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艷(甘肅:東鄉族自治縣趙家鄉趙家小學)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深入落實,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目標方面還是在教學模式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化,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通過多種有效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的狀態下開展學習,進而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創新化的教學方法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了課堂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多媒體教學。本文就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相關措施進行詳細探討。
興趣是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最為重要的推動力量,學生如果能對寫作學習產生濃厚興趣,那么其寫作質量和寫作效率相應地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也需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地進行調動,促進學生的寫作質量有效提升。首先,教師應有效地將寫作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依托熟悉的情境體會生活、感知生活,進而在寫作中有意識地融入自身的情感。其次,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作文主題中的關鍵點,使學生能夠對寫作主題背后所蘊藏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促進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一步發揮想象力,實現提高學生自主創作能力的目的。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日常寫作訓練的時候,還需更多地贊美學生、鼓勵學生并且認可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切實強化學生的寫作欲望,使得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自信心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猜猜他是誰”寫作內容時,就需引導學生結合學習抓住本次習作內容的特點,對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人加以介紹,并且有順序地將其描述出來,讓班級中的其他學生猜一猜“他是誰”。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培育學生寫作興趣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有效形成。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幻燈片,幻燈片可以呈現班級中一些比較有特點的人物,也可以呈現一些對這些人物的描述,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先對本節課的寫作內容產生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針對身邊的同學以及教師進行觀察,并且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語言描述。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把學生的發言轉化成一段話,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理順寫作思路,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將課堂上所收集的寫作素材轉化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將視角有意識地、自然而然地融入寫作中,使得自身的寫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和強化。
小學生年齡小,普遍存在社會經驗缺乏的問題。因此他們在實際寫作中,也普遍存在視野狹窄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可以應用的寫作素材十分有限,頭腦中缺少必要的概念。對此,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合理應用多媒體中豐富的寫作資源,讓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寫作素材進行多樣化的挖掘,有效地豐富寫作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寫作信心,促進學生寫作質量的提升。
以“我的植物朋友”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在讓學生對其植物朋友進行描寫時,就需引導學生抓住植物朋友自身的特點,有順序地進行介紹,并要能夠保證介紹內容的有趣生動,寫清楚自己感受到的以及觀察到的內容。但是,小學生由于觀察能力和寫作經驗都還十分有限,因此,很難做到寫到位,要想讓他們寫好作文,難度較高。為了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植物的圖片、幻燈片以及視頻等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為學生介紹多媒體中所呈現的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長習性等,使得學生能夠有效地開闊寫作觀察視野,實現對學生的寫作想象力進行啟發的目的。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生活中,你都有哪些植物朋友?”要求學生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植物,借助網絡以及書籍等相關渠道,對這種植物的各方面信息進行搜索收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幾位學生認定的植物朋友,現場利用多媒體設備查找相應的信息,教會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正確方法,讓學生在獲得寫作素材的過程中能夠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有效發展其寫作能力。
小學生在進行寫作學習的過程中,情感表達方式欠缺是最突出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很多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缺乏真情實感的問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寫作主題很多小學生都缺少親身經歷,因此他們在寫作中很難自然地融入自身的情感。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借助創設寫作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借助多媒體進行寫作情境的創設則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手段,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依托特定的情境,身臨其境地感受寫作主題,進而產生真情實感,并且借助寫作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文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我來編童話”寫作內容時,就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展開想象進行童話故事的創編。教師在引導學生創編童話故事時,要提醒學生關注故事情節的六要素,包括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相關的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等幾個方面。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將“森林超市”以及“啄木鳥”的詞卡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思考:“在森林超市之中,啄木鳥會做一些什么以及說一些什么?”之后教師還可以將“小河邊”以及“玫瑰花”的詞卡粘貼在黑板上,繼續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這樣的情境背景之下,又會有哪些與啄木鳥有關的故事發生?啄木鳥會做些什么?又會說些什么?”要求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之后小組合作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就能夠依托充分的交流有效地豐富自身的思維,進而實現調動寫作情感的目的,使得學生的表達真正地具有內容。高質量的交流以及互動能夠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在學生互相溝通的過程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背景音樂,促使學生能夠在濃郁的寫作氛圍之中發揮想象力,充實作文內容,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寫作過程中。
以往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教學評價滯后的問題,使得學生對作文學習失去期待。為了使得上述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就可以嘗試合理地應用多媒體設備,以有效提升作文評價的效率和質量。
以教學“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寫作內容為例。在學生結束作文寫作的基礎上,教師在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評價的環節,可以要求學生將寫好的作文上傳至多媒體平臺,班級學生可以互相閱讀其他同學的文章,并且在持續交流和溝通中,使得自身的寫作短板能夠得到有效彌補。學生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適度地評價其他學生的文章。教師也可以依托多媒體技術線上批改學生的作文,這能夠有效提升批改效率,而且,學生在寫完作文之后,也能夠及時獲得教師的反饋。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文,推薦優秀作文給班級中的其他學生進行賞析和學習,使得班級同學相互影響,實現寫作能力的共同進步。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較強的工具性特征,也具有較強的人文性特點,其不僅在文章的選材以及語言方面呈現出豐富性以及多樣性,在主題內容和反映年代等等方面都極為豐富。在語文教學中,作文、閱讀以及基礎知識等方面的教學內容不僅相互補充,而且體現了相互影響的特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者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不僅互相帶動、互相促進,而且也具有相得益彰的特點。因此,教師也需在寫作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做好對學生的閱讀教學工作,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
以教學“神奇的探險之旅”寫作內容為例。很多學生一開始面對這一主題的時候都感到無話可寫,為了使這一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他們呈現一些經典的探險主題作品,充分利用網絡中蘊含的豐富閱讀資源,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一些優秀的書籍以及作品提供給學生讓他們閱讀,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更多優美的句子和寫作素材,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此類文章的寫作方法,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擁有明確的寫作思路,做好文章的構思。而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也應有意識地依托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素材,讓學生在日常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寫作材料的積累。當然,教師在為學生進行閱讀書目推薦時也應注意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閱讀水平,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閱讀材料的推薦,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拓展寫作思路,強化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如今,科學技術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產、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語文教師也需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學習實際情況,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多媒體技術。借助多媒體技術,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寫作學習的積極性,切實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