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雨
摘要:當前,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對行業英語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以就業崗位為導向的行業英語教學,不僅能夠發揮英語的實用性,還能對地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地處山區,以林業為特色,開設了具有本地特色且與林學有關的相關專業。文章根據英語教學現狀,以林學專業為例,提出了英語育人策略,旨在提高英語育人質量,以培養更多能帶動區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就業崗位導向;行業英語;林學專業;英語育人
一、引言
在政治、經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性交際語言,在國際交流、合作中處于重要地位,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崛起,英語的實用意義依然重要。高職課程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學習,還要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而以就業崗位為導向的行業英語教學,真正做到了將英語基礎教學與專業行業相結合,注重英語的實際應用,不僅符合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目標,還發揮了行業英語的實用性,使之成為高職學生的一大優勢。
二、高職院校英語育人現狀
(一)育人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脫節
高職課程設置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而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設置沒有把握不同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和定位,在通用英語育人體系下,教學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本教材被一個年級所有專業所使用,相對于交際中比較重要的聽、說能力,教師更重視讀、寫教學,所授內容主要為詞匯、語法、句型、語篇的講解,忽視英語在具體專業中的實際應用,與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相脫離。
(二)“雙師型”教師不足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組成主要為老、中、青結構。一些老教師對傳統基礎英語教學得心應手,但在應用型英語和行業英語方面認識不夠,沒有開展應用型英語教學改革;中年教師處于教學和教研上升期,主要關注本課程教學研究,對行業企業的了解相對不足;年輕教師關注如何開展好教學,所授內容僅限于英語語言文化層面,對自己專業以外的行業知識了解甚少。由此看來,高職院校英語教師主要為單一型教師,他們具有夯實的理論基礎,但缺少與行業相關的實踐經驗,對行業動態掌握不夠,想要系統地開展行業英語教學,培養“雙師型”教師至關重要。
(三)學生學習動機不強
高職生主要來自高中和部分中職院校,他們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能力不強,進入大學后,英語學習動機不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仍采用高中教學模式,所授內容主要為詞匯、語法、閱讀和寫作,加上教材結構單一,授課方式一成不變,無疑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從主觀來看,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了解,對職業崗位所需能力沒有全面、深刻的認識,導致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
三、林學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林學專業是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歷史最長、師資力量最雄厚的優勢特色系,設有林業技術、森林資源保護、林業調查與信息處理、森林生態旅游、旅游管理、食品營養與檢測等專業。近年來,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加快推進“雙高”院校建設,林學專業作為學院特色專業成為建設重點,各專業始終秉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根本”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在此背景下,公共基礎課程應緊跟專業建設的步伐,教師則以服務專業發展為目標,加快各基礎學科教學改革,了解不同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相關行業崗位,因“崗”施教,培養出綜合素質高、職業能力強的復合型林業人才。
四、林學專業英語育人策略
(一)育人模式由通用英語向行業英語轉變
我國英語教學主要有三大體系:通用英語、行業英語、專業英語。通用英語,即強調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行業英語,即根據學習者的專業和需求,把英語學習與相關行業結合起來,注重學習者的需求和英語的實際應用;專業英語,即培養能熟練運用英語,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通用英語是大部分院校采用的教學體系,所開設的大學公共英語課程適用于所有專業,并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和內容;專業英語更適合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從而培養他們具有更高層次的英語技能;對高職學生來說,行業英語教學是最適合的,其培養目標與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一致,旨在培養與行業崗位相關的技能型人才。與傳統的通用英語育人模式的綜合性、基礎性相比,行業英語更具實用性,而與專業英語育人模式的專業性、學術性相比,行業英語又沒有那么嚴苛的標準。
因此,以就業崗位為導向的行業英語育人模式更適合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已成為高職英語育人模式改革的方向,教師也致力于行業英語育人策略的研究,針對不同專業,力求英語與行業崗位任務相結合,找到相關切入點。林學專業涉及專業崗位最多,涉及范圍最廣,已成為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行業英語教學模式示范專業。
(二)制訂行業英語課程標準
首先,教師要研究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了解不同學科的培養目標,熟知學情,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調整授課內容,并對其職業崗位群進行研究,通過與專業教師交流討論,以及企業調研,了解學生的就業方向、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以便在具體的授課中使用情景教學法。其次,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制訂符合本校專業的行業英語課程標準。
以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為例,其教學目標為培養具有綠色理念和生態意識,具備食品生產經營、檢驗與分析、產品研究開發、市場營銷等能力,適應食品行業需要的人才。“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國際熱點問題。因此,在制訂課程標準時,教師要考慮與國際接軌,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與食品有關的英語詞匯、表達,還要掌握人際溝通、營銷推廣英語表達及外貿英語等,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業務素質,以適應當前市場的需求。
(三)豐富行業英語課程資源
首先,教師要選擇適合相關專業使用的行業英語教材和資源,但要甄別優劣,有的資源難度并不適用于學生學習,有些內容陳舊過時,脫離了現階段企業對新興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師可以編寫適合本校特色專業的校本教材,并建設教學資源庫,把相關行業領域的不同情境和主題分成不同模塊,同時把崗位職責任務與之相融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既要適合學生學情,又要適用職業發展需要。
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林學專業的教學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可以利用現有資源,共同編寫校本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庫。專業教師可以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崗位任務進行項目設計,整合一些相近的專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各項目梳理語言知識點,讓學生在不同崗位任務中學習相關專業詞匯、句型和語言表達。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按照景區管理、住宿接待、導游服務等主題情境編寫校本教材,進行項目模塊化設置,以地道、實用、帶有區域特點的旅游素材為背景,每個模塊安排聽、說、讀、寫等任務,盡可能地貼近本校學生進行專業英語教學。
(四)采用“崗位導向”情境教學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師不僅要重視教授英語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情境教學法就是創建特定的情境進行教學,模擬一個行業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訓練,提高實踐運用能力。在以崗位為導向的行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參考相關崗位工作任務,模擬工作場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英語交流。
以森林生態旅游專業為例,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已建有森林生態館、導游服務實訓室等實訓基地,還與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緊密型的校企合作,為提高學生崗位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訓條件。教師可以利用現有資源進行英語實地教學,如在森林生態館開展森林動植物英語介紹、生態環境保護英語講解等;在導游服務實訓室模擬各旅游景點,學習自然及人文特色英語,創設日程安排、接待、景點介紹等情境,讓學生進行聽說實踐。教師還可以補充理論知識儲備,如行程安排、活動策劃、景區介紹等英語寫作表達等。學生在模擬場景中進行英語交際及應用,可以提高行業英語運用能力。
(五)“以賽促學”調動主觀能動性
高職培養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技能為本位,各專業技能大賽則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比賽,學生不僅鍛煉了專業實踐能力,還對專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效調動了主觀能動性。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根據專業特點,這一崗位面向的對象來自世界各地,運用英語交流是這一崗位必須掌握的技能。從導游大賽的賽制中不難發現,其對英語能力的考核占15%,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忽視旅游英語的學習,而如果在校內開展旅游英語比賽,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具有積極作用。因而,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在校內組織技能活動月,開展與各專業相關的行業英語技能比賽,創設校園行業英語環境。
(六)加強教師行業英語實踐能力
首先,校企合作。企業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了解行業知識與發展動態。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學習,了解行業英語在相關企業的應用,提高行業英語實踐能力,為教學儲備更多的知識,從而開展具有針對性、現實性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
其次,校內合作。由專業教師和英語教師進行定期專業知識討論與答疑,使專業教學和英語教學緊密相連,不相互脫離。
最后,優化教師教學分配,保證教師所教專業相對穩定,留給教師更多的時間學習,并逐漸深入研究相關專業,積累經驗,熟練進行行業英語教學。
五、結語
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要緊跟行業發展動態,及時調整課程教學。筆者應用以就業崗位為導向的行業英語教學模式,結合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探索,并以林學專業為例,從課程設置、課程標準制定、教材選用、師資整合、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育人對策,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美蓉,司漢武.高職院校涉農專業行業英語教學改革研究: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英語廣場,2019(5).
[2]朱偉芳,朱葉丹.基于SRE的高職大學英語改革問題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9).
[3]李寧.“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行業英語實踐教學創新[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6).
[4]張亞瓊.高職院校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融合的教學方法探析[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9(3).
[5]蔡曉玲,溫璐璐,黃曉玲.行業英語在通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于融通:對高職茶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探索[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
[6]馮偉.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探析[J].職業時空,2016(3).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類)“商務英語中文化意識的培養”,項目編號:JAS21533。
(作者單位: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