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會 陳博 許玉萍(通訊作者),2
(1.北部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廣西欽州 535000;2.北部灣海洋發展研究中心 廣西欽州 535000)
2021年11月1日,中國申請加入DEPA。加入該協議與中國目前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的步伐一致,在新發展格局下,加入該協議能夠推動中國與DEPA各成員國之間的數字經濟合作,同時提供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新條件[1]。大數據等信息能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進產業之間的要素配置,提高要素生產率,為企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平臺。當前一些地區數字經濟發展良好,如“數字福建”建設經驗,福建開展特色領域探索發展道路;借鑒數字經濟模式的創新,推進浙江生態繁榮發展;依托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廣東打造科創中心。但存在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一些地區的數字經濟未能得到充分發展,如廣西的數字發展還有巨大的空間。向海經濟是廣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打造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實施數字海洋創新工程。在向海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推動數字化與向海產業的深度融合,利用數字技術提高效率,增強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而推動向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DEPA是全球首個涵蓋數字貿易問題的多邊協定,是新西蘭、新加坡、智利三個國家在2020年提出并簽署的。DEPA協定涵蓋了數字經濟內容的各個方面,包含了以下16個板塊,分別是:初步規定和一般定義、商業和貿易便利化、數字產品及相關問題的處理、數據問題、廣泛的信任環境、商業和消費者信任、數字身份、新興趨勢和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中小企業合作、數字包容、聯合委員會和聯絡點、透明度、爭端解決、例外和最后條款。該協定采用模塊化和結構式的安排,各個成員方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其中特定的板塊加入,并履行該板塊的責任與義務。其中的“商業和貿易便利化”和“數據問題”模塊與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密切相關。DEPA是推動數字經貿發展的又一力量,將促進國家之間加強數字連接。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數字貿易的逆勢增長迸發出新的活力,疫情大流行加速了全球數字化進程,DEPA為疫情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曙光。
向海經濟是以習近平主席為代表的黨中央賦予廣西的重要使命。向海經濟是對海洋經濟的豐富,包括海洋經濟、海岸帶經濟、港口樞紐經濟、海陸聯動經濟、通道經濟等多個方面。向海經濟是沿海地區向海洋尋找資源、尋找發展、尋找財富[2]。當今社會人工智能、5G、物聯網的高速發展,加速了全球經貿體系數字化進程。廣西“要大力發展向海經濟”,需要加速數字化與向海產業的融合,實現廣西各市間的錯位發展。落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增加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加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的融合。
根據廣西海洋經濟統計公報的數據,2016—2020年,廣西向海經濟逐年穩步增長,從海洋生產總值來看,廣西海洋生產總值從1233億元逐步增長到1651億元。從增長速度來看,除了2020年增長率僅為2.3%(因受新冠疫情影響),其余年份的增長率都保持在10%左右,其中2019年的增長率在近5年內最高,為13.4%。
海洋生產總值逐年增加,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逐年增加,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16年的6.8%增長到2020年的7.4%,其中2019年最高為7.8%。全區著力推動建設海洋強區,利用海洋資源和政策優勢,實現了向海經濟的穩步增長,海洋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進一步顯現(見圖1)。

圖1 2016—2020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及增長變化
根據廣西海洋經濟統計公報的數據,2016年到2020年間,海洋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均在穩步增長,海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從200億元增加到251億元、433億元增加到507億元、600億元增加到895億元。第一、第二產業發展比較緩慢,第三產業發展持續上升,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日益提高。第一產業的發展速度略慢于第二、第三產業。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較足,第二、第三產業產值每年均在穩步上升。
根據《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為4.9:33.4:61.7,全國海洋產業結構已進入三二一海洋經濟高級化服務階段[3]。而廣西海洋產業三次產業結構為15.2:30.7:54.1,與全國相比,廣西海洋產業結構仍處于較低層次,海洋產業結構水平的調整和改善的空間很大(見圖2)。

圖2 2016—2020年廣西向海經濟三大產業發展情況
通過對2016—2020年廣西海洋主要產業的增加值進行分析,各個產業增加值都在持續增長。
按照產業細分,在海洋產業起步階段,作為海洋傳統產業的海洋漁業對廣西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較大;從2016年至2020年,海洋漁業從221億元逐年上升到265億元,海洋漁業增加值占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穩定在31%左右。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的需求增加。其中海洋工程建筑業從2016年的104億元逐步發展到2020年的118億元。由于廣西是西南唯一具有出海口的省份,在國際貿易活動在西部地區增加的過程中,極大地加大了遠洋貿易的需求,也推動了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產值從2016年的138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04億元,增加了66億元。同時,廣西地區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濱海旅游業的投資消費需求,濱海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廣西向海經濟的發展,2016—2020年間,濱海旅游業在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5.8%增加到27.4%,濱海旅游業的增加值在2019年達到231億元,占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4%。除去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有所下降以外,2016年到2020年間,濱海旅游業的增加值遠高于其他海洋產業(見圖3)。

圖3 2016—2020年廣西主要海洋產業增值情況
數字經濟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北部灣港打造“智慧港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數智通道”,全區著力推動向海產業與數字化融合,釋放新的發展動能,為向海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北部灣港口物流數字化建設方面,已初步完成數字化運營管控平臺的搭建,并開展5G+智慧港口的建設。從2019年起,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開展了數字化轉型合作,已初步完成數字化運營管控平臺的建設,在港口、物流、新材料板塊實現了生產、物流、供應鏈全過程、全周期的數據化、可視化管理。自動化碼頭是智慧港口建設的重要成果,2021年,北部灣港誕生了全國首個海鐵聯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作為向海經濟重要戰略支撐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為向海經濟的發展提質增速。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重慶分公司等公司共同簽署“數智通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發展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支撐,依托“數智通道”高水平建設陸海新通道,為向海經濟的發展增添新的發展活力。
廣西向海經濟逐年穩步增長,但由于向海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經濟體量還較小。廣西發展海洋強區任重而道遠,應充分利用海洋資源,進一步促進向海經濟的發展。
2020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為1651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2.06%。同年,廣東(17245億元)在全國海洋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為21.55%、山東(13187億元)占比為16.48%、上海(9727億元)占比為12.1%、浙江(9200億元)占比為11.50%。廣東海洋生產總值接近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的10倍,山東、上海、浙江的海洋生產總值分別接近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的8倍、6倍、5.6倍。2020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位居全國首位,山東第二名,上海第四名,廣西海洋產業排名靠后,位于末位。2020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4%,同年廣東、山東、浙江、上海的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5.6%、18.03%、14.24%、25.1%。全國海洋生產總值占沿海地區GDP的比重為14.9%,廣西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向海經濟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較低。
根據三次產業結構的分配情況,與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三次產業結構相比,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的三次產業結構還很落后。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盡管第三產業穩步增長,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但還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海洋三次產業結構仍處于較低水平。
2020年,廣西三次海洋產業比重為15.2:30.7:54.1,與全國海洋產業結構相比,第一產業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明顯偏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整體而言,廣西向海經濟的產業結構處于較低層次,亟須優化向海經濟產業結構,在大力發展第一產業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第二、第三產業的扶持。
在向海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盡管新興海洋產業成為向海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但向海經濟主要產業仍以海洋傳統產業為主。2020年,海洋漁業與海洋交通運輸業在海洋生產總值占比之和超過50%,其中海洋漁業占比31.4%,海洋交通運輸業占比超過24.4%。而新興海洋產業的占比整體偏低,其中海洋工程建筑業占比為14.0%,海洋電力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水利用業在海洋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分別為0.3%、0.5%、0.5%、0.1%。
向海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產業與科技融合不理想,形成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的目標還遠未實現[4]。廣西數字化發展速度較慢,相比其他數字海洋強區而言,在海洋產業的發展中,部分企業數字化轉型困難,數字化的便捷和高效未能在實踐中得到利用。
海洋漁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過多依賴傳統的發展動力,數字化等新型技術支撐薄弱。如海洋漁業的發展主要還是依賴勞動力,對近岸海域進行捕撈,在深海區的涉獵近乎沒有。在海洋養殖過程中,未能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實現水產養殖的轉型升級,漁業發展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在傳統的運營模式中,主要依靠線下的方式進行銷售,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水產品的銷售出現停滯的情況,一體化電子商務漁業平臺的構建有待加強。在海洋交通運輸業中,信息采集相關設備系統功能比較落后,其中部分設備信息仍需要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采集,導致設備管理臺賬方面的效率較低。由于傳統設備管理方式的效率較低,不同智能部門之間無法進行有效、及時的信息互通,信息時效性較差。
首先,根據產業的差異化,結合地區資源、基礎設施情況和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程度,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提高海洋產業的現代化水平;其次,應當增加企業的數量來保持市場活力。DEPA中提及在數字經濟中人工智能技術使用日益廣泛,并且可信、安全、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具有經濟重要性;關于中小企業部分,DEPA認為中小企業應保持數字經濟活力和增強競爭力的基礎地位,因此增強中小企業在數字經濟中的貿易機會和投資機會有利于保持數字經濟活力。
第一,注重海洋信息化體系的建設,構建企業數字平臺。在海洋漁業方面,實施海洋漁業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工程,促進海洋漁業的數字化發展,推進深水港養殖箱的使用,建設高標準智能漁場。在海洋交通運輸業方面,利用技術創新提高海洋運輸效率、降低成本,同時利用信息的便利性加快要素流動,衍生出相關的子產業。針對濱海旅游業加強技術裝備研發制造,積極推進智能機器人與載人潛水器的研發。
第二,增加企業的數量,提升市場上企業的活躍度。政府及相關單位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相關企業可能面臨的問題,DEPA中提及信息共享,政府將相關數據信息公開,設立可公開免費訪問的網站,并實時更新數據庫,提供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信息,并確保信息的時效性。
廣西向海經濟產業結構層次整體偏低,廣西向海經濟中海洋第三產業的占比還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在構建現代向海體系的進程中,提升培育新興海洋產業的速度。現代化的投資和融資形式與經濟建設緊密聯系,DEPA協定中關于新興趨勢和技術板塊,提出加深金融科技產業間的合作。廣西向海經濟可依托金融體系服務海洋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為推動廣西海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可依托更高水平的金融體系。優化海洋產業結構,不僅需要技術的革新,也需要資金的支持,目前,資本市場針對海洋企業的金融衍生品較少。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并通過探索金融的改革創新,研發金融支持海洋產業的相關產品。引進更多的資本參與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鼓勵開發更多涉海信貸產品,支持涉海企業資產證券化、發行中小企業債券,拓寬融資渠道。
海洋傳統產業生產總值在廣西向海經濟中占比較高,推動海洋傳統產業的轉型,有助于推動廣西向海經濟的增長;在向海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新興海洋產業逐步替代海洋傳統產業成為向海經濟的發展動力。因此,不僅要推動海洋傳統產業的轉型,還要加速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
技術創新對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設立相關研發機構,促進海洋產業朝著技術創新的方向前進,支持企業集中力量攻克發展中的困難,加大研發對海洋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關鍵性技術。加大財政支持技術創新,鼓勵海洋產業推動技術進步,加快重大技術成果在海洋產業中的運用;其次,培育一批高度融合數字化發展的龍頭企業,帶動海洋產業轉型升級,以自身的發展為其他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同時,龍頭企業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可通過技術轉讓、技術授權等方式,為其他企業的轉型提供技術援助。
盡管廣西沿海、沿江、沿邊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有相關的數字產業,但各個方面的發展與海洋經濟發達省份相比,短期之內還難以趕超。在數字化創新方面,大力扶持數字化產業的發展、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化與向海產業的高度融合。
4.4.1 扶持數字化產業的發展
DEPA涵蓋了一系列與企業相關的模塊,企業可就數字經濟開展密切合作,可通過電子商務跨境運輸服務或其它方式參與數字領域。在廣西區內應當大力扶持數字化產業發展,注重數字化產業落戶,對于數字化產業的落戶與發展可給予政策扶持,還可與數字海洋強區,如廣東、浙江加強合作交流,吸引當地企業到桂投資。對區外符合資質的高新技術產業遷移入桂給予政策支持。加快全地區的數字產業落地,尤其在沿海三地區。
4.4.2 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當前,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DEPA幫助企業了解數字貿易的重要性,以及在數字貿易蓬勃發展的今天企業該如何應對。傳統產業的發展應與數字技術結合,激發出新的發展動力。政府及相關部門可對數字化產業給予政策支持,比如對相關產業進行稅收減免,通過提供經濟動力來助推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從而提升產業數字化應用水平。加快提升數據采集、上傳、儲存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數據使用的效率,拓寬產業數字使用的范圍。
4.4.3 促進數字化與向海產業的高度融合
產業數字化可以為向海經濟的發展增加新動能,為向海經濟的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帶動向海產業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加快推進數字化產業布局,促進海洋產業與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扶持海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發展[5]。加快提高工作人員對數字技術的使用能力,提升對數據的使用頻率,有助于提高貿易往來效率。加強產業之間的數字交往,推動產業之間的資源共享,構建現代化數字海洋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