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學 莊曉敏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和英語綜合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英語學科的考核題型也不斷發生著改變,“讀后續寫”就是這樣一類“應運而生”的題型。“讀后續寫”,是指學生在閱讀基礎上通過把握句式句型、關注篇章結構、挖掘文本內涵,根據文章內容、故事走向,確定文章“新”起點。在原文基礎上進行續寫創作,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讀后續寫”作為一種新題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與教師的教學策略要求較高。因此,在“讀后續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拓寬思路、大膽創新,切勿固守陳規,用老方法來教新題型。
“閱讀”與“寫作”是英語學科考核中的“重頭戲”,也是很多學生眼中的難點,教師眼中的“重點”。“讀后續寫”是一種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的新題型,需要教師采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指導。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一部分教師固守陳規,將“閱讀”與“寫作”作為兩大模塊進行單獨教學,而忽略了兩者之間的關聯性,難以提升學生的“讀后續寫”的答題水平。
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存有功利心,認為此類題型難度較高、提分難度大,于是在教學中缺乏對這一題型的重視,致使學生得不到有效訓練。
“讀后續寫”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與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只有讀懂文章、把握好行文的風格與節奏,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續寫”工作。如果學生沒有將文章讀懂或讀透,那么后續便可能會出現“續寫”跑題、思路不明、與前文風格不符等現象。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要在充分調動想象力的同時,不脫離前文,順應前文的風格。有些學生本身英文寫作水平有待提升,因此在后續的“續寫”過程中會產生寫作內容枯燥、語法錯誤頻出等問題。
綜上所述,為切實提高高中生的“讀后續寫”能力,從教師的角度而言,應提高重視程度,創新教學方略。從學生的角度而言,應多加練習,挖掘、提煉解題技巧,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
針對當前問題,英語教師可以采用“依托閱讀,把握續寫”“創設寫作情境,提高創新意識”“培養邏輯思維,整合文章結構”等策略,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讀后續寫”能力。
在“讀后續寫”題型的訓練過程中,閱讀是“續寫”的前提與基礎,保障了“續寫”部分的順利進行。因此,“閱讀”是“讀后續寫”題型的起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滲透“讀后續寫”的題型思想。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常常以“讀懂”為主要的要求,然而“讀后續寫”題型的考核不僅僅局限于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與邏輯,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情節走向,對“續寫”的方向有所思考。同時,閱讀教學中有許多優秀的文本,學生要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摘抄與積累,將閱讀文本中妙趣橫生的金句、立意深刻的名人名言以及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變成自己的“知識儲備”,通過深入的學習與理解,運用到自己的續寫過程中。
以北師大版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1“Life Choices”中Lesson 1“Lifestyle”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立意深刻,針對生活方式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文章給學生展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散漫與自律。這兩種生活狀態均在高中生的生活中有所體現,容易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因此,教師便可以在完成這篇文章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讓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續寫。同時,這篇文章結構明朗、邏輯性強、層層遞進,這些寫作手法都是值得學生借鑒與學習的。
“閱讀”與“寫作”本應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教師在教學中選取任意一篇恰切的文本,都可以作為“讀后續寫”題型的“閱讀”文本與“續寫”起點。基于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充分滲透“讀后續寫”的題型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訓練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學生盡管能準確理解閱讀內容,但是到“續寫”環節仍不知如何下筆。“閱讀”是“讀后續寫”題型的基礎,“寫作”是“讀后續寫”題型的關鍵。因此,很多學生“讀后續寫”題型的答題效果不佳,是由于“續寫”環節沒有思路,寫出來的文章中心不明、不知所云。英語“讀后續寫”題型并不是讓學生機械照搬范文,或者套用寫作框架,而是讓學生在優秀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啟迪思想,開拓思路,寫出優秀的文章。因此,英語教師應讓學生先吸收、再升華。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教師要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閱讀文本后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一中Unit3“Celebrations”中的Lesson 1“Spring Festival”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中國視角下的春節與外國視角下的春節,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為后續學習進行鋪墊。其次,教師可以以“why”和“how”為問題思考的起點,讓學生對文章的寫作目的、脈絡思想進行分析與把握。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課文內容,結合自己過春節時的經歷,對文章展開續寫,從而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能力的創新意識,讓學生的“續寫”既獨特新穎,又“有跡可循”。
邏輯思維欠佳是很多學生在“讀后續寫”題型中難以取得高分的主要原因,也是學生“讀后續寫”能力難以提升的致命原因。中國學生在英文寫作中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欠缺是一個持續性問題,但比起傳統的英文寫作,“讀后續寫”題型則更注重行文的邏輯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既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清思路,明確文章的走向,在“續寫”過程中做到不離題不偏題不跑題,又能讓學生在“續寫”中整合思路,讓文章形神兼具。基于此,教師在日常的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應注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英文文本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內在邏輯,加強思維的培養。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2“Sports and Fitness”這一單元之中的Lesson 1“The Underdog”為例,教師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這篇文章的行文邏輯,在理解與把握文章大意之前,先對文章的脈絡進行梳理,明確文章各個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和學生討論續寫的起點與方向,讓學生拓展思路,提升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我國奧運健兒的精彩比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所傳遞的中心思想,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精神與內涵,為文章增添深刻性與層次性。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英語“讀后續寫”題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切實提高學生“讀后續寫”的能力與水平,教師應當直面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提高自身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基礎。“讀后續寫”作為一種極具創新性與綜合性的英語題型,提分相對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難免會出現教師重視程度不高,學生能力提升難度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依托閱讀,把握續寫”“創設寫作情境,提高創新意識”“培養邏輯思維,整合文章結構”等方式,不斷提高學生“讀后續寫”的能力。“讀后續寫”的提升能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關注、學習和內化語言,并通過寫作活動實現閱讀知識的遷移與運用,有效地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