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時報》3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調停者角色暴露美國力量的局限性 北京居中調解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關系令外交界震驚。中國如今準備成為沖突不斷的西亞地區的一個關鍵角色。沙伊和平協議也凸顯美國力量的局限性、新興的多極世界秩序,以及地區國家如何重新發現其國家利益在于適應和利用當前的權力轉移。
美國充當少數代理國的安全保障者,將有獨立意識的國家排除在外。美國對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的軍事干預和對伊朗的遏制,都是為建立一個單極安全格局。結果世界出現動蕩、代理戰爭,最終是美國難以應對的權力真空。
隨著世界再次走向權力和影響力的多極化分布,沙特、伊朗甚至是以色列等地區主要國家都已認識到,僅靠華盛頓是無法維持一個安全架構的。面對地區的挫折感和對戰爭的厭倦,中國正在推動另一種多極安全框架一一它更加平'衡,不那么依賴任何一個大國,且關鍵是區域國家是區域秩序的主要利益攸關者。
這反映出另一個大趨勢:地緣經濟力量向歐亞大陸和亞洲轉移。西亞國家耳錄融入更開放、更廣闊的貿易和投資合作網絡,歐洲的短視政策將自己排除在外。中國經濟實力不斷上升,早在10年前就超過美國成為西亞最大商業伙伴。該地區如今是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地。隨著制造業供應鏈的改變和全球化的轉變,西亞國家現在正著眼未來。沙伊和解就是這種新現實的反映。
我們看到,排他性集體安全概念與更加靈活、包容、多極化概念之間的較量。前者,試圖將美國的單極化擴展到復雜的西亞地區,以達到凌駕于力量平衡之上的目的。后者,則接受權力平衡是區域地緣政治不可避免的動態,尋求將其引向更務實的方向。從這個角度看,中方的做法是獨特的。正如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所說的,多數地區國家不認為與大國的關系是“零和游戲”。
對印度來說,這一新態勢預示著德里要面對的現實。西亞正變得多極化,地區主要參與者所面臨的經濟和安全選擇逐年增加。中國巧妙地基于地區國家對和平與穩定的渴望,展示了迥異芋美國的建設性全球角色。其實不管是誰撮合,一個穩定的西亞、沙伊兩國融入區域和歐亞經濟、減少對破壞穩定的安全政策和代理沖突的投入,對印度都是有益的。(作者左拉瓦爾?辛格,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