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
以硅谷銀行倒閉為肇始的美國銀行危機仍在發酵,在經歷不到一周時間三家銀行破產之后,危機的范圍在美國許多地區性中小銀行以及歐洲蔓延,許多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也開始遭遇各種連帶影響,有引發新一輪金融風暴的風險。
目前,美國的銀行業陷入恐慌,許多地區性的中小銀行也面臨破產風險。包括太平洋西部銀行、大都會銀行等在內多家區域性銀行在過去一周都遭遇了存款的大幅流失和股價的暴跌。特別是同樣位于加州的第一共和銀行,過去幾天的存款流失達十億美元,股價一度暴跌62%,創其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3月16日,摩根大通、花旗等美國大型銀行共同向第一共和銀行注入300億美元流動性,但仍然沒能提振市場信心。與第一共和銀行類似,美國大型理財顧問機構——嘉信理財旗下優選基金產品在過去數天也累計流出88億美元,“擠兌危機”向銀行業以外的金融機構擴散。美國的專艮行業一片風聲鶴唳。
美國的銀行業危機還進一步蔓延至歐洲。3月13日,在英國首相和財政大臣的斡旋下,匯豐銀行宣布以象征性的1英鎊的價格收購了硅谷銀行的英國分行;德國銀行監管部門在同日也下令關停了硅谷銀行的德國分行。3月14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瑞士信貸集團也遭受市場的恐慌性拋售v其危機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經營不善,、但硅谷銀行破產引發的全球金融恐慌無疑成為壓垮瑞信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國和歐洲的金融監管部門緊急采取了救助措施,但效果有限。美國財政部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在3月12日就承諾將為硅谷銀行的所有存款提供兌付,美聯儲則是發起了一項新的“期限融資計劃”(BTFP),廣向更多的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但在隨后丁周內,危機仍然在發酵。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政府已經與巴菲特團隊聯系行的進,祎論救步洛施助美巴國地菲特在區銀一。金融危機期間曾向高盛銀行注資50億美元,以幫助美國銀行業恢復信心。瑞士央行則是在3月16日向瑞士信貸提供了高達500億瑞士法郎(約合540億美元)來增強其流動性,但對于規模巨大的瑞士.信貸來說還遠遠不夠。最新消息顯示,在美國和瑞士監管部門的撮合下,瑞銀(UBS)正在討論全面或部分收購瑞士信貸。這可能成為自金融危就以來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合并。
正如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所說,硅谷,銀行破產關閉鬲核心問題在于美聯儲持續上調利率。美國在疫情期間先是采取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去年3月份之后為應對由此引起的高通脹又逐步開啟了激進加息的步伐。過去一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限已從0.25%飆升至現在的4.75%。從不負責任的過度寬松,到不顧一切地迅速加息,美聯儲的政策“過山車”最終導致了硅谷銀行的破產危機,而同樣的隱患不僅廣泛存在于美國的中小銀行中,也存在于歐洲的金融機構中。
應該說,硅谷銀行倒閉可能引發的新一輪金融風暴表明,美國的金融霸權仍然是全球金融穩定的最大隱患,是世界經濟最大的“灰犀牛"。
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頻頻成為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的爆發地。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擁有著獨一無二的金融霸權,其貨幣政策理論上應該是全球金融穩定的控制器,但是由于美國經常采取不負責任的激進加息轉移危機,反而成為世界金融和經濟穩定的重要破壞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就是美聯儲自2004年以后的連續17次加息,而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和90年代后期的亞洲金融危機都與美聯儲的加息周期是吻合的。
監管缺位、過度信奉金融自由化是美國頻頻引發金融危機的另一原因。正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是因為美國過度放松金融監管進行不負責任的金融“創新”一樣,硅谷銀行的倒閉同樣反映出美國金融監管部門的失責。在金融鳧機以后,美國一度通過《多德-弗蘭克法案》全面加強了金融監管,但特朗普政府在2015年簽署的《經濟增長、放松監管和消費者保護法案》 則再次放松了對于中小銀行在交易、放貸和資本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并且允許中小銀行不參加美聯儲的壓力測試。這埋下了本輪中小銀行危機的種子。而美國之所以反復放松金融監管,主要是因為美國高度依賴金敲服務業的經濟發展需要。可以說,美國過度依賴金融自由化帶來的“紅利”,卻以金融危機的形式讓各國金融機構一次次“買單”。
林肯曾說過,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所有軍隊都不會對美國構成“危險”,如果美國遭遇“危險”的話,這種“危險”只會來自美國內部。美國現在拿著放大鏡滿世界找所謂威脅美國安全、危害世界秩序的敵人,或許應該把放大鏡換成鏡子,好好從自身找找原因。▲(作者是社科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