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隆
近年來,在元首外交的引領下,中俄關系已發展成為互信程度最高、協作水平最高、戰略價值最高的新型大國關系典范。但一段時間以來,以美國為首的二;些西方國家持續對中俄關系進行抹黑和造謠,相關謬論完全違背中俄關系的客觀事實和基本定位。
一是炮制所謂“綁定論”,兜售“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一方面,拜登政府去年出臺的國家安金戰略報告把“競贏中國”和“約束俄羅斯”作為“全球優先事項”,在規劃上將中俄“威脅”進行綁定,試圖通過夸大威脅感知使其對中俄的“雙遏制”策略更具合理性。另一方面,美歐部分政客、智庫和媒體也嘗試將中俄塑造為地緣政治意義上的有機整體,為中俄關系扣上“相互綁定”甚或“威權聯盟”帽子,謀求制造國際社會的“冷戰恐懼”,用“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挑動陣營對抗。究其根本,同盟政治和冷戰思維是滋生此種謬論的土壤。
與之相反,中俄在反對陣營對抗和遏制打壓、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等方面具有高度共識。早在1997年,兩國就簽署《關于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表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共同立場。2022年,中俄《關于新時代國際關系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重申,堅定維護包括《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在內的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事實上,“結盟論”違背中俄關系發展的歷史經驗,也不符合雙方對彼此的成略定位由于不存在傳統同盟政治中的責任和義務約束,抑或領導和被領導的“主從關系”,中俄無需遵從“我者他者”的身份認同邏輯捏造假想敵,也不可能打造所謂共同“勢力范圍"。
二是曲解“無上限”的意涵,同步推進妖魔化和“打楔子”策略。外界對中俄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的表態存在過于簡單化的理解甚至誤解。但與此同時,部分政客和媒體不遺余力地對此反復炒作。一方面,特此作為中俄構筑“事實軍事同盟”的所謂力證,將兩國正常貿易、能源、科技合作賦予額外的安全意涵,妖魔化中俄提升戰略協作水平和聯合行動能力的嘗試。另一方面,又唱衰中俄關系的前景,稱中國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面臨“兩難選擇”,嘗試分化離間'中俄不斷深化的戰略互信。
實際上,“無上限”的核心是不對中俄深化合作的態勢人為設限。理論上講,中國與各國發展伙伴關系的愿景都沒有這種“上限”。同時,中俄合作的“無上限”不會超越各自的戰略定位和能力邊界,也不會超越合理訴求和發展需要。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中俄關系具有強大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不受國際風云變幻影響,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干擾。”
2022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1902.71億美元,同比增長29.3%,兩國在能源、核能、航空、航天、基建等領域的戰略性大項目穩步推進,其核心基于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的優勢互補。因此,中俄作為最大鄰國共享的地緣環境以及各自具備的比較優勢和發展互補性,才是雙邊關系深化的恒定內生動力。中俄通過《中俄睦鄰友好條約》確立的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理念,經過歷史檢驗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中俄關系“黃金標準”,不會因為外界的離間利誘而分化瓦解。
三是捏造所謂“挑戰論”,借機重塑同盟體系和伙伴關系。目前,渲染“中國挑戰”和“俄羅斯威脅”逐步成為美歐政壇的“政治正確”標識。在大國競爭和地區沖突影響下,美國、北約和歐盟都曾把中俄描繪為現存國際秩序的主要挑戰者,呼吁其盟友、伙伴和所謂“志同道合者”共對中俄,維護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與此同時,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實現了歷史性重塑,北約逐步完成機制擴員和功能升級,還加速推進與亞洲國家的制度化合作,而基于西方中心主義的中俄“秩序挑戰論”,成為相關進程的助推器。
然而,中俄新型國家間關系完全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中俄深化戰略協作是應對霸凌行為、單邊制裁的防御性聯動,其出發點恰恰是反對少數國家單方面定義國際秩序,防止任何力量破壞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絕不是構筑進攻性、破壞性的統一戰線。
四是渲染所謂“過錯論”,利用烏克蘭危機進行政策干涉。此輪烏克蘭危機爆發伊始,有關“中國提前知曉”“利用危機緩解中美競爭壓力”等謬論就層出不窮。隨著危機姑長期化,部分國家以“國際道義和公理”為幌子,頻繁發出中國對俄羅斯“必須如何、不得如何”的指令。近期更為荒謬的是,部分政客既散布中國“對俄軍援”的虛假信息,又主動承認沒有相關證據,其本意是制造中俄互動的“有罪論”氛圍,利用國際壓力和單邊制裁威脅中國放棄對俄合作。
需要看到,中俄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兩國的對外政策高度獨立自主,深化合作的戰略定力和執行能力不容忽視。中俄強化全方位戰略協作的基礎根植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共同責任,離不開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共同愿景,自然也離不開國家利益、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整體利益的平衡協調。對中國而言,中俄關系與中美關系、中歐關系之間不存在直接聯動性,無論按照“冷戰大三角”的邏輯策動“聯俄抗中”,還是施壓中國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進行“命運選擇”,都不具備任何可行性。中國無意同俄羅斯打造“反西方”聯盟,也沒有義務切割與俄羅斯正常的關系。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重要新興經濟體以及地區事務與多邊合作的關鍵力量,中檢關系是動蕩變局中的“穩壓器”和維護世界公平正義的優質資產,其發展不但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干擾和脅迫,還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和普惠效應,其價值也不會被少數的污蔑造謠所掩蓋。▲(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