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王舒航 張鈺青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 102206)
當今社會,能源與環境問題已經引起全人類的廣泛關注。要想實現“雙碳”目標,改革汽車的能源動力系統十分關鍵。由于傳統汽車的種種弊端,加劇了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電動汽車以其在節能與緩解環境壓力中的雙重優勢,已然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然而,目前傳統燃油汽車仍占據著我國汽車市場中的絕大部分,人們對電動汽車的購買意愿普遍不高。
本文以山東省濰坊市為例,探究消費者對電動汽車購買意愿的產生機理,向政府、有關企業及居民個人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從而助力于更好地制造、推廣、銷售電動汽車,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
濰坊市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前景良好,經過走訪調研及數據分析, 可以了解該地區的發展現狀。本文進行實證研究的數據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的方式獲取,調查對象為濰坊市居民。受訪者共168人,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分別為52.38%和47.62%,調查問卷的男女受訪者比例符合目前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年齡分布上,18~30歲受訪者占比最大,為31.55%;31~40歲的受訪者次之。從現實角度看,中青年群體是汽車消費的主要人群。學歷構成上,本科或大專的群體最多,占比67.86%。從家庭收入來看,受訪人群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的占比最多,達到47.62%。以上人口統計學變量特征符合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的要求。
在受調查者中,60.71%的人所在的家庭購買的是傳統燃油汽車,僅有16.67%的人所在的家庭購買的是電動汽車。這說明在該市電動汽車仍無法取代傳統燃油汽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購買電動汽車的受調查者中,有23.60%的受調查者及其家庭選擇購買電動汽車的原因是綠色環保。成本低、駕駛操作性好、補貼和優惠政策居于其后。這表明電動汽車吸引消費者的因素較多,電動汽車廠商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并進行大力宣傳,讓這些因素成為促進電動汽車發展的不竭動力。
未購買電動汽車的受調查者中,受調查者及其家庭拒絕購買電動汽車的原因主要有:配套設施不完善、續航里程低、性能技術不成熟等。由此可見,健全電動汽車相應的配套設施是提高電動汽車銷量、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當問及“如果打算購買電動汽車,主要考慮哪些電動汽車產品因素”時,超八成受訪者的回答都是“安全保護性”。由此看來,電動汽車作為一種新型能源汽車,其安全性在消費者心中仍有待考量,電動汽車安全性能的好壞對人們的消費意愿與行為有極大影響。
筆者團隊于山東省濰坊市進行了街頭采訪。在采訪中,大家普遍表示電動汽車的優點為綠色環保、易保養及享有不用搖號等政策措施,但大家也都擔心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問題、續航問題及充電樁問題。電動汽車的技術有待改進,以減輕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安全的顧慮。對于濰坊當地的政策而言,濰坊出臺了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免征電動汽車車輛購置稅等政策,但群眾對此政策不夠了解,大部分受訪者僅了解不用搖號、補貼等政策,并表示若這些政策取消將不再選擇購買電動汽車。
建議與意見方面,許多市民認為電動汽車的發展有利于綠色環保,具有發展前途;也有市民建議在停車場內應劃分出專門區域裝置充電樁,進行分類管理,以避免造成占地且擁擠的問題;還有部分人認為當前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是技術上的突破,若該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將不利于電動汽車的進一步發展。
濰坊是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在電動汽車業務和發展布局中占據著重要地位[1]。濰坊市電動汽車相關聯的配套企業齊全,此外在政府層面上推行給政策、給市場、給服務,促使濰坊市傳統的汽車及配件生產企業轉型升級,嘗試和轉產電動汽車。
2016年底,濰坊市出臺《關于加快全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2018年建成充電站51座、充電樁17730個,目前在市發改委已投入運營備案的充電樁數量已超過4000個。2020年底新建成37座充電站和2200個充電樁[2]。
2022年3月4日,國網(山東)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積極落實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工作部署。同時,計劃建設5座集充電換電、汽車服務、休閑消費、推廣宣傳于一體的大型充換電樞紐體驗中心,全面對接濰坊地區充電設施的設計、咨詢、投資、運營等業務,引領濰坊綠色交通轉型升級。
在品牌方面,截至2021年,濰坊市已有凱馬汽車、泰汽汽車、北汽福田諸城車輛廠等多家企業取得國家新能源車輛準入資質,可以生產純電動輕型卡車和專用車。
在產業園、產業基地方面,截至2021年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項目全面建成,重點引進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和汽車內外飾等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新能源汽車科創產業園全面開工建設;實現高速突破、配套聚集、鏈條延伸,并已打造成為全省最大、國內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在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方面,濰坊市大力扶持電動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做強做大,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此外,濰坊市積極引導企業多維度創新,并在產品系列化、多元化上謀篇布局,推動新興產業加速膨脹。
濰坊市有雷丁、漢唐、瑞馳和眾新等電動汽車品牌,并且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外地品牌數量超過30%,電動汽車供給充足,但電動汽車被購買類型主要是純電動汽車。據調查顯示,90%以上的經銷商認為在1.5萬~2萬之間的產品銷量最大,1.5萬~3萬之間的產品最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而對于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預算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則更傾向于選擇購買傳統燃油汽車。
在公共領域,市政、環衛等采購新能源汽車超過70%,且比例逐年提高;公共領域新增公交車應用新能源汽車,采購比例高于50%,且逐年提升。在一些地區,公共領域的公交車已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
多年來濰坊市積極出臺各項政策,給予電動汽車明確的發展目標、任務要求、支持政策及相關的規定保障。
在汽車制造業政策規劃方面,濰坊市于2016年頒布《濰坊市推進汽車制造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0年,培育出多個競爭力較強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形成門類齊全、產品先進、配套完善的新能源客車、乘用車、專用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基地。
3.1.1 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不完善
近年來,濰坊市響應國家雙碳政策和鄉村振興政策,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但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城市中的充電樁基本可以滿足人民需要,但在一些城鄉交界處和鄉村,充電裝置等配套設施并不完善,很難就近找到配套設施。
3.1.2 電動汽車的宣傳政策不到位
濰坊市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落實補貼政策和免搖號等政策,但是據調查發現,對于電動汽車的相關政策,部分居民僅知道有相關政策,但是并不知道這些政策有什么用,甚至一部分人并不知道相關政策。
濰坊市有著漢唐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汽車制造公司,4S店分布較廣泛,但很多居民對于電動汽車的認知還停留在電動汽車是耗電的汽車、續航里程不長、不如燃油汽車方便等片面印象中。
3.1.3 電動汽車的性價比有待提高
2022年,國網(山東)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電動汽車發展迅速,但大部分續航能力強、安全性高的高質量電動汽車仍價格昂貴,因此居民仍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燃油汽車。
3.1.4 電動汽車市場尚未完全打開
這里,“王國”的義項中列出了兩個借代意義。事實上,義項② 可以分立為兩個義項:指管轄的范圍;指某種境界。“指管轄的范圍”可以視為借代意義,而“指某種境界”則是一種比喻意義。義項③ 也不是借代意義,而是由義項① 產生出來的比喻意義。所以,“王國”的釋義可以調整為:
電動汽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濰坊沒有完全打開,一些居民挑選電動汽車時,會考慮品牌、名氣及周圍居民對電動汽車的評價,車企沒有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會影響到電動汽車的市場宣傳和銷量。
3.2.1 政府方面
首先,缺乏電動汽車產業專項發展規劃。盡管濰坊市發布了電動汽車相關規劃,大力支持電動汽車產業建設,并將電動汽車納入工業產業發展戰略。但目前政府仍把電動汽車包含在汽車產業之中,使其成為整個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的一個環節。這樣不利于產業政策的精準實施,結果適得其反。
其次,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在政策日益完善、電動汽車銷量激增的情況下,相關配套設施卻發展滯緩,將直接且極大地影響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購買意愿。筆者在實地調查中發現,相較于加油站,充電點和充電樁數量較少,分布不合理,且充電速度慢。
最后,政策體系還需進一步健全,市場化運作機制還未形成。對于電動汽車的支持手段,不但需要政府補貼,還需要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政策,促使地方政府與電動汽車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充電服務商及居民共同發力,才能最終形成市場化的運作機制。
3.2.2 企業方面
一方面是電動汽車的技術問題。電動汽車相較于傳統燃油汽車,仍處于發展初期,技術相對不成熟。需要電動汽車生產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電動汽車的功能配置,有效降低成本,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是售后問題。如果沒有固定的售后服務點保證產品售后服務的質量與水平,不能對產品進行定期安全檢查和測試,即使有過硬的品質、較低的價格,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也難以提升。
3.2.3 居民個人方面
隨著近幾年國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大多數市民已經形成了環保意識,但其環保觀念并不足以使其放棄傳統燃油汽車而去選擇電動汽車,大多數消費者首先考慮的是汽車本身的性能和價格。同時,大多數價格較低的電動汽車具有體積小、續航里程短等缺點,無法代替傳統燃油汽車[3]。
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前景廣闊,針對電動汽車產業缺乏專項發展規劃、發展重點不明確及政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政府需制定電動汽車專項發展規劃,明確電動汽車發展重點,統一技術標準,優化產業結構,并盡快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等手段出臺相關政策,引領電動汽車健康發展,建立起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互利共生的交互關系。
健全的基礎設施是電動汽車發展的有力支撐,核心在于充電樁的建設和合理分布。首先,可以制定對于充電樁建設的相關標準和扶持政策,為落后地區提供技術支持,在統一標準的基礎上盡快實現充電樁的建設和合理布局,采取以換電為主充電為輔的方法解決充電慢的問題。此外,在增設公用充電樁數量的同時,完善充電樁的布局與建設規范,如充電樁的數量應與地區電動汽車數量相匹配,優先建設人口密集的地方。
阻礙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對國外技術的過度依賴。因此,需要國家和車企掌握核心科技,提高創新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打造擁有關鍵技術的民族品牌[4]。一方面,重視從供給端發力,通過加大對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的支持,形成良性的生產消費循環;另一方面,車企自身可以引入更多的高端技術人才,成立專門的研發團隊潛心技術研發,同時拓寬融資渠道。
作為電動汽車產品的最終環節,消費者對電動汽車行業是否能夠順利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消費者轉變對電動汽車的態度,提高對電動汽車產品的認可度,進而最終成為電動汽車產品的消費者,電動汽車行業才能獲得快速良性發展。可通過增發廣告等方式進行宣傳,并且可以與互聯網媒體合作,提高電動汽車的曝光頻率。除車企外,政府也要加強宣傳力度,可呼吁大眾保護環境、綠色出行,樹立綠色環保的消費觀念,真正將環保意識根植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