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電子商務專業作為唯一一個可授管理學或經濟學或工學學士學位的專業,具有“工管融合、文理交叉”的鮮明特色。經過20年的發展,電子商務專業實現了從單一電子商務課程教育向系統、獨立的專業教育的飛躍。在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要以全面提高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目標,培養電子商務類拔尖創新人才,構建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教學的知識體系。要以“價值引領”“融合創新”與“技術驅動”為理念遵循,實現“思政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技術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提升。要聚焦中國電子商務的突破性發展及成效,讓學生感悟中國電子商務在全世界的引領地位和作用。要通過解構與重構原有知識,來實現專業知識體系的融合與交叉。通過尋找學校與企業中間地帶的知識,填補學校教學與企業實際之間的知識空白,來實現產教融匯的知識跨界。要基于新興數字化技術實現對教師和學生的“雙向賦能”。通過構建“電子商務+新興數字化技術”教學體系,解決知識的碎片化問題,完成從專業知識學習到專業能力構建的轉向,提升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解決復雜性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新文科;電子商務;人才質量;自主培養;融合創新
DOI: 10.20066/j.cnki.37-1535/G4.2023.04.11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立項項目“面向新文科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從專業具體知識學習走向思維能力構建”(2021180021)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是電子商務第一大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01年的4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43.83萬億元,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開設學校也從2001年的13所發展到2022年的617所①。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的設立,在推動中國成為電子商務第一大國進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就發展電子商務作出重要指示并寄予殷切的希望,強調“電商不僅可以幫助群眾脫貧,而且還能助推鄉村振興,大有可為”②,“中國將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①。在新文科背景下要培養電子商務類拔尖創新人才,構建電子商務自主知識體系,創新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機制,以數字化構建電子商務類專業教育新形態,全面提高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質量②。
一、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教育二十年的發展歷程
(一)專業起步期(2001—2005 年)
進入 21 世紀,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給世界貿易格局、經濟增長方式和人類生存生活帶來巨大的變革機遇。高校對電子商務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呈現出強勁勢頭。2001 年 2 月,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學校電子商務教學建設協作組。 2001 年3月教育部首先批準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 13 所高校試辦電子商務本科專業 (代碼: 110209W)③。2001年底,教育部高教司批準了 83 所開設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的院校。2002 年底,又新增了58所開設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的院校。2005 年,教育部啟動“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對教育部正式批準的 275 所普通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在此基礎上對電子商務學科作了明確的定位。
(二)快速發展期(2006—2015 年)
2006 年4月,教育部正式成立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除了來自 21 所高校的 22 名院士、教授外,還增加了來自政府、行業和企業的3位特邀委員,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2007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發布我國首部《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2008 年3月,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普通高等學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教育知識體系(試行)》開始試行。截至 2010 年底,教育部共批準 339 所本科學校和 800 多所專科學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2011 年,在教育部公布新的學科專業目錄中,電子商務屬于管理學類工商管理專業類下的專業。2012 年,教育部進行第四次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 年)》中,正式將電子商務專業升級為獨立的本科專業類(代碼:1208),作為管理學門類 9 個專業類之一,可授管理學或經濟學或工學學士學位;電子商務專業屬電子商務類(代碼:120801),同時增設了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代碼:120802T)④。
(三)規范創新期(2016 年至今)
2016 年12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發布《電子商務“ 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電子商務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引領電子商務全面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①。截至2016 年底,全國開設電子商務相關專業的本科院校有 474 所。2019 年 7 月,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增設跨境電商專業以促進產教融合。教育部在 2020 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 年版)》中,增設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代碼:120803T),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②。2021年10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梯度發展電子商務人才市場”, 通過完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強化“政、產、學、研、用、培”六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多元聯動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高質量的電子商務人才,為“十四五”時期電子商務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③。
由上所述,電子商務專業20年來走過了一條艱苦探索而又不斷創新壯大的發展道路。電子商務作為一個管理學、經濟學和信息科學交叉的新興專業,在當時本科畢業生授予何種學位都存在爭議。幸運的是,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年代,它得到了政府、高校、企業和行業的廣泛支持。20年來,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實現了從單一的電子商務課程教育向系統、獨立的專業教育的飛躍,并構成以高等院校為主體、高等院校與政府及企業形成多渠道、多位一體的電子商務教育培養體系。在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要全面提高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以培養電子商務類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提升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路徑。
二、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理念遵循、能力提升與革故鼎新
2020 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指出“推進新文科建設要遵循守正創新、價值引領、分類推進‘三個基本原則,要把握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三大重要抓手,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應用型復合型文科人才”④,從而揭開了新時期文科專業建設的序幕。
就“新文科”概念來看,雖然“新文科”(New Liberal Arts)一詞早在1980年即由美國“斯隆基金會”提出,但也只是對傳統文科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課程之中,根本上仍是從技術的應用角度著眼⑤。與美國應對科技革命引發“文科危機”而提出的“新文科”不同,中國的“新文科”(New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自提出就被置于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特征,是以新科技革命、新經濟發展、突破傳統文科的思維模式為背景,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發展建設途徑,推動傳統人文社科的升級。
電子商務專業作為“工管融合、文理交叉”之特色鮮明的典型新文科專業,在學科體系構建上屬于中國特色的、動態的學科體系①。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要適應我國國家和社會不斷變化的各種需求,按照《新文科建設宣言》“守正創新”的要求,利用新技術、新思維、新模式來塑造和賦能電子商務專業高質量的發展,以培養電子商務類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遵循“三性融合”的理念,做到能力提升的“五維并舉”,并且要突破“五個壁壘”。
(一)理念遵循:“價值引領” “融合創新”與“技術驅動”的“三性融合”
1.價值引領:價值引領就是對學科進行科學的、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和教育。《新文科宣言》指出,要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價值導向性,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高學生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因此,課程思政理應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涉及專業教育教學的全要素。要結合電子商務類專業育人要求和特點,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要在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教學體系建設、教材建設、課堂教學、教師隊伍建設、評價激勵等方面實現課程思政“一體化設計”。要創新推動電子商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推動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緊密融合。
2.融合創新:新文科建設重視跨學科思維、協同思維與關聯思維,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已成為學科發展與創新的發力點。回首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是在融合經濟管理學、信息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誕生并實現快速發展的。目前,已經通過“電子商務+法律”,增設了電子商務及法律本科專業(代碼:120802T);通過“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增設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代碼:120803T)。在新文科建設環境下,電子商務需要與更多學科融合,探索它的發展新方向和新領域,著力提升復合型電子商務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
3.技術驅動:《新文科建設宣言》指出,要緊扣國家軟實力建設和文化繁榮發展新需求,緊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文科專業深入融合。因此,新文科建設應加快電子商務專業與新興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深化專業基礎理論,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內涵,強化技術創新,深度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類課程,增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實踐性,培育新的電子商務專業增長點,創新多層次精英人才培養模式。
(二)能力提升:“思政能力” “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 “技術能力”和“專業能力”的“五維并舉”
1.思政能力: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電子商務類專業的課程思政就是要圍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讓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四個自信”,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深刻理解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使命及社會責任,擁有電子商務行業的職業素養、文化素養、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新文科視野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質的學生。
2.創新能力:新文科強調創新發展,是綜合國力提升、文化自信堅定、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等的基礎支撐。中國電子商務之所以引領著世界,就在于它的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電子商務創新屬于應用型創新,要求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要全面系統提升。因此,電子商務教學要更加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持之以恒地挖掘新材料,總結新實踐經驗,構建新理論,借鑒其他學科理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便學生能夠利用理論知識和創新思維去發現電子商務研究、工作、教育中的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實踐能力:電子商務專業確定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定位側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注重的是實踐。新文科背景下要求我們探索協同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新模式,探索產教融匯、科教融合新途徑,加強高校與電子商務企業、行業監管和服務的相關實務部門、科學研究機構、地方政府等合作,共建電子商務產業學院、電商人才培養基地、實習實踐活動基地、跨境電商創業就業實戰營等。
4.技術能力:大數據、5G、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給人類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新文科建設宣言》明確提出,要主動適應并借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文科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因電子技術而誕生的電子商務,更是新技術沖擊的產物,如何規劃和設置電子商務專業的技術類課程和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提升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技術能力,是新文科建設下電子商務專業發展亟須探究和解決的問題。
5.專業能力:由于電子商務是融合了管理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復合性學科,在強調復合的同時,容易造成知識的碎片化,在沒有建立不同模塊具體專業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時,也就難以有效構建專業能力。因此,在新文科的建設中,電子商務教學應從“理論知識+實踐教學”走向“理論知識+實踐教學+專業思維”。如何融入信息技術,系統地構建電子商務學生的專業能力,尤其是在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師生互動的全過程中,探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的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就成為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
(三)革故鼎新:突破“學科壁壘” “區域壁壘” “學院壁壘” “產教壁壘”和“虛實壁壘”
推動學科專業融合發展是新文科建設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在新文科建設中要實現自我的革故鼎新。就電子商務的新文科建設來講,至少要突破五個方面的壁壘:
1.突破“學科壁壘”:要在電子商務與管理學、經濟學、交通運輸等不同學科之間進行交叉融合。電子商務與其他學科融合,不僅能開辟電子商務研究新領域,還能拓展學科的發展,培養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跨學科思維能力。通過跨學科的學習,幫助學生看到事物的多個層面,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復雜性問題的能力。
2.突破“區域壁壘”:要在不同層次高校之間進行融合。目前,地方性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占絕大多數,地方高校具備較強的地域優勢、專業資源,能夠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但是,與985、211和“雙一流”高校相比,在辦學條件、教科研實力、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最終會體現在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差異上,應通過“以點帶面” “精準幫扶”等方式來促進高層次學校的向下融合。
3.突破“學院壁壘”:高校的學院主要是按照專業分類來設置的,新文科建設牽涉多類學院,要實施專業的交叉融合,就要突破院系之間的壁壘,加強資源共享,共同培養人才。推進院際跨界融合施教,跨學院聯合培養。建立跨學科跨專業學習學分互認機制,學生可不受現有院系和專業限制自主選課。實施教師跨學院上課互認工作量,教師教學科研項目成果跨界互認等,要通過校級層面的頂層設計,來破除條塊分割帶來的部門保護主義。
4.突破“產教壁壘”:要打破高校與產業之間的界限。目前產教融合存在“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熱企冷”的現象。產教融合的關鍵在于破解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兩張皮”的難題,要促進電子商務教育各方利益相關者之間協同共建、 資源共享、文化共融、合作育人的良性循環機制,引導各方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人才、課程、資源、 師資、應用、服務等關鍵要素的有機結合與開放共享。
5.突破“虛實壁壘”:要促進新興數字化技術與電子商務自主培養的深度融合,要使元宇宙、AR、VR數字化技術更好地賦能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虛實結合,實現教學過程與電子商務工作過程有效對接,實施以信息化資源為支撐的數字化教學模式,運用虛擬的信息化資源,再現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要以新興數字化技術賦能教師教學,強化教學的引導性;要以新興數字化技術賦能學生學習,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生態。
三、構建提高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教學知識體系
2008 年3月,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普通高等學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教育知識體系(試行)》中,介紹了知識體系的專業建設需求、基本定義、總體框架、實踐要求、與課程體系的關系、在專業評估中的作用以及內容分類描述等。作為普通高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標準的一個基礎,該知識體系的實施將對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規范化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①。新文科背景下我們要對原有教學知識體系進行重構和解構,要聚焦中國互聯網生態、電商品牌、創新實踐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建構中國自主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主動對接國家和行業發展需求,強化應用型發展,有力服務支撐國家和行業高質量發展。要開發體現電子商務類專業工管結合、文理工交叉特點的核心知識體系,建設社會調研、 案例分析、商業企劃、技術攻關、項目開發、學科競賽等實踐項目,建設管理學、經濟學、信息技術等多學科背景和學科交叉融合能力的高水平師資團隊,以電子商務特色專業領域為主干,打造特色優勢電子商務專業集群。
(一)課程思政:知識傳授與價值傳播同向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于 2016 年 12 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②新文科背景下我們要基于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來確定課程思政內容和教學重點,完善課程思政頂層設計。要使課程思政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涉及專業教育教學的全要素。在電子商務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教學體系建設、教材建設、課堂教學、教師隊伍建設、評價激勵等方面要實現課程思政“一體化設計”。
1.按照圍繞專業核心知識、素質及能力要求確定課程思政設定一級目標。要培養學生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政治素養,培養學生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聚焦中國電子商務的突破性發展及成效,讓學生感悟中國電子商務在全世界的引領地位和作用,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2.圍繞不同專業方向或者微專業的培養要求,綜合利用多門相關核心課程的思政培養要求設定二級目標。通過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和學科競賽等多種途徑,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培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誠實守信、開拓創新的職業品格和習慣;培養學生熟悉憲法、電子商務有關法律的法律意識,樹立并強化學生的知法守法的意識、懂法用法的能力和德法兼修的素養。
3.對每一門課程進行思政素材挖掘和思政點教學設計,確定三級目標。引導學生了解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代表性企業、典型案例、關鍵事件以及模式技術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講好中國案例,說好中國故事。以《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為例,在教材編寫和講授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內容時,要從不同的章節和不同的側面,來分析和介紹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保稅物流模式正從全國走向世界,成為解決下一代貿易方式的“中國方案”③。
(二)解構與重構:專業知識體系的融合與交叉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 年)》中增設了電子商務專業類下的電子商務及法律本科專業,是“電子商務+法律”的兩個學科專業的融合。它是新文科的典型代表,其中,“電子”是技術、商務是核心、法律是保障,專業本身就要求高度交叉融合,充分體現了寬專業、厚基礎和強交叉。目前,全國有 21 所高校獲批開設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分布在全國 14 個省(直轄市)。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首先由理工類院校開設,如北京郵電大學等,又由西北政法大學帶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和上海政法學院等文科類院校跟進。從目前情況來,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建設比較多地吸收和依托法學優勢資源,使新技術與法律融合的專業特色更加突出,達到了“1+1>2”的專業倍增效果①。
教育部在 2020 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 年版)》中,正式增設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是“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三個專業的融合。截至 2022 年,全國開設跨境電商專業的本科院校數量上升到 78 所,設置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的高校特色紛呈。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形成了“數字貿易/跨境電商”高精尖學科;浙江工商大學開設了電子商務(跨境電商與商務智能創新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基于“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打破學院壁壘,設置了電子商務(數字貿易方向),凸顯了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的特征;浙江外國語學院充分發揮小語種專業優勢,為企業培養定制化跨境電商人才②。
交叉融合是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實現創新的基礎。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需要以新文科建設為背景,首先進行充分的解構與重構,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融合與交叉,在融合與交叉過程中應該要達到兩個效果,即“1+1>2”和“1?1>0”。也就是說,課程和教學環節的增加和減少都應該是增量的效應。未來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物流管理” “電子商務+農業經濟管理” “電子商務+工商管理”等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通過“電子商務+統計” “電子商務+金融”等培養復合型經濟人才,通過“電子商務+互聯網” “電子商務+計算機” “電子商務+交通運輸”等培養復合型工科人才。
(三)產教融匯:尋找學校與企業中間地帶的知識
電子商務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大部分學校不具備條件給學生提供完備的電子商務實際操作的實踐環境。近些年來,隨著國家更加重視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12月公布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①,教育部和工信部辦公廳于2020年7月公布了《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②,部分高校開始與頭部企業共建,以建設電子商務現代產業學院的方式,強化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目前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建設依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專業學院的專業方向單一性與不同類型電子商務企業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化現象;二是專業學院師資盡管擁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但缺少行業實踐歷練;三是實踐教學方面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通常是采用一些模擬的教學軟件,但是模擬軟件和實際應用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四是校外實習對于學校來說,聯系對口的實習基地比較困難,同時,由于場地和管理等原因,解決學生的集中實習問題難度也很大。 因此,產教融合的目標和總體設計思路就是要尋找學校與企業中間地帶,填補學校教學與企業實際之間的知識空白。
新文科環境下探索和實施基于產教融合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協同育人知識體系,首先,要構建“能力提升型”的電子商務教學知識體系。設計課程實驗、認識實習、綜合實驗、創業設計、專業實習、企業兼職、畢業實習等一系列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商務應用能力,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業能力。其次,應根據行業、社會整體發展的態勢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從而在合理規劃的前提下,立足于企業和高校在理念、機制、模式、條件上的契合度開展合作模式的設計構建,并以開放合作、相互融合的方式,建立 “校企互動”的合作機制;第三,打通“院校合作”的教學平臺。通過簽訂“院校合作共建”協議,建立院校緊密合作關系,打通“院校合作”的教學平臺,發揮優勢互補作用,謀求共同發展道路;第四,以校企合作為載體,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通過校企互動,使學生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鍛煉,直接培養學生的經營能力,使學生的管理素養和職業能力大大地提高,有效地促進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第五,多主體共同實施教學考核和評價。教學考核與評價在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培養導向、測試診斷、反饋調節等多重作用。
四、促進新興數字化技術與電子商務自主培養形態的深度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應當將新思維、新技術、新工具融入到電子商務專業類課程體系,這就需要對現有的教育教學生態進行全方位變革。其中,全面提升專任教師的數智化教學應用能力是關鍵,數智賦能課堂教學實踐是重點,全面推進“教”與“學”兩個維度上的課程數智化轉型是總體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是推動新文科電子商務教育創新發展的直接驅動力。在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文科學生是以碎片化的知識學習為主,缺乏系統完整的專業能力訓練。新文科電子商務教育要求教學活動從專業知識學習轉向專業能力構建,這對人才培養機制、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集中在如何加強教學共同體之間的多元聯結和教學信息的多向平等流動,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直接驅動力和最有效手段就是新興數字化技術與電子商務自主培養的深度融合。
(一)基于新興數字化技術的“雙向賦能”
1.新興數字化技術賦能教師教學,強化教學的引導性。新文科教學革新要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由主導教學的命令者轉變為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需要持續加強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設定更貼近學生需求的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體驗和學習的快樂,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資源日趨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考核方式逐漸科學合理;另一方面是及時掌握學生個體學習狀態,加強師生之間互動,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給出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指導。為達到上述目標,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和相關教學平臺,活用互聯網思維,打破常規教學條件和模式的限制,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加強與學生的教學互動。
2.新興數字化技術賦能學生學習,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生態。在傳統文科教學關系中學生是被動接收知識的靜聽者,師生雙方被理解為固定的、永恒的主客體關系,這種關系構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放射狀教學結構。新文科專業能力提升的關鍵一步是構建一種新型的網絡狀教學結構,這一結構能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中心地位。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催生并支撐這一教學結構,并持續加固網絡結構中的聯結,落實“以學為中心”理念,持續推動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
(二)構建“兩縱” “三橫”的新興數字化技術教學體系
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根本途徑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中的各項要素進行重新組合與創新,賦能教學活動參與主體,并豐富主體間的互動聯系。遵循這一思路,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工作可以從教學活動的“兩縱” “三橫”兩個角度同步推進。總體而言,教學活動“橫”向可以劃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而教學關系中“縱”向參與主體則主要包含受教育者(學生)和教育者(教師)以及圍繞教學活動中的各類要素。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在電子商務專業新文科建設中,對“電子商務+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規劃:
1.構建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圖譜,完善課前教學知識平臺。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將原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進行相互聯結和互動調適的過程,其中學習者具有不同的知識、能力儲備。如果教師以固有的知識結構安排課程內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那么學生重組自身的認知結構將困難重重。為此,要融合知識圖譜技術,構建專業知識圖譜,將知識內容平臺化,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支撐,成為專業能力提升的關鍵步驟。
2.按照“基礎能力”“ 應用能力”“ 創新能力”劃分不同層次。梳理專業知識體系,充分考慮專業知識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分析不同知識點集合(知識集)之間的銜接關系,實現知識的多層關聯。通過知識圖譜明確知識點與課程之間的關系,做到課程間“專業知識全覆蓋、課程內容不重疊、知識銜接無縫隙”,從頂層設計上確保專業課程體系的完整性,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完善提供依據。
(三)突破“虛實”壁壘的智慧化教學
1.沉浸式教學。充分融合AI技術、VR+AR技術和電子商務系統平臺技術,構建AI課堂環境和沉浸式教學場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場景可視化、關系可視化、過程可視化。比如,使用GIF動圖工具演示知識點原理、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將知識點關系形象化、利用屏幕畫筆或者VR等虛擬仿真軟件實現教學過程可視互動化,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大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脫離播放器等傳統的限制。同時,知識可視化工具節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2.為學習者畫像。將人臉識別、行為識別等AI視覺技術與課堂教學充分融合,在實現自動化身份識別和課堂點名等基礎功能之上,實時識別學生課堂交互情緒和聽講注意力變化情況,自動形成課堂簡報和學習摘要反饋。根據上述學生課堂表現,預測學生知識點缺失情況,個性化推送相關知識點微課視頻。
3.智慧教學評估。融合大數據技術,構建面向教學全過程的教師、學生畫像。畫像不僅包含學生測試、考評、考勤等結論性信息,也針對課堂交互行為、課堂聽講狀態等過程性數據進行評估,比如,隨時判斷學生課堂行為。此外,評估系統結合大數據技術與AI技術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預測,并將近期預測信息作為教學評估的要素之一,提升教學評估的前瞻性。
五、結 語
從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建設的20年發展歷程來看,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是基于超前識變、主動應變、積極求變而設立,踔厲奮發、砥礪前行而發展的。如果故步自封,則有可能在新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被邊緣化或取代。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要全面提高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以實現培養電子商務類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首先,未來電子商務專業要突出自主性、時代性、融合性和創新性,以“價值引領” “融合創新”與“技術驅動”為理念遵循,實現“思政能力” “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 “技術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提升,實現自我的革故鼎新。其次,要構建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教學知識體系。要聚焦中國電子商務的突破性發展及成效,讓學生感悟中國電子商務在全世界的引領地位和作用,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基于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來確定課程思政內容和教學重點,使課程思政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涉及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教學的全要素。要通過解構與重構原有知識,來實現專業知識體系的融合與交叉。在融合與交叉過程中應該要達到兩個效果,即“1+1>2”和“1?1>0”。也就是說,課程和教學環節的增加和減少都應該是增量的效應。通過尋找學校與企業的中間地帶,填補學校教學與企業實際之間的知識空白,實現產教融合的知識跨界。第三,要促進新興數字化技術與電子商務自主培養的深度融合。要基于新興數字化技術賦能教師教學,強化教學的引導性,同時賦能學生學習,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生態。要通過構建“電子商務+新興數字化技術”教學體系,解決知識的碎片化問題,完成從專業知識學習到專業能力構建的轉向,提升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解決復雜性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 黃海嘯]
① 劉軍:《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建設20年》,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28頁。
② 新華社:《“電”亮脫貧致富路——脫貧攻堅戰中的電商故事》,2020年6月2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02/ content_5516815.htm,2023年8月10日。
① 中國政府網:《習近平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2020年11月4日,https://www.gov.cn/xin? wen/2020-11/04/content_5557390.htm,2023年7月30日。
② 武世興:《深入推進新文科建設 全面提高電子商務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人民網:《〈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建設20年〉新書發布》,2023年7月10日,http://edu.people.com.cn/n1/2023/0710/c1006-40031917.html,2023年7月10日。
③ 教育部:《2000 年度經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名單》,2001年3月2日,http://www.moe.gov.cn/src? site/A08/s7056/200103/t20010302_162637.html,2023年7月10日。
④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等文件的通知》,2012年9月18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3882/201209/t20120918_143152.html,2023年7月10日。
① 中國政府網:《電子商務 “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年12月3日,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30/5155007/files/ 9a4892ff93cc4b6093b0deaf38913a41.pdf,2023年7月15日。
②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2020年2月25日,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2003/t20200303_426853.html,2023年7月10日。
③ 商務部:《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 〈“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21年10月27日,https://www. gov.cn/xinwen/2021-10/27/content_5645852.htm,2023年7月15日。
④ 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宣言》,《 新文科建設工作會在山東大學召開》,2020年11月3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 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2023年7月25日。
⑤ 蔡德貴:《美國的新文科探索及其“疑”與“難”》,《新文科理論與實踐》2022年第3期,第115―122頁。
① 劉軍、華迎:《新文科背景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新文科理論與實踐》2022年第2期,第87―95頁。
① 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知識體系(試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② 共產黨員網:《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6年12月08日 ,https://news.12371.cn/2016/12/08/ARTI1481194922295483.shtml?10000skip=true,2023年7月25日 。
③ 潘勇:《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第9、53、67、175、372頁。
① 張榮剛、潘勇:《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建設20年》,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294―302頁。
② 琚春華、孫建紅:《中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建設20年》,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316―320頁。
① 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2017年12月19日,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2023年7月25日。
② 中國政府網:《教育部辦公廳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2020年7月30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28/content_5538105.htm, 202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