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宇
(承德市建設工程招投標服務中心 河北承德 067000)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任務中可以使用的材料、設備及技術方法有很多,為了保證最終建筑物可以順利投入使用,必須要結合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做好全面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構建完善的管理結構體系。重點要從技術管理的角度出發,保證人才的工作水平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為帶動施工行業新時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管理人員明確自身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主動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找出會影響工程質量及施工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確定下一步的管理方向。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復雜,施工工期長,在進行建筑工程的監督管理工作時,應重點找到會影響質量及安全的因素,落實相應的管理制度。
在現場監督時,應對材料型號、質量進行檢查,確保材料符合工程建設要求后,才能進行施工建設工作。尤其是在使用原材料預制混凝土時,更要重點做好對材料使用性能的管控工作。
自然地質條件、氣象災害都會影響建筑工程的建設及使用安全。比如:大風天氣無法進行高空吊裝作業,在遇到暴雨時,要保證建筑物具有防水能力。遇到臺風時,應確保建筑物的抗風能力達標。這就要求施工人員在落實工程建設任務之前,先調查當地常見的氣象災害類型,確定建筑物要具備哪些功能。同時,如果遇到軟土地基,還要先進行加固處理,否則會出現建筑物沉降、傾斜等情況,是質量及安全管理環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1]。
現場施工時,選擇的技術方案是否合理,施工人員是否具備對各種技術及設備的操作能力,能否按照施工規定的流程規范化地完成基礎施工操作,這些都是管理人員在技術管理階段的核心任務。要提前進行技術交底,根據員工的實際能力來分配施工建設任務,以此來在規定期限內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目標。
質量監督的標準能否統一,是展開監督工作時要解決的一大難題。由于建筑工作中可以使用的技術方法、材料種類有很多,建筑結構的造型特點不同、現場施工環境條件存在差異,使得各地區在實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時,對質量的要求有不同的規定。比如:對于建筑物防震等級、防水等級的要求不同,無法統一使用一種監督體系,涉及在內部優化監管方案,豐富監管內容的環節。但是仍然有很多管理部門沒有及時更新管理結構體系,還在使用傳統的工作方案,導致工作質量及效率不達標,無法體現出管理工作的價值作用。
工程技術管理主要以進行施工圖紙的設計、施工方案的選擇以及人員施工作業行為的管理為核心。這要求負責管理工作的人員具備對施工中常用技術方法的操作能力,在掌握管理學知識的運用方法后,還能了解技術原理,在作業人員現場施工時給出指導性意見。包括土石方開挖技術、鋼筋連接技術、混凝土澆筑技術等,都屬于技術管理工作的范疇。與此同時,技術管理工作要具有動態化的特征,要求管理人員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全程監督管理,基于影響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導致管理工作任務量大,給管理人員增添了不小的工作壓力。如何科學創新技術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保證建筑施工任務的順利完工,就是管理人員新時期要解決的一項難點問題[2]。
3.1.1 質量監督流程
要將監督管理工作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需要先保證該工作具有規范化、程序化的特點,嚴格按照國家管理規定及建筑程的建設要求,確定質量管理的側重點,有效展開內部監督工作,并自覺接受監管部門的檢查。關鍵要意識到進行工程驗收工作的重要性,基礎工作流程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流程
3.1.2 技術管理流程
技術管理工作通常側重于進行事中管理,而常規的建筑工程管理任務可以分為3 個階段,分別是事前分析、事中管理和事后總結。管理人員要在工程項目開始前,結合實際案例以對比分析的方式確定各種施工技術的優勢及不足,并結合施工團隊的綜合實力挑選出最適宜的技術方法。與此同時,在整個工作進程中,應記錄每一步的施工信息,了解施工進度,關注應用施工技術時出現的質量及安全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關鍵要分清工作職責,落實好責任監督管理機制。最后在工程結束后對此次工作進行總結,嘗試創新及優化施工流程,目標是降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水平。還要及時從技術管理效果的角度分析問題,研究提高管理工作價值的方法。
在實際落實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及技術管理工作時,還有一些基本原則需要遵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2.1 合理合法
管理工作要按照內部設定的管理條例來進行,通常管理制度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可以用于管控施工人員的作業行為。為了保證員工能夠服從管理,自覺遵守管理條例,按部就班地完成基礎施工建設任務,管理人員必須要關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更新情況,對全體員工進行普法宣傳教育,讓員工能端正工作態度。并應當在管理制度當中融入法規內容,讓新時期的質量監督和技術管理工作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特點,才能為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穩步開展提供制度保障[3]。
3.2.2 公平公正
要在內部及時公開管理工作內容,根據員工所在崗位的不同職能特點來設定相應的考核指標,并要讓管理部門處于獨立狀態,嚴禁出現崗位職能交叉的情況,這將導致管理人員無法客觀公正地處理工作問題。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使用獎懲結合制度時,不論是獎勵信息還是懲罰信息,都要保證基層員工有知情權。要將真實的管理信息及時、完整地傳遞出來。另外,要與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員工對現行管理方案的認可度,從中找出優化管理方案,發揮監管價值的有效方法。
與傳統的質量監督方式相比,融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完善管理結構體系是解決工作難題的有效方法。這種管理體系的特征有全過程管理、全員管理和全社會管理這3點。全過程管理指的是管理制度要落實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當中,進行細節化、全面化的管理。而全員管理是要求所有參與工程設計、施工的人員都要落實管理職能。質量管理工作實際上不只是管理部門的任務,每位員工都有義務對本職工作質量負責。不僅可以提高工程質量,還能有效縮短施工工期。除此之外,全社會管理是基于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決定的。受眾在使用建筑物時,會比較關心工程的質量問題,所以就會自發地參與到監管工作環節中[4]。
要展開建筑工程的技術管理工作,應當嘗試融入現代化技術及設備。比如:在管控施工進度,關注施工人員的現場作業行為時,可以在現場安裝監控,利用計算機裝置進行遠程監督管理。與此同時,在繪制施工圖紙,選擇施工技術的過程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構建工程建筑物的立體模型,模擬施工的過程,分析相關施工技術是否具有實用性的特征。這就要求管理人員與會計人員共同做好資金分配管理工作,及時引進計算機工作設備及技術,為提升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在網絡上構建工作平臺后,還能通過通信技術及時傳遞工作指令,第一時間獲得施工人員的反饋信息。為及時發現工程施工風險問題,有序做好工程變更管理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解決工程管理難題的必要前提就是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找到工作中常見的風險問題,確定管理工作的重心及方向,合理擬訂相應的管理計劃。比如: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建筑結構的裂縫問題。常見原因有混凝土配比方式不合理、材料質量不達標、混凝土內層與表層之間存在較大溫度差、沒有做好養護管理工作等。
基于此,要通過技術管理手段來提升工程質量,應當重點結合引發問題的根本原因,提前編制風險防控計劃,對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進行嚴格管控。具體做法為:采用制作試樣的方式來調整混凝土的配比參數;與供貨商建立合作關系、簽訂供貨合同,對進場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利用溫度調節裝置管控混凝土的拌和、澆筑溫度,并結合天氣變化情況對混凝土采取灑水降溫、保溫管理等措施,這也屬于自然養護中的一種技術管理方法,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所有管理制度的設定都要以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為前提,要讓工作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特點,并保證管理工作的客觀公正性,才能讓基層員工服從管理。針對現階段實際出現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問題,管理人員在研究如何管控經濟成本、縮短工期的過程中,還要融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鼓勵全體員工都參與到質量監督管理環節中。重點要在每次開始工程施工建設工作之前,以對比分析的方式挑選合適的技術、設備及材料。還要嘗試引進信息技術展開動態化、智能化的監管工作。最后,通過總結以往的施工經驗,找到引發質量問題的原因,建立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科學解決工程施工建設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