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嘯巖(江蘇: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實驗小學分校)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素養顯然成了衡量人才素質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為在新時代背景下為當代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與質量便成了現代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工作與關鍵任務。但就目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情況來看,以教定學、忽視差異等“一刀切”現象與問題的存在正嚴重阻礙著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精準性的增強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發展。因此,為有效改善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本文以分層教學為革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形式的抓手,對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有效做法展開分析。
合理對學生分層是展開分層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前提。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來說,對學生分層并不能夠僅以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與水平為依據進行片面的分層,而是要綜合多種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從多個維度、多個層面上制訂學生分層標準,以此更好地保障學生分層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以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為例,如在引導三年級小學生學習“用鍵盤打字”一課時,教師就可在對學生分層前為學生布置用“‘金山打字’打出古詩《憫農》”的課前學習任務,并讓學生在自主完成任務后在線上進行提交。由此,教師便可以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分層。
首先,A層學生為在5min之內準確無誤地打出《憫農》詩文,且對信息技術課程抱有較強學習欲望與興趣的學生。A層學生總數占全班人數的20%。
其次,B層學生為在8min之內打對《憫農》古詩85%以上,但鍵盤使用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B層學生總數占全班人數的60%。
最后,C層學生為在15min以上完成《憫農》一詩,但正確率遠低于50%以下的學生。C層學生總數占全班人數的20%。
在按照以上分層標準對學生初步分層后,教師還需結合學生“認識鍵盤”“駕馭鍵盤”兩課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層次進行細化處理,以此為分層教學高效穩定地開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還需認識到學生的層次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具體目標與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動態化分層。
學習目標的分層與學生的分層是相互聯系的。在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后,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就要緊隨其后展開學習目標的分層設置。可根據教學內容與要求將學習目標分成基礎目標、提高目標以及拓展目標,并以目標為基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實現。
以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第一課“初識‘WPS文字’”為例,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與重難點,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便可為ABC三層學生設置如下分層學習目標。
第一,指向C層學生的基礎目標。
認識WPS文字的窗口組成,掌握啟動與退出WPS文字的方法;
運用搜狗輸入法在WPS文字中打出自己的名字;
用“文檔1”命名文檔并保存。
第二,指向B層學生的提高目標。
認識WPS文字的窗口組成,掌握啟動與退出WPS文字的方法;
用搜狗輸入法在WPS文字中打出駱賓王的《鵝》,并將標題調整為宋體四號加粗,正文調整為宋體小四,作者與年代調整為黑體小五;
用“駱賓王——《鵝》”為命名文檔并保存。
第三,指向A層學生的拓展目標。
認識WPS文字的窗口組成,掌握啟動與退出WPS文字的方法;
用搜狗輸入法在WPS文字中打出王安石的《元日》,并將爆竹圖片插入文檔之中。將標題設置為紅色發光藝術字,正文設置為黑體三號,文檔基本版面設置為居中、1.5倍行間距;
用“[宋]王安石——《元日》”命名文檔并保存,上傳至云文檔中。
在為ABC三層學生設置學習目標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在綜合考量與把握學生水平素質的基礎上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為學生設置層層遞進的學習目標,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學習內容、所探究與解決的問題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實現。
在對學生、學習目標進行合理分層之后,教師就要對學生做出不同的教學指導與教學輔導,以此更好地引領學生完成既定的分層學習目標。
如在“玩轉微信交流”一課中,教師就可在為學生布置不同學習目標之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首先,針對信息能力與水平相對較低的C層學生,教師可采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以生活化問題“老師與家長們通常會采用哪種方式溝通?如果想在線上和朋友聯系溝通,你們會選擇哪種方式?”調動C層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微信”這一軟件的探究欲望。并將微信的使用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玩轉微信”,掌握用微信與朋友線上交流的方法。其次,針對信息技術水平尚有提升空間的B層學生,教師則可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指導。為學生布置“添加好友,并在微信上與好友交流,在朋友圈中發布不同消息”的學習任務,讓B層學生通過自主摸索、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正確使用微信軟件的方法。最后,針對信息技術水平較高、微信使用頻率較高的A層學生,教師則可采用探究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主歸納總結的方式將自己使用微信的經驗、微信交流的小技巧梳理出來。并鼓勵學生通過上網搜索資料信息的方式認識微信的實用價值與微信在多個領域、行業中應用的意義,以此更好地深化學生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感知感悟,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根據學習目標的多元性與多樣化,教師還需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以此讓學生的學習思路、學習方向更加清晰,促使學生更為精準、有效地展開深度學習,得到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個性化發展。
如,在教學“插入表格”一課時,教師便可為ABC三層學生布置如下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教師分層化教學指導的輔助下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從而實現信息技術素養的穩定發展。
首先,為C層學生布置基礎性較強的學習任務。
【任務一】觀看教師的教學演示,在WPS文字中插入一個3×5的表格。
【任務二】跟著教師的演示在3×5的表格中插入1個行與1個列。
【任務三】刪除表格中的1個行或1個列。
【任務四】調整表格的行高與列寬。
通過完成上述四個基礎學習任務,C層學生便掌握了制作表格、插入表格、調整表格的方法與技能。在此之后,為更好地深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印象與記憶,教師則可為學生提供十分鐘左右的自主練習時間,讓C層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實踐練習的方式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內化,為其學習進階夯實基礎。
其次,為B層學生布置提高性學習任務。
【任務一】在WPS文字中制作自己本學期的課程表。
【任務二】在表格中打出每節課的上課下課時間。
【任務三】調整所制作課程表的行高與列寬,提升表格的美觀性。
通過完成上述三個提高性學習任務,B層學生不但掌握了制作表格、增加或刪除表格中行或列、調整表格行高與列寬的方法,其在用表格制作自己的課程表的過程中,也認識與領會到了信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與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也會受此影響而得到增強。
最后,為A層學生布置拓展性學習任務。
【任務一】用表格梳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幾種算式情況的運算順序。
【任務二】在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表中添加分數、小數的四則運算。
【任務三】修飾所制作的表格,并將其打印出來。
通過完成上述三個拓展性學習任務,A層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認知水平便會在制作四則運算順序表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發散與提高。這在無意中便驅動了學生跨學科、跨領域的高效學習,不但信息技術能力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其信息技術素養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提升。
評價在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上所起到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為更好地增強小學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水準,提升學生分層學習質量,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也要在不同層次學生完成不同學習任務、實現不同學習目標之后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評價。
一方面,要以增強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自信為目的實施激勵性為主的分層教學評價。對于A層學生,教師可采用競爭激勵的方式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良性競爭中學會取精去糟、揚長避短;對于B層學生,教師可采用情感激勵的方式進行評價,讓學生立下進階、進步的決心,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對于C層學生,教師可采用表揚激勵的方式進行評價,通過挖掘學生閃光點的方式,讓學生相信自己是有無限發展潛力的,并樂于向好發展、朝好進步。
另一方面,則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實施發展性的分層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信息技術作品或作業,教師可以柔性評價語言取代“優良差”與分數等硬性評價語言。如,在“畫城堡”一課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便可以“繪畫高手”“Scratch能手”“電腦高手”“創意城堡”等名稱評價學生的作品,并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或情感激勵,讓學生在教師的表揚與同伴的鼓勵中向更高層次努力、進步。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時代的穩定發展,社會與時代對人才信息技術素養與信息技術能力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為讓小學生形成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實現個人終身發展的信息技術素養,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就必須抓緊小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利用分層教學法將因材施教理念深深地植根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之中,以此進一步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與科學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