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學應用防水防滲施工技術,能夠提升工程質量,增強建筑物防水抗滲性。基于此,簡要分析防水防滲施工技術作用,圍繞常見滲漏原因歸納施工要點,從加強防水防滲優化設計、明晰防水防滲施工部位、優選防水防滲施工材料、細化防水防滲施工流程等方面著手,確保建筑工程達到預期施工效果,為業主創造宜居且安全的建筑環境。
關鍵詞:建筑工程;防水防滲施工技術;優化設計;地下室
中圖分類號:TU89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3)11-0040-03
0 引言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屋面滲漏率高達95.3%,其地下室滲漏率為57.5%,且業主平均居住滲漏率高于37.5%。數據表明,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滲漏問題已然成為施工重點。基于此,為改善居住條件,降低建筑施工損失,理應在施工中重視防水防滲施工成效,以期在先進的防水防滲技術輔助下,有效規避建筑物滲漏風險,繼而增加業主居住舒適度。
1 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實踐作用
1.1 延長工程運作年限
房屋建筑工程衛生間、外墻面以及屋面等防水部位,一般有5年左右的質保期,且該時效內一旦出現滲漏問題,需由開發商負責維修。施工中采用防水防滲技術,能夠充分達成防水質保要求,以便建筑物擁有良好的抗滲漏狀態,為業主提供滿意的居住環境。有滲漏問題的建筑物,會因滲水削弱建筑結構穩定性,嚴重時還會縮短建筑物使用年限,而此技術可增強建筑物抗滲性,保證建筑工程在漫長年限內持續表現出穩定優勢。
1.2 改善建筑居住環境
建筑工程中重視防水防滲施工事項,能夠合理改善居住環境。尤其是民用住宅建筑工程出現滲漏問題后,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和費用修復滲漏點,這會影響居住舒適度。若能在早期施工中加強防水防滲施工操作,有效解決該隱患,避免因屋面漏水、衛生間漏水等問題影響日常生活。
1.3 維護施工基本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學應用防水防滲施工技術,能夠維護施工企業正常效益。施工中滲漏處理不到位,容易出現返工后果,造成施工企業出現經濟和時間損失。盡管工程竣工驗收后,施工方無需承擔主要責任,也會在后期追責時影響其行業口碑,致使整體效益受損。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滲施工技術,應當引起施工方負責人的高度重視,并應從早期預防層面強化防水防滲施工效果。
2 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滲施工技術
2.1 外墻防水防滲施工技術
作為建筑的外圍護結構,外墻部分在整個建筑中具有防火防噪、保溫隔熱等作用,為確保其建設質量與應用性能,該部位防水防滲施工技術要在應用中明確原材料質量的影響。相關人員在外墻施工現場要對磚塊質量采取抽樣檢驗,以確保水泥材料的防水防滲性能滿足建筑工程外墻的砌筑要求。
在抹灰作業環節,施工人員要按照先清理后濕潤的順序,做好預處理工作,而后封堵墻體中的各類空隙,用水泥砂漿對其中平整度不足的部位完成找平處理。在水泥砂漿配置中增加抗張纖維,可以使其抗裂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強化外墻施工的防水防滲性能。
2.2 屋面防水防滲施工技術
在建筑工程的屋面施工中,如果存在屋面傾率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問題,必然導致屋頂出現積水問題,在風雨侵蝕和太陽輻射等因素的影響下極有可能出現滲漏現象。對此,在屋面防水防滲施工技術中,一方面要根據屋頂材質的類型對其相應的排水斜率作出明確規定,并做好屋面基層清潔性、密實性、平坦性、干燥性的檢查工作,在確保其滿足防水卷材鋪設要求的前提下方可開展鋪設工作。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防水卷材的鋪設標準,采用全粘的方式,使相鄰卷材接頭部位搭接寬度控制在10 cm左右,并重視其搭接壓縫處的防水處理,確保其與建筑屋面基層黏結緊實,改善屋面的防水性能。
2.3 廚衛防水防滲施工技術
廚房和衛生間作為整個建筑工程中用水需求相對集中的部位,也是防水防滲施工技術應用的重點內容。在廚衛防水防滲施工技術實施中,施工人員要全面掌握其水壓大小,對其管道類型、規格等進行合理選擇,并高度重視其接頭部位的質量控制,嚴禁在地板和墻面部位挖孔,確保地漏與排水孔的密封性。同時做好各個部件接合部位的密封處理,避免其出現裂紋,進而產生滲漏問題。
3 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見滲漏原因
3.1 防滲設計不當
建筑工程施工中,若在施工設計環節未對防水防滲,提出可行性設計規劃,有可能在建筑物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后,因積水或排水不暢引發滲漏問題。其中原因包括施工中施工員未重視細部防水施工操作,或者未按照既定標準履行施工職責。比如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時,原施工設計針對地下室側墻、底板部位鋪設4層自粘瀝青基防水卷材,僅能達到2級防水標準,顯然按照此設計方式無法抗滲防水。
3.2 施工方向不明
建筑工程中施工員若未對防水防滲施工部位進行充分調查,會造成施工員在模糊的施工認知中忽略某些施工部位。通常衛生間、屋面、地面、外墻、地下室屬于施工重點,如若施工員未對建筑工程所有防水防滲施工區域進行合理施工,將給后期建筑物滲漏問題埋下隱患[1]。
3.3 建材品質不佳
防水卷材是影響防水防滲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若防水卷材質量達不到抗滲要求,也會削弱材料抗滲性和防水性。
3.4 施工步驟粗糙
不同施工部位涉及的施工步驟存在差異,若在施工中未按照標準化步驟落實防水防滲施工內容,將難以展現技術優勢,故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梳理好防水防滲施工思路,為施工人員給予科學指引。
要想增強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作用,應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針對性改進,以期在技術保障下,使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質量得到充分改善,為建筑物安全運作奠定有力基礎。
4 防水防滲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實踐要點
4.1 加強防水防滲優化設計
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防水防滲施工技術時,要在施工前由技術員、設計人員指導施工員,按照優化設計后的防水防滲方案,有序完成施工任務。以地下室防水防滲施工內容為例,若單純鋪設防水卷材僅能達到2級防水等級,而設計人員需聯合施工員以1級防水等級為導向進行設計變更,以期優化設計后取得理想化施工成果[2]。
施工員需先行對地下室底板、側墻等部位鋪設2層非固化瀝青防水涂料,外加4層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借助變更設計防水方案,強化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自愈合性及粘結性能、蠕變性能。在地下室防水施工階段,應當在底板處增設排水板疏水層,以便遭遇底板積水時,更快速地通過排水板疏水層疏導滲水。
在地下室頂板優化設計中,可通過鋪設聚酯無紡布隔離層設置排水板疏水層,進而有效抑制滲漏后果。在地下室二層部位應用地下室防水防滲施工技術階段,施工員需使用發泡混凝土回填工藝對地下室基坑進行有效回填,避免因基坑滲漏發生漏水事件。
地下室外墻施工設計中,還需借助三節式止水螺桿進行加固處理,即聯合焊接工藝,增強止水螺桿安裝穩定性,并對螺桿形成的孔洞進行封填處理。可以應用比墻面高5 mm厚度的防水砂漿進行填充。完成填充后,在外側以防水涂膜(厚1 mm)予以加固,并在發泡劑(膨脹系數2)下形成完整面,以保證地下室防水防滲施工技術表現出良好的抗滲漏優勢。尤其是易形成漏點的薄弱地方,經過優化設計即可消除滲漏風險。
4.2 明晰防水防滲施工部位
施工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清楚掌握防水防滲施工技術應用部位以及施工重點,要求施工員務必選擇加強細部結構防水防滲施工操作,以免因人為因素加大滲漏隱患發生可能性。此處提及的施工部位泛指整體施工到局部施工部分。
整體部位的防水防滲施工事項,可以運用屋面防水防滲、外墻面防水防滲等施工技術鞏固建筑結構的抗滲性。而局部施工是指針對建筑工程中外墻面的門窗框架塞縫等細致區域應用防水防滲施工技術。對于門窗塞縫處,可以使用防水砂漿(質量比為1∶2.5)進行封填,隨即使用防水涂膜(1.5 mm厚度)在其外部建立防水防滲膜,以改善施工質量。
施工環節除了要確定好防水防滲施工技術適用范圍外,還應當加強基層處理,增加竣工驗收合格可能性。比如在對各部位防水防滲基層施工情況加以驗收時,要求在基層處理期間先清理其表面的灰塵等雜質,拋光處理后用鏟刀控制表面平整度,或是借助砂紙等工具對各部位的穿墻管道等部分進行處置,以防止因密封性問題影響防水防滲施工效果[3]。
對陰陽角處,要求施工員控制好陰陽角施工尺寸,最低標準分別為直徑50 mm和直徑20 mm,并且需要確保基層表面管道具備20 mm以上的“高出面”。施工員需劃分好施工區,將各區域施工重點放在防水防滲施工上,并在施工后加強抗滲性檢驗,一旦不達標需立即予以修復,由此保證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效果達到既定標準。
4.3 優選防水防滲施工材料
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主要受防水卷材質量的影響,因此施工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選擇高品質材料,根據不同材料使用方法控制好施工步驟。
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材料包括水泥基滲漏結晶防水涂料、聚乙烯丙綸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防水混凝土3種。水泥基滲漏結晶防水涂料具有抗滲性強和易于操作等優勢,施工員可在基層處理后使用潔凈水源對防水施工區進行噴水處理,等待0.5 h后將提前配制好的材料平鋪于防水防滲施工表層上。此材料多與拌合水以5∶2的配合比予以混合。需將防水涂料鋪設厚度控制在1.2 mm,以均勻涂刷方式建立防水防滲層,并進行3 h左右的養護處理,再進行噴水養護,以增強地下室地面防水施工效果。
聚乙烯丙綸高分子防水卷材是將防水卷材與地下室鋪設的混凝土墊層等材料進行粘結處理。其形成的粘結面積比例應在90%以上,且卷材搭接時重疊區域應保持1/3至1/2幅寬標準混。防水施工環節,施工員需對地下室側墻區域選用聚苯板(80 mm厚度)材料,地下室底板處宜選用細石混凝土聯合磚石等材料,其厚度多保持50 mm、120 mm。
防水混凝土作為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材料,應以防水混凝土材料為首選,即將混凝土材料的含砂率控制在30%以內,其塌落度需低于16 mm,在基層處理后還要平鋪同標號砂漿材料(20~25 mm厚度)。該材料鋪設作業時,應當在2 m以下的高度范圍內予以澆筑,并保持10 s左右的振搗處理。完成澆筑后,在20℃條件下以灑水養護法實現長達6 h的養護操作,整體養護時間需在2周以上,以使防水防滲施工技術與養護工藝有效聯合,優化防水防滲施工性效果。選擇適合的防水材料是施工期間關鍵依據,應從市場上盡量選擇性價比高且防水防滲性優良的高新材料[4]。
4.4 細化防水防滲施工流程
應用防水防滲施工技術時,除了要優化設計方案、高質量防水材料保障外,還需在確定施工部位后進一步細化施工流程,只有各項施工步驟符合標準化流程要求,才能真正體現技術價值。
針對地下室防水防滲施工技術,施工員需對建筑工程施工區域內的基層表面進行有效清理,以免因雜物堆積影響后續防水防滲施工質量。然后在其表面涂抹一層基層處理劑(多使用含有二甲苯和聚氨酯成分的產品),以滾刷先行在基層表面按照0.3 kg/㎡的標準均勻涂抹,而后靜置5 h。施工員需按照科學比例配制防水材料,通常以涂抹材料和防水材料混合料為主。
配制的混合料應在2 h內用完,否則容易出現干燥問題,增加施工費用。在攪拌材料時,施工員可以選用電動攪拌器,以達到省力提效目的。施工員核對好施工材料相關參數后,需對地下室平面基層進行3遍左右的涂刷處理,并控制好施工厚度。施工員應對防水防滲施工質量予以檢測,以密水試驗觀察地下室地面是否存在滲水問題,未見漏點時即為施工合格。
5 結束語
合理運用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滲施工技術,有利于延長工程運作年限、改善建筑居住環境、維護施工基本效益。為深化該技術的影響力,應立足現有滲漏常見原因確定優化施工方向,從優化設計、施工部位、施工材料與施工流程等層面彰顯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實踐價值,促使建筑工程取得良好的防滲漏施工成果,促進建筑行業朝著高質量方向長遠發展[5]。
參考文獻
[1] 朱印平,宋芳超,時佳.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滲施工技術[J]. 江蘇建材,2022(6):70-71.
[2] 李向東.瀝青混凝土防滲技術在尕干水庫壩體設計中的應用[J]. 青海大學學報,2022,40(6):93-99.
[3] 李錦濤.建筑主體的防水和防滲施工技術[J].建材技術與應用,2020(2):21-23.
[4] 馬建國.防滲漏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的核心應用探究[J].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4):23-25.
[5] 郝巨濤,劉增宏,汪正興.我國瀝青混凝土防滲工程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水利學報,2018,49(9):13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