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汝
(上海民辦圣華紫竹雙語學校 上海 200241)
跳繩運動是我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健身運動。跳繩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漢代。最早出現的跳繩史料是漢代畫像石上的跳繩圖,證明至遲在漢代已經有了跳繩活動。可見跳繩運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近年來,隨著我國學校體育不斷地深化改革,特別是上海地區的“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實施,花樣跳繩運動成為了一項時尚的競技運動。特別是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2014年版)》中,將跳繩運動作為一項必測的內容列入其中,這也表明跳繩運動的訓練確實可以鍛煉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因為,以跳繩運動為項目對學生進行訓練或許是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路徑之一。
2022年4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將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施行。新課標中要求水平一的學生進行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水平二以上的學生可以進行專項運動技能的學練。這其中跳繩運動即是基本運動技能的重要教材,也是專項運動技能的常用教材。跳繩主要體現了基本運動技能中的跳躍技能,而高階的花樣跳繩則是可以被作為一種難美類的競技體育運動。2022年6月,2022年亞洲跳繩錦標賽選拔賽(線上)開賽,比賽設項與亞錦賽接軌,設置30s單搖跳、3min單搖跳、個人花樣、4×30s單搖接力、2×30s雙搖接力、兩人同步花樣、60s交互繩速度、三人交互繩花樣、連續三搖跳等9個項目。可以看出,跳繩運動兼具競技性和趣味性。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對花樣跳繩訓練對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進行研究,進一步展現花樣跳繩的項目特征以及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特征。本研究的開展可以為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撐。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的高級檢索功能,采用“花樣跳繩”為檢索關鍵詞對期刊論文進行檢索。檢索發現,花樣跳繩相關的研究共計299篇,相關的研究關注集中在 “開展現狀”、“可行性研究”、“中小學”、“小學體育”和“小學生”等,花樣跳繩研究主題共現矩陣圖如圖1,可以看出相關的研究集中在小學生群體當中,這也表明花樣跳繩在小學中開展的可行性,但目前對于該項運動對于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較少。同時,從共現矩陣圖中也可以發現,目前相關的研究出現了群體性,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中小學生領域,鮮有研究出現在大學或者成人研究,這也為本研究提供了較強的理論基礎。大部分研究還是以現狀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為主,鮮有研究探究花樣跳繩運動隊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這也是開展本研究的內在動力。
由于花樣跳繩運動內容的豐富性,其分類方式并不是固有的,而是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劉近林等認為花樣跳繩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根據繩子的長短可將花樣跳繩分為短繩、中長繩和長繩三類;第二,根據參與跳繩的人數可以將花樣跳繩分為個人跳繩、雙人跳繩、三人跳繩、四人跳繩和多人跳繩等;第三,根據使用的繩子數量還可以將花樣跳繩分為單繩、雙繩和多繩三類;第四,根據跳繩的動作結構和技術特點,又可將花樣跳繩分為個人繩花樣、朋友跳、交互繩、車輪跳和長繩類等五類。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跳繩的種類開始多了起來,尤其是隨著居家環境的迷你化,所以跳繩的種類開始呈現出多種多樣地變化。常見的跳繩材質包括以下四類:(1)鋼絲繩,由數股鋼絲絞合在一起,外面套有一層保護膜。比較重,跳起來,速度可以比較快,但是有安全隱患,磨到一定的時候,磨壞保護層,鋼絲就會裸露出來;(2)聚氨酯繩,簡稱PU,比較耐磨。使用壽命較長。也不是很容易打卷;(3)聚氯乙烯繩,簡稱:PVC,市場上大多是這種繩子質量好的PVC做的速度繩;(4)PP類塑料制成,比較耐磨。相比較而言,不同的人群對于繩子的選擇存在差異,各種材質的繩子均有各自的優缺點,需要根據人群的特征進行合理選擇。
在進行跳繩的樣式和材質選擇時,需要綜合個人的生理學特征進行選擇,如身高和臂展的長度等。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所有的人群都適合花樣跳繩運動,跳繩運動對于個體的膝關節活躍度等要求較高,因此在進行跳繩運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當前智能跳繩的研發較為迅速,特別是無繩的智能跳繩的發展,為跳繩愛好者提供了較好的器材。智能跳繩具有智能計數、心率監控等多種先進的功能,同時可以完成無繩跳繩的要求,適合在居家環境中進行的跳繩運動。對于一般跳繩而言,在跳繩選取時需要對繩的長度和手柄的類型進行綜合的考量。根據前期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發現,跳繩的合適長度是:一只腳踩住繩子的中央站立時,拉住繩的兩端到腋下即可。隨著跳繩技藝的提高,可以逐漸縮短跳繩的長度。手柄的長度和粗細也很重要。剛開始跳時,最好選擇握住手柄時前面還余下5cm左右的長手柄。粗細約22-25mm為宜,能用一只手輕松握住兩個手柄就可以了。
根據既往的文獻研究,花樣跳繩具有健康價值、娛樂和競技表演價值以及文化教育和情感價值等特征。以下將分別進行介紹。
首先,是花樣跳繩的健康價值。特別是在當前全球人類身體活動量下降,久坐時間增加的大背景之下,花樣跳繩的健康價值更為突出。2020年著名醫學類雜志《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專刊”。研究人員呼吁應立即采取緊急行動,優先進行研究調查并采取公共衛生措施,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加強身體活動,確保將身體活動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自2012年以來,在加強青少年身體活動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80%的青少年仍然沒有達到世衛組織在身體活動指南中設定的標準。這其中學齡兒童的數據更為驚人,7-8歲兒童是身體活動下降的主要人群。其主要原因是,當前小學生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交通方式的改變,從早期的步行騎自行車,到后面的公交車和私家車,這部分的身體活動基本消失殆盡。此外,小學生的久坐時間不斷增多,特別是在高強度的應試教育中,學生的作業數量決定了他們需要增加久坐的時間。此外,電子屏幕相關的因素也是增加他們久坐時間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還有飲食、睡眠和二手煙等的相關的因素。因此,當前的學術界就呼吁要讓孩子們走出課堂,走出作業,多進行體育鍛煉,以提升身體活動量并且降低久坐的時間,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而花樣跳繩或許是一種重要的體育鍛煉方式;
其次,花樣跳繩具有娛樂和競技表演價值。前已述及花樣跳繩因其趣味性受到了一些學生的追捧,特別是在當前體育培訓商業化的背景下,上海北京等的一線城市出現了花樣跳繩培訓班。這也表明花樣跳繩和籃球足球等傳統項目一樣具有競技體育的娛樂和競技等的特征。2022年亞洲跳繩錦標賽選拔賽(線上)開賽,比賽設項與亞洲錦標賽接軌,設置30s單搖跳、3min單搖跳、個人花樣、4×30s單搖接力、2×30s雙搖接力、兩人同步花樣、60s交互繩速度、三人交互繩花樣、連續三搖跳等9個項目。可以看出跳繩運動并非只在我國地區有相關的競賽活動,亞洲跳繩錦標賽的設置將進一步提升跳繩運動的商業化和競技化,特別是對于跳繩運動跳法的不斷創新,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跳繩運動的趣味性和競技性,這對該項運動的推廣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跳繩運動還是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不同學生的重要練習教材。這也會進一步推動跳繩運動的發展;
最后,跳繩運動具有文化教育和情感價值。特別是對于兩人同步花樣、60s交互繩速度、三人交互繩花樣、連續三搖跳等的多人項目當中,跳繩運動可以有效增加學生克服困難、互辦互助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體現了當前大體育課程中的思政思想。在單人長時間跳繩當中,由于項目本身的特征,跳繩運動還可以鍛煉個人的意志品質,特別是當處于最后沖刺階段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意志品質。花樣跳繩運動除了與其他類運動具有共同的育人價值和能力要求外,在增進學生對不同個體和群體體育文化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好奇心與冒險精神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這也是花樣跳繩可以進入課程思政教材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花樣跳繩運動對于培養學生的體育樂趣,享受運動帶來的喜悅,增強體質,磨煉意志,都是有益處的。
2021年9月,教育部發布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6-22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3.8%,以初中生上升最為明顯。需要說明的是由教育部領導執行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自1985年開始實施,分別在1991-2021年之間每5年發布一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從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在體質與健康方面出現了 “觸底反彈”,在身體柔韌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中小學生出現了好轉。然而當前提升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相關工作形式依然嚴峻。在前期的文獻中發現花樣跳繩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花樣跳繩對學生的心肺耐力的提升具有明顯的效應。袁衛華等的研究為探討花樣跳繩練習對8-9歲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選取了40名8-9歲的小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進行了12周的花樣跳繩練習干預,通過12周不同練習內容的實驗干預后,實驗組在小腿圍度指標方面有明顯增加(P<0.05)。在身體機能指標中,實驗組肺活量指標的發展更優。作者認為跳繩運動對身體機能(肺活量)指標和身體素質指標(立定跳遠、十字象限跳)的改善效果顯著。可以看出,為期12周的中等強度的訓練對于學生的心肺耐力的提升明顯。可能的原因是花樣跳繩在運動的過程之中需要進行三種能量供應的共同參與,在跳繩初期由于運動強度的猛然增加,機體采用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統,隨著運動的持續逐漸轉化到有氧氧化供能系統。該種供能的原理和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的能量供應原理相似,因此心肺耐力的鍛煉效果較為明顯。
花樣跳繩對學生速度、靈敏、力量和平衡等素質的提升具有明顯的效應。南天涯等的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以江油市某幼兒園2個大班60名幼兒為實驗對象,通過為期15周的花樣跳繩訓練,驗證花樣跳繩對5-6歲兒童身體素質的影響,其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幼兒在速度、靈敏、力量、平衡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在柔韌性和爆發力方面無顯著差異。盡管這項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幼兒園大班的兒童,但這對水平一的學生的跳繩學練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這項研究中作者的結果與大部分的研究相一致,但是該項研究中認為花樣跳繩運動對于學生的爆發力并沒有影響,這與大部分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該項研究中選取的受試對象是幼兒,因此可能和學齡兒童存在不一致的現象。此外,根據個體動作發展的相關規律,在幼兒時期以發展兒童的基本運動技能為主,相較于基本運動技能,花樣跳繩具有專項運動技能的高階特征,因此這項研究中可能選取的運動方式不適用于幼兒群體,這也可能是導致研究結果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跳繩是一種有氧運動,能夠消耗身體內多余的脂肪,使肌肉變得富有彈性,因此在成人的減肥相關的運動中,跳繩運動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運動。
盡管花樣跳繩運動在上海地區開展的較好,但是在二線城市當中開展的情況不僅如人意,因此本研究提出了當前開展花樣跳繩訓練的一些建議。
第一,加大專業的花樣跳繩教練員和教師隊伍的培育,提升教師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既往的研究表明,教師或者教練員在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練當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由于花樣跳繩運動是一項新興運動,其教練員和教師隊伍亟待加強,這也限制了花樣跳繩的開展和普及。在未來的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相關的工作:(1)完善專業運動員進校園做教師的體質和機制;(2)在體育教育或者社會體育相關的師范教育中,加大花樣跳繩技能課的開設力度,讓準體育教師在教師教育階段完成“一專多能”的同時,提升花樣跳繩的運動技能水平;(3)以教研組的形式形成區域流動教學的新模式,形成優秀教師共享的體制機制,讓優秀的花樣跳繩教師可以更多地服務于學生;
第二,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花樣跳繩的發展,在全民健身領域推動花樣跳繩運動的開展,營造全民跳繩的體育文化氛圍。進入新時代以來,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要繼續制定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可以看出,花樣跳繩運動因其趣味性、普適性以及促進健康等特征可以作為全民健身的重要載體。未來的發展中可以著眼于從提升全民健身的氛圍入手,著力提升全民健身的體育文化氛圍,為花樣跳繩的推廣提供豐沃的文化土壤;
第三,進一步活躍花樣跳繩的競賽環境。運動競賽是運動項目得以展現推廣的重要土壤,在前期的文獻研究中發現。目前我國小學生花樣跳繩的競賽體系還不夠完整,存在競賽制度落后、競賽規則陳舊、競賽賽事散亂、競賽組織混亂和競賽辦法不明確等多種問題。因此在世界大賽中很難看到中國小選手的身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花樣跳繩項目的開展。未來的工作可以從以下層面開展:(1)完善競賽體系,構建基于學制的大中小花樣跳繩競賽一體化體系,讓學生可以把花樣跳繩作為一種體育興趣進行培養;(2)成立花樣跳繩程序規則研發小組,對當前花樣跳繩競賽中出現的一些競賽規則問題進行在梳理,特別是對于已經陳舊的規則要進行完善,對于存在異議的規則進行在完善;(3)學習籃球、足球、排球和田徑等競賽體系的經驗,將相關成熟的經驗移植到花樣跳繩競賽中,進一步提升項目的競賽程序科學性;
第四,在教會、勤練、常賽的理念下開展花樣跳繩的教學工作。教會、勤練、常賽是當前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理念之一。花樣跳繩是一項高階的專項運動技能,因此花樣跳繩的學習并非一蹴而就的,要嚴格遵循教會、勤練、常賽的理念。在兒童早期進行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時,要教會學生基本的跳躍類的技巧同時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訓練,以項目為突破口提升兒童的基本運動技能。在此基礎上,發展花樣跳繩的專項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勤于練習。前已述及,運動競賽是運動項目得以展現推廣的重要土壤。當學生學會了運動技能并達到勤練的狀態時,通過比賽的形式來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競技水平,最終達到終身體育的學校體育總目標;
第五,以“一校一品”為契機,構建以花樣跳繩為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的重要議題,是推進雙減政策落地的重要措施。在具體的實施當中,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開展:(1)成立以花樣跳繩為主要項目的教研小組,實行教研室主任負責制,通過建制的改變來提升校級層面對花樣跳繩項目的重視程度;(2)成立花樣跳繩校隊,完善校內競賽規程,以高水平校隊帶動體育課程建設。
跳繩運動是我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健身運動。花樣跳繩運動在當前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開展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對花樣跳繩的特征以及對學生體質影響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花樣跳繩兼具健康價值、娛樂和競技表演價值和文化教育和情感價值等多種特征,同時花樣跳繩的訓練對于學生的心肺耐力、速度、靈敏、力量和平衡等素質的提升具有明顯的效應。因此本研究認為未來可以從加大專業的花樣跳繩教練員和教師隊伍的培育,提升教師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花樣跳繩的發展,在全民健身領域推動花樣跳繩運動的開展,營造全民跳繩的體育文化氛圍;進一步活躍花樣跳繩的競賽環境;在教會、勤練、常賽的理念下開展花樣跳繩的教學工作;以“一校一品”為契機,構建以花樣跳繩為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等五個方面開展花樣跳繩的推廣工作,進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