參與“爆米花”的音樂游戲;動作技能發(fā)展較好的幼兒可多參與戶外體育游戲“百變玉米棒”;語言能力發(fā)展好、有舞臺表現(xiàn)力的幼兒可多參與繪本劇“小熊掰玉米”。不同的游戲材料投放和游戲設計,滿足了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從而幫助幼兒在自然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探索趣味,將自然主題活動進行到底。
玉米調(diào)查表
關于玉米你想了解什么?



1.豐富材料,為玉米課程游戲化充實物質(zhì)基礎
班本課程活動材料的多元性整合,大幅度增加了班本課程活動內(nèi)容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設計游戲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方法應當建立在讓幼兒能夠?qū)Χ嘣n程游戲材料進行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例如在“很高興‘玉’見你”班本課程活動中,我們投放了玉米、紙張、繪本、畫筆等,讓幼兒充分思考,利用材料進行多種玩法的開發(fā),使幼兒在暢玩游戲的同時獲得智力上的發(fā)展。后期,教師還可以投放一些剝玉米的工具,鼓勵幼兒進行剝玉米大賽;也可以投放紙和筆,鼓勵幼兒走進玉米園地,開展與玉米主題相關的繪畫活動;還可以投放繪本,鼓勵幼兒進行簡單的繪本表演。材料不僅可以混搭,還可以組合,不僅滿足了中班幼兒的心理需求,而且滿足了他們發(fā)展探究能力的需要。
2.多樣玩法,為玉米課程游戲化豐富肌理
⑴趣味手工制作,鍛煉動手能力:隨著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在幼兒階段的滲透,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已逐步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同樣,在自然主題下的班本課程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育素材,積極跟進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就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方法而言,最好的方式無疑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的環(huán)境中充分進行手工游戲。例如,在本次“很高興‘玉’見你”的班本課程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玉米這一自然素材,鼓勵幼兒先進行剝玉米的游戲活動,鍛煉他們的手部精細動作。當幼兒剝好玉米之后,再鼓勵他們針對玉米粒開展富有趣味性的排列游戲——幼兒用玉米粒進行排列組合,形成一個個數(shù)字或一幅幅圖畫。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發(fā)展。
⑵豐富繪畫內(nèi)容,提升美術素養(yǎng):開展自然主題下的班本課程活動的一大意義在于,幼兒的藝術素養(yǎng)能夠在自然主題的浸潤下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在進行“很高興‘玉’見你”的班本課程時,教師應當積極跟進藝術活動的布局,以自然素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的繪畫創(chuàng)作。例如,讓幼兒親自深入玉米地,畫出自己眼中的玉米,也可以鼓勵幼兒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就探究的主題——玉米的外形進行繪畫記錄。此外,教師還可以投放與玉米相關的主題繪本,鼓勵幼兒根據(jù)繪本情節(jié),進行豐富的想象繪畫。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的美術素養(yǎng)能夠獲得更有效的提升。
3.完備家園合作,形成趣味烹飪
玉米作為一種農(nóng)作物,自然擁有著烹飪的可能性,因此,在進行“很高興‘玉’見你”的班本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和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以家園合作的方式,尊重幼兒對于玉米這一食材烹飪用途的理解和建議,共同制作玉米糕點、玉米粥以及玉米零食等。豐富的烹飪活動,一方面能夠讓課程體系更加精彩和完整,另一方面也能夠讓班本課程活動擁有更強的體驗性。
如今許多幼兒園都在建設或修建幼兒活動場地上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然而這些“建設”更多的是讓幼兒園環(huán)境在外觀上看起來更加“現(xiàn)代化”。一些時尚的游戲材料、設備充滿在各個班級,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忽略自然課程功能的一種表現(xiàn)。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兒童應多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觀察探索,他們需要同自然有充分和親密的接觸。”萬物生靈是大自然饋贈給幼兒最美的禮物,因此,在進行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游戲活動區(qū)域布局的時候,教師應適當?shù)卦鲈O一些自然化的材料和游戲場所,這些“增設”有助于幼兒在接近自然的氛圍中感受自然之美,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當然,這對幼兒的“親自然力”也是一種無形的培養(yǎng)。在“很高興‘玉’見你”的班本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诎嗉壄h(huán)境中增設一些玉米元素,讓幼兒能夠在與玉米相關的特色環(huán)境布局中感受到自然的奧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在班級的空地提供一定面積的“玉米主題展示區(qū)域”,將玉米的各種形態(tài)及用途進行展示,調(diào)動幼兒的視覺感官;張貼一些幼兒在活動中完成的繪畫及手工作品,這樣不僅激勵了幼兒參與這類活動的信心,也提升了班級的自然氛圍。此外,教師還應善于把握一些自然班本課程游戲活動的機遇,例如,音樂游戲“爆米花”、手指游戲“小玉米”、戶外體育游戲“百變玉米棒”等,為幼兒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和氛圍。
玉米食品大調(diào)查
玉米可以變成什么食物?

總而言之,本文從多個角度探索了依托于玉米元素的背景下,中班幼兒自然主題班本課程開展的策略,達到了在自然資源中充分挖掘可利用教育契機的目的,讓幼兒在玉米這一自然資源中,充分地親近、感受、觀察和探索自然。處在幼兒階段的幼兒,其自然素養(yǎng)的發(fā)展是階段性的,如何能夠讓幼兒在階段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中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參與各種班本課程活動,將課程游戲化,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以大自然為“活教材”,著眼于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追隨幼兒的活動興趣,自然主題班本課程活動的開展會更加豐富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