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洪安小學附屬幼兒園 馬秉仙
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那如何將幼兒園的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呢?我認為,幼兒園應該創設適宜的勞動環境,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勞動教育內容,激發幼兒的勞動欲望,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勞動工具并掌握簡單的勞動技能,從而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敬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縱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勞動教育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勞動教育主要集中于教育與生產勞動服務及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虞永平教授指出:“種植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幼兒與植物、泥土、水以及各類工具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幼兒加深對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植物與泥土、陽光、空氣及水等要素相互關系認識的過程。”種植活動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不僅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還是踐行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
裴斯泰洛齊認為,最偉大的教育來自于生活,他主張教育要和勞動融為一體——勞動是兒童發展體力、智力和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種植活動是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與其他形式的勞動教育一樣,都是以幼兒發展與興趣需要為主體。教師通過環境創設形成具體情境,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勞動實踐,并與幼兒集體服務、游戲活動等其他形式的勞動教育相融合,共同促使幼兒逐漸習得勞動教育的諸多內容。




在今年的種植活動中,我班首先對秋季適宜種植的植物進行了調查,由此開啟了大班種植活動“我和蘿卜一起成長”。
為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欲望,我們讓幼兒做種植活動的“主人”,開展了調查投票活動,最后白蘿卜以8票的優勢獲勝。那如何種植白蘿卜呢?我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發放調查表,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查閱資料并進行記錄。第二天,幼兒帶著記錄表來園和小伙伴們分享調查結果。而翻土工具有成人用的大鋤頭和專門為幼兒設計的小鋤頭,我們請幼兒自主選擇,結果出乎意料,大部分幼兒都選擇了大鋤頭,他們翻土翻得有模有樣且干勁十足。
在養護蘿卜的過程中,我們請幼兒分組合作,自主選擇小伙伴一起對拔草、捉蟲、澆水等過程進行觀察記錄,整個過程十分愉快。蘿卜大豐收以后,我們準備制作涼拌蘿卜絲。首先我們和幼兒一起列出制作涼拌蘿卜絲所需的材料清單,接著幼兒以領取任務的形式自主選擇想要帶的材料。整個過程給幼兒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其參與勞動的欲望,充分調動其勞動的積極性。
勞動意識是產生勞動愿望和發起勞動行為的基本前提。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自然環境能夠直接為他們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種植園地是真實自然、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的,幼兒剛開始身處其中必然對很多植物感到陌生,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探究的欲望。在種植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播種時,幼兒對于蘿卜種子是撒播還是點播產生了分歧——晨晨說:“我看蘿卜都是長在地里的,肯定是挖坑種的。”熙熙說:“我爺爺說蘿卜種子要直接撒進地里才更容易發芽。”成成說:“那你挖坑種,我們撒種子種。”妍妍補充說:“就是,最后看誰的蘿卜長得更好。”幼兒按照種植方式自主分成了四個小組,將蘿卜地也分成了四塊,其中兩塊地點播,另外兩塊地直接撒播。最后撒播的那兩塊地長出了密密麻麻的小苗,而點播的兩塊地只冒出了星星點點的幾株,背后的原因也許是幼兒坑挖得深了,也許是種得晚了。雖然影響出苗的因素不確定,但幼兒用對比實驗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非常正確的,在這樣的問題探究中,幼兒的勞動意識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植物的生長過程是漫長的,而良好的勞動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于是我們固定每周一下午到種植園對蘿卜進行養護。在養護過程中,幼兒觀察蘿卜的生長變化,探討養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每次活動中,教師會組織幼兒講一講蘿卜的生長變化,討論養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蘿卜葉上有很多小洞洞怎么辦?地里的草怎么拔都拔不完呢……
每周一,總會有幼兒問我:“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去地里看蘿卜呀?”一到時間,幼兒就會自覺地拿上記錄本,小心翼翼地站在田間觀察記錄。記錄完之后,有的幼兒澆水,有的幼兒鋤草,還有的幼兒尋找咬蘿卜的蟲子……每一次的觀察、養護、交流都能幫助幼兒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假期即將來臨,收獲的時間也到了,教師和幼兒一樣激動。大家紛紛提上小口袋來到種植園,雖然蘿卜個頭不大,但幼兒心中滿是歡喜,不一會兒白白圓圓的蘿卜就被拔完了。我們帶著滿是泥土的“小白球”站在水池邊認真且愉快地清洗著。另外,我們還請來了身為廚師的成成爸爸,他為我們講解了切條和切片的兩種常見切法,以及切菜時的注意事項。幼兒聽得十分認真,都想自己嘗試切一切。接下來,我們給切好的蘿卜里放入“秘制調料”進行腌制。在等待腌制的過程中,幼兒紛紛拿起小菜刀有模有樣地切起來,有的幼兒還忍不住生吃了一片——“真好吃!”果然靠自己勞動收獲得來的果實怎么樣都是美味的。幼兒在親自操作、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勞動的樂趣,體會到了收獲勞動成果的喜悅。


本次“我和蘿卜一起成長”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激發了幼兒的勞動欲望。在親自操作和親身體驗中,幼兒了解了白蘿卜的種植方法、主要生長階段及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形態,學習了鋤頭的省力用法等知識點。在每周的管理養護中,幼兒分工合作為蘿卜澆水、鋤草、捉蟲等,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在此過程中他們更加珍惜勞動果實,并逐漸養成了積極勞動的好習慣。
本次勞動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諸多不足之處。首先,教師自身的勞動知識和技能較為缺乏,導致不易在種植過程中抓住契機進行勞動教育,更易集中于關注植物生長變化而偏離了勞動主題。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與有種植經驗的家長交流或與社區合作設置種植顧問。其次,蘿卜的生長階段較少,因此種植蘿卜對于大班幼兒而言比較簡單。教師可嘗試讓幼兒種植瓜果等生長更為復雜的植物,為幼兒的深入探索創設條件。最后,教師在活動形式的設計上主要以語言類活動、觀察類活動為主,缺少美術活動、音樂活動等,因此,在之后的主題活動設計上教師要注重各個領域的融合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