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潔峰 郭雙慶 汪 婧/江蘇省南京市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南京市緊扣鄉村全面振興目標,堅持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定位,將休閑農業作為融合一二三產業、兼容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的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附加值不斷增加。2022年,全市休閑農業接待游客34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超過140億元。
培育一批精品。按照突出主題、豐富創意、挖掘內涵、提升品質的思路,全市培育市級以上主題創意農園82個,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的休閑農業點300多個。打造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線路,每年推介30條以上精品線路。提升一批休閑農業發展示范區,全市共建成美麗宜居鄉村1800多個,20多個村莊被授予“中國最美村鎮”等榮譽稱號,51個村獲得“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命名,9個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從“點上發力”到“面上開花”,實現全域高質量發展。
打造兩個品牌。一是持續打造“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節慶品牌。南京農業嘉年華是南京首創、全國知名的農業節慶活動品牌。創辦于2005年,以“農民的節日 市民的盛會”為活動主旨,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8屆,先后被國際都市農業基金會授予“國際都市農業創意與推廣杰出城市獎”、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獎”、被中國會展行業協會評為“中國十大節慶品牌”等,目前累計吸引游客超過75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超14億元。二是創新打造“蘇韻鄉情·與寧鄉約”休閑農業推介品牌。“蘇韻鄉情”是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共同打造的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品牌,南京市推出了“與寧鄉約”主題,整合鄉村民宿、特色餐廳、精品旅游點、優質農產品等,開通休閑旅游農業直通車,開展專場推介、Top10活動征集、鄉土地標菜評選等活動,促進鄉村旅游產業鏈向深度發力、朝廣度拓展。目前45道菜品入選市級地標菜,其中11道入選省級地標菜。
搭建三個平臺。一是宣傳推廣平臺。推出“萊斯鄉村”微信小程序,涵蓋民宿、餐飲、休閑農業、景點景區、農產品等鄉村全產業鏈資源。平臺自正式上線以來,已與6個區60余家民宿、70家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產生營業額130多萬元,帶動周邊農民、經營主體銷售農產品及經營餐飲民宿超1000萬元。二是產學研轉化平臺。2018年,南京市農業農村局與南京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南京創意農業研究院,目前研究院聘請100多名來自農業、建筑、園林、文化、設計、創意、傳媒等各個領域的專家,重點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重點項目孵化、輔導咨詢服務等,為南京創意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資源對接平臺。創設“科金興農服務日”服務對接品牌,舉辦科技及創新成果路演對接等活動,搭建政府相關部門、科研院所、社會機構、金融機構與經營主體代表等多方交流、互動的平臺,為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優質資源。其中的一場“創意農業+”路演“相親會”上,93對項目供給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意向合作金額超過12億元。
探索四個模式。全市圍繞文化體驗、生態涵養、休閑旅游、健康養生、文創教育、創業就業等功能,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探索形成了一批“休閑農業+”模式。一是“休閑農業+教育”模式。自2017年開始,培育了30家青少年學農基地、20家大中學生耕讀實踐教育基地,出版《快樂學農季》學農指導用書,編制發布全國首個學農基地地方標準,聘請30位共享教師,推進農教融合發展。二是“休閑農業+會獎”模式。將鄉村民宿納入職工療休養基地,推動鄉村旅游深度體驗消費市場形成。當前共有20家民宿被命名為“南京市職工療休養基地”。把美麗鄉村、創意農園和鄉村民宿納入黨政機關會議定點范圍,有效解決鄉村休閑旅游“潮汐”現象,目前,全市46家鄉村休閑農業點進入2022-2023年黨政機關會議定點單位名錄。三是“休閑農業+體育”模式。開展南京市鄉村特色體育基地建設,認定20家鄉村特色體育基地,通過體育賽事活動為鄉村集聚人氣。四是“休閑農業+都市農園”模式。2022年,南京市創新推出了都市農園項目,招募市民在近郊農園認領土地耕種,融合發展生態農業、參觀體驗、學農教育等,拓展休閑農業多元功能。項目已在江北新區格冠生態園等20個基地推進。
強化五大保障。一是強化制度保障。將休閑農業發展納入南京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明確休閑農業發展方向。出臺《南京市推進農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將主導產業與鄉村休閑旅游結合,促進農業從一產向二產、三產融合發展,提升農業綜合效益。相繼出臺《推進鄉村民宿業發展指導意見》《青少年現代農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與評估規范》等文件,擬定《主題創意農園建設規范》《都市農園管理與服務規范》,引導休閑農業規范化發展。二是強化人才保障。推進“新農人”“頭雁種苗”行動方案,培育頭雁種苗200名,每年開展各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超8000人,全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程度超70%。引導各類人才返鄉下鄉發展休閑農業,連續承辦3屆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新創業博覽會,舉辦6屆農村創新創業大賽。近3年,全市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基地)56個,扶持農村“雙創”主體1032個。實施青年大學生“新農人”學費補助工程,吸引青年大學生等各類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目前已補助青年大學生303名,補助金額661.35萬元。三是強化用地保障。自2020年起,南京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規劃資源局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項目扶持,出臺《關于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促進全市鄉村振興的通知》《關于進一步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等文件,建立用地項目,明確使用權入股、聯營工作實施細則,幫助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擺脫用地難的困境。目前,154個用地項目進入項目庫,面積1200畝。此項政策為南京首創,獲得部、省肯定和推廣。四是強化財政保障。將休閑農業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納入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文物保護、特色田園鄉村、水美鄉村等各類專項,提升休閑農業周邊配套。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約3000萬元支持主題創意農園發展、開展農業節慶活動等。安排4億資金設立“金陵惠農貸”,為符合條件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低息信用貸款,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超過80億。五是強化項目保障。開展精準招商,引導支持各種社會資本、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農業主導產業,加快形成農業現代化多元投資格局。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引導支持各種社會資本、各類市場主體投資休閑農業。近3年,推進休閑農業、農村人居環境等重大項目48個,總投資1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