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皋經濟開發區實驗幼兒園 鄒俊甜
升入中班后,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能力逐步得到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初步的責任感。”值日生工作是一條有效的教育途徑,幼兒在做值日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勞動的意義,享受為他人服務的滿足和愉悅,培養熱愛勞動的情感和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并掌握一些簡單且基礎的勞動技能。
“你們知道什么是值日嗎?”“就是幫老師掃地,幫老師擦桌子。”“那你們想當值日生嗎?”“想!”當然,也會有部分幼兒無動于衷。所以教師常常會陷入這樣的尷尬:部分幼兒在小班時就特別積極地當值日生,教師也很樂意讓能力強的幼兒來幫忙擺椅子、放茶杯;而那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則在無形中就被“冷落”了。值日生工作似乎成了某幾名幼兒的“專利”,長此以往便會導致能力強的幼兒越來越能干,能力弱的幼兒越來越消極怠慢,這顯然不是教育的目標。如何讓每位幼兒都能體驗到做值日生的光榮感和自豪感呢?如何讓幼兒在值日的過程中發展動手能力并體驗勞動的樂趣呢?我們和幼兒討論?“值日生是幾個人來當,還是所有的小朋友輪流來當呢?”大家一致表明:所有人輪流來當值日生。
那怎么輪流來當值日生呢?星期一誰來?星期二又是誰呢?熙兒說:“星期一我、蠻蠻、洛洛來當”“為什么是你們幾個呢?”“因為我們是好朋友。”“那星期二誰來當呢?”只見他指著旁邊的翰翰說:“星期二可以讓翰翰、可可、凡凡當。”可可大聲說:“我不要,凡凡不是我的好朋友。”看來,自由選擇小團隊好像有點困難。“還有什么辦法呢?”莫莫說:“可以依據衣服的顏色分組。”琪琪說:“可以看他們的屬相。”樂樂說:“可以分小組,星期一兔子組、星期二恐龍組。”這個辦法聽上去不錯。有的幼兒說:“可以按照學號的順序來,星期一1~10號。”于是,我們決定按照學號來排序,這樣更方便、公正一些。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學號制作了值日生的標識牌。


有了值日生,那值日生需要做哪些工作呢?經過集體討論:“我們總結出值日生要澆花、放茶杯、擦桌子、整理玩具、排隊、掛毛巾等。于是,我們將值日生負責的項目畫出來,將幼兒的學號也張貼在白板上面。每天早晨幼兒來園后,便開始值日工作。實施了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部分幼兒能正確選擇自己的學號,并將學號貼在自己所負責的值日項目上,但還有部分幼兒仍然不能正確做出選擇,常常將自己的24號拿成了42號、將15號錯拿為51號,且這個現象不是個例——對于剛剛升入中班的幼兒來說,10以上的數字的確超出了他們的已有認知,那如何來幫助幼兒快速識記自己的學號呢?
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我們將抽象的數字符號轉化成具體的形象,并與他們的學號一一對應起來——調整幼兒的學號標識牌,將幼兒的照片和學號結合起來,這樣讓幼兒看到自己的照片就能聯想到自己的學號,由此對自己的學號形成形象記憶,快速識別并熟記于心。果然,幼兒取放值日生的標識牌更加方便快捷了。
還有一部分幼兒總是記不住自已是什么時候值日,經常跑過來問:“老師,今天是我值日嗎,我需要干些什么?”一開始,我們利用每天的晨談時間在白板上進行“布告”:今日的值日生是……負責如下項目……幼兒看著白板上的序號張貼自已所負責的項目,施行這一方法效果的確不錯,但卻需要花費集體的時間來布告,其他幼兒存在消極等待的現象。和幼兒討論后,我們在值日生插牌旁劃出了布告區,將每天的值日生學號與值日內容進行了明確說明。幼兒每天早晨入園后就可以明確值日內容,節省集體時間,同時幼兒一一對應來找自己的值日生學號,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


“老師,萌萌在澆花,可她不是今天的值日生。”“今天就是我值日。”萌萌解釋道。“哎,我又沒法辨別你是不是今天的值日生。”看來值日生還需佩戴“值日生標記卡牌”,讓別人知道他是值日生呀!那我們一起來設計標記卡牌吧!標記卡牌怎么設計呢?聰明的涵涵說:“如果他是擦桌子的值日生,那就畫一個擦桌子的圖案。”真是個不錯的主意!幼兒開始設計了,有的幼兒設計的是掛在身上的卡牌,有的設計的是夾在頭發上的夾子,有的設計的是貼在衣服上的標記。最終,我們選擇了像“接送卡”一樣的可以掛在身上的值日生卡牌。
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自制的卡牌掛在身上不夠醒目,因為卡牌在人群中不容易被發現。經常會有幼兒問:“今天是誰當值日生?我找不到安排排隊的值日生了。”于是,我們和幼兒商量:“卡牌不容易被發現,那怎樣才能一下子就找到值日生呢?”有的幼兒說:“讓值日生穿一件紅衣服,別人就能一眼看到他了。”有的幼兒說:“值日生可以搖鈴鼓,其他幼兒就能聽到聲音了。”有的幼兒說:“值日生可以大點聲吹口哨。”一天戶外活動時,幼兒穿上馬甲玩粘粘球游戲。顏色亮麗的馬甲在一群幼兒中格外顯眼,于是,我們便將閑置在箱子里的馬甲拿出來讓值日生穿上,這樣的確很容易就分辨出誰是值日生了。
時值冬季,幼兒的衣服越穿越多使得馬甲越來越難穿,幼兒在穿馬甲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經常有幼兒喊道:“老師,幫我穿一下馬甲吧!”甚至有的幼兒為了穿上馬甲,把外面的羽絨服都脫掉了。于是,我們又尋思著將衣服換成其他物品。看到建構區內的“工程師帽子”,我們便決定將衣服換成“小紅帽”它既方便幼兒佩戴,又有明顯的形象特征。于是一個個“小紅帽”出現了,教室里、走廊上……一切都井井有條地進行著。
“老師,今天然然值日,但他沒來。”茹茹過來報告。“嗯,值日生‘缺勤’了。”“那你愿意幫他值日嗎?”“我愿意。”茹茹蹦跳著走開了。不一會兒,糖果走過來說:“老師,今天不是茹茹值日。”“今天然然沒有來,茹茹幫然然值日。”“我也想幫然然值日。”一個低低的、矮矮的聲音傳來,雖然聲音很小,但還是被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不應該被淹沒,這樣的熱情也不應該被澆滅。于是,我走到教室中間,對班級內的幼兒說:“今天然然沒來,茹茹和糖果都想幫他值日,這該怎么辦呢?”“他們可以通過石頭剪刀布來決定。”“老師,我也想幫然然值日。”看來,這不是一個人的想法,那怎么辦呢?“扔紗巾”吧,我們平時晨談討論時也會用到這個方法。于是,我拿來紗巾,約定好規則——不許爭搶,不能觸碰到其他小朋友的身體。絲巾扔下去后,寧寧拿到了絲巾,只見茹茹和糖果默默地走開了……
小值日生帶隊散步時,我們經常能看到前面的隊伍還算整齊,但到了隊伍后面,總是有幾個掉隊的、打鬧的幼兒。
于是,我們與幼兒探討:“散步時,前面有小隊長帶著散步,后面的隊伍不整齊該怎么辦呢?”“后面也加一個小隊長吧!”“那后面的小隊長需要做些什么呢?”“他需要提醒小朋友們排好隊,讓那些掉隊的小朋友走到隊伍里來。”“嗯,就像交通警察一樣。”“好呀,那我們就再增設兩個小警察吧!”“誰來當小警察呢?”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想當小警察,如果任由老師點名要誰當,勢必會引起“不平”;這么多人,“扔紙巾”“石頭剪刀布”也不好進行;“不如點兵點將吧!”這招我們平時也用過。于是,大家排著隊伍,請前面的小隊長點兵點將,男生點到了一個,女生也點到了一個,兩名幼兒開開心心地穿上了小警察制服。
值日生放茶杯、擺椅子、夾毛巾,這些事情幼兒做起來得心應手。但保育老師反映說:“有些幼兒很會擦桌子,并且擦得很干凈;有些幼兒桌子還沒擦好,又跑到后面搬床了;有的沒干一會兒,就跑去玩了。經過觀察我們發現,因為幼兒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值日項目還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所以他們在做值日生工作時會“不知所措”。于是,我們和幼兒討論“擦桌子”“搬床”等項目的步驟,經過保育老師示范操作,幼兒學會了如何快速擦桌子,知道了擦桌子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擦,直到桌子上沒有臟東西才行。此外,我們還開展了擦桌子比賽,讓幼兒分成小組比拼。比賽結束后我們與幼兒共同商量,生成了值日生守則——例如“擦桌子的要……”“排隊的要……”
今天的小警察是熙兒和嘟嘟,只見嘟嘟在散步時用手抓住隊伍外邊的瑞瑞,然后拎著他的衣服往前拖著走。看到小警察“頤氣指使”的樣子,我們很快意識到“警察”這個角色應該是正面的引導,而不是憑借“特權”就可以“欺負”或“蠻橫”地對待其他小朋友。看到這一現象后,我立刻叫停了散步的隊伍,讓幼兒講一講“警察”應該怎么提醒其他小朋友遵守規則?我先讓熙兒講講她是怎么做的,熙兒說:“要輕聲提醒小朋友,讓他排到隊伍里……”嘟嘟意識到自己粗魯的行為后,很快就向瑞瑞道歉了。我還利用各種談話時間和幼兒一起討論“小警察”該不該有“特權”,隨后我們一起制定了幾條行為規范來約束“小警察”的“越軌”行為,使之能夠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當然,教師在活動后期還可以開展一些值日生評價工作,可以每周舉行一次“星級值日生”評選活動,讓幼兒通過自評、他評選出“值日生光榮榜”,激勵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值日生活動中;還可以和家長合作,讓家長在家中鼓勵幼兒白己的事情白己做,能力優者甚至可以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便幼兒在園獲得的技能和經驗能夠在家中得到延續、鞏固和發展。教師應該在不斷的觀察、評價、激勵、改進中開展班級的值日生工作,讓值日生活動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和為他人服務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