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飛
(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 100084)
“十四五”規劃提出,我國需走數字化發展之路,加強對數字經濟的建設,實現我國各行各業的產業化和數字化,并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全方位提升數字技能,以實現其在各行各業的全面覆蓋。新時代,傳統出版社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適應時代發展潮流,依托于自動化技術守正創新,才能走上高質量的出版發展之路。融合出版主要是指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以及多媒體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除了具備基礎的閱讀功能之外,還具備一定的圖文、翻譯、互動功能,實現了傳統圖書資源的立體展示。因此,需發揮出各媒體資源的優勢和價值,實現取長補短,以滿足讀者的線上線下閱讀需求,比較具備代表性的如電子圖書、H5 頁面和紙質圖書等。
作為我國文化傳播的重要人員,圖書編輯人員首先需要扛起文化責任,這需要其本身具備文化自覺。需要基于我國民族文化傳播角度,發揮出在社會輿論和文化上的引導作用,扛起對文化傳承和推廣的重任。總的來說,出版社的編輯責任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充分了解作為編輯工作人員需要肩負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圖書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對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過程進行記錄,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成果進行傳播的重要媒介。因此,圖書編輯工作人員需要基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整個出版行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以及文化傳承提供精神層面的支持。二是加強對文化創新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基于我國當前時代文化背景展開進一步的文化創造,在社會的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實現整個社會價值理念的重構,并積極引導受眾在行為和思想上做出理選擇,全方位提高自身對不同文化的敏感性以及鑒別能力和欣賞能力,需基于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文化需求,將我國各行各業的科技成果和前沿技術實現與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全面融合,并將世界文化遺產轉變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驅動力,推動我國文化存量得到豐富。
我國作為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的文化大國,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立根之本,是彰顯大國本色,保障精神血脈得到延續的重要載體。因此,作為圖書編輯工作人員,需要承擔起維護文化安全的責任,積極主動地捍衛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守住文化傳播這一陣地,并在圖書編輯過程中主動引導正確的輿論發展方向。
在進行圖書編輯時,需要將圖書編輯與社會效益融為一體,并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展現出自身為社會服務的作用和價值。基于廣大受眾的思想和精神需求角度傳播正能量文化。通過進一步弘揚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守住我國規定的與出版相關的政策和原則,對文化信息進行嚴格審查和篩選,努力增強我國在國際文化中的影響力。
2008年,我國公布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規定,其中明確指出,責任編輯主要是為了出版社確保出版物質量符合出版要求,專門針對需要出版的作品內容進行審核,并在其中署名。通過這一定義可以了解到,圖書編輯在進行圖書出版時,其發揮的作用和價值十分突出。在很多傳統的出版社單位工作過程中,策劃和圖書編輯二者沒有明顯區分,也就是大多數的編輯還需要承擔策劃工作,而基于出版融合這一背景下,出版社應真正地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需全方位突出編輯的擔當和責任,優化其職業素質,才可以全方位增強出版社的綜合發展實力。
相關數據信息表明,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高達9.89 億,互聯網普及率也達到了99.7%。目前我國互聯網覆蓋面積得到全面擴大,廣大受眾接觸媒體的方式也出現了顛覆性變革。2019年,我國圖書出版總量為224 762 種,相較于2018年同比下降9.04%,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國圖書出版社行業存在著嚴重的優化選擇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書出版行業的高速發展,圖書市場供大于求,因此將圖書做好,成為暢銷產品,發揮出更大的長尾效應,并以不斷地迭代更新為讀者帶來更為豐富多樣的閱讀服務和閱讀體驗,已成為未來出版社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是需要牢牢守住責任意識這一關口,確保內容輸出導向的正確性,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融合出版時代的全面來臨,自動化技術的普及,為我國的出版行業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出版途徑。在圖書編輯工作常規策劃以及內容加工過程中,要發揮出這些技術的作用,也不可以放棄傳統出版的優良傳統。因此,編輯工作者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明確我國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在實踐中牢牢守住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內容輸出的正確性。二是要牢牢守住質量關,嚴格遵守三審三校原則。質量為圖書出版行業發展的生命線,不管圖書出版的產品形態是什么,編輯工作人員都需保障嚴謹的工作態度,嚴格依照我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以及我國相關標準和要求,對選題認證制度進行嚴格貫徹落實,牢牢守住質量這個關口,將內容、知識、語言、技術等層次上的差錯直接消滅在源頭,創造出內容和形式更為優質、符合讀者需求的優秀出版物。三是需要牢牢守住職業道德品格,在圖書出版這一專業領域中,編輯工作人員需要明確自己作為文化傳播人員的道德準則,保障圖書出版行業輸出優質圖書,搭建起讀者和文化傳播事業之間的橋梁,做好把關者。同時,圖書編輯雖然說是雜家,涉及知識面寬廣,但同時也需要有專業的個人研究方向,只有這樣,在進行圖書出版市場調研、選題策劃時,才可以較高的專業敏感度,搭建起與讀者的溝通橋梁,未來也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最終策劃出來的圖書產品能夠真正地符合市場發展需求。因此,編輯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自身學術能力的培養。對于編輯工作者來說,學術能力還表現在是否具備深刻的作品內容理解能力,以及內容質量把關能力。
融媒體技術主要指的是將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依托,對圖像、文字和聲音進行全面處理,讓這些存在于虛擬空間的抽象信息,變為用戶可感知、可交互的信息。當代圖書編輯工作人員需要完善自身的知識架構體系,在全方位增強圖書編輯業務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了解數字網絡技術,并自覺參與各類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內容培訓,了解數據采集、視頻制作以及圖片處理等現代化技能,成為兼具圖書出版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圖書編輯需要加強對互聯網思維的運用,了解大數據分析技術的作用和價值,在海量數據信息中尋找真正具備價值的有用的信息,運用在后續的選題策劃和目標市場定位中,確保信息篩選的嚴肅性。首先,在圖書選題方向確定上,編輯工作者需要運用詞頻去分析目前我國社會和媒體的熱議詞條,幫助圖書出版獲得更多的熱議詞匯,掌握讀者真正關注的民生問題。其次是在確定撰稿人時,編輯工作者需要加強對作者多方信息的獲取,例如作者的創作手法、在專業上的特長、過往作品銷售情況,形成更為完善的作者信息庫,并從中選擇最符合當前圖書出版單位發展方向的目標作者。最后就是在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上,編輯工作者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受眾的合理分類,方便在后續的選題策劃過程中真正地滿足目標讀者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圖書服務。
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為導向,出版社需要加強對編輯的鼓勵和引導,加強對產品內容資源的深度挖掘,參與到各類產品形式的創新工作中去,以確保內容可以在不同的終端進行展現,跨平臺宣發。同時,依照圖書所著內容以及讀者需求定位,選擇合理的產品呈現模式,以彌補傳統圖書出版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可以基于內容+需求、內容+服務等不同途徑,運用統一內容的不同產品呈現方式,例如通過運用二維碼識別技術、VR 技術、數字技術,為產品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展現渠道,取得1+1 >2 的宣發效果。同時,在決定策劃時,主管單位和圖書編輯工作人員需要針對圖書內容和產品形態進行探討和分析,一同參與到設計工作中去,針對除紙質線下圖書出版之外的各類數字化圖書產品,包括有聲讀物和動漫視頻等,依照其類型的不同進行分類,使得產品產業鏈得到延伸,進一步增加其增值內容,以實現讀者、平臺、傳播媒體、作者之間的有效互動。舉例來說,人民出版社在《政府工作報告2021》出版時,不光制作了紙質版的圖書,還配套制作了《政府工作報告2021 視頻圖文版》,在其中增設了視頻二維碼、名詞解釋、圖表延伸閱讀等多方面內容。同時,還出版了《政府工作報告》電子書以及相應的有聲讀物,在不同的網絡平臺中進行同步上線,獲得了非常可觀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廣大受眾的廣泛好評,可以稱之為我國在融合出版時代的一次成功嘗試。依照選題類型的差異性,出版社和編輯在選擇產品形態、為其提供技術支持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舉例來說,可以圍繞我國的重大時間節點、我黨頒布的各類重大理論,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題材,選擇主題式出版模式,這是各個出版單位在未來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可以通過對先進科學技術的有效運用,構建層次不同的立體化出版格局,為廣大受眾提供嶄新的知識服務產品和服務模式,真正適應當前社交化的發展潮流,鼓勵和引導全民進行閱讀。舉例來說,少兒出版社可以將優質兒童文學作品進行進一步改編,變為舞臺劇進行線上分享,實現與線下表演場景的全面貫通,增加圖書內容銷售的流量。又如,對于教材類出版社來說,可以依照學科特征以及我國教育領域的真實需求,以一種讀者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現出學習內容,提供更多的數字化教材,并在其中增設智能化交互服務功能。除此之外,出版社和圖書編輯還需要關注產品宣傳和產品推介,展現出門戶網站、新媒體平臺的價值和優勢,以其廣泛的流量為基礎與讀者進行深度互動,保障目標客戶定位的精準性,并形成立體化的宣傳網絡格局,提升經濟效益,并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同時,為進一步挖掘出版行業的全新經濟增長點,出版社和圖書編輯也還可以延伸和開發更多與圖書內容相關的衍生品。例如,可以在圖書出版之后,為目標用戶提供知識講座,定期開展主題沙龍或是開辦衍生展覽,為讀者提供知識的綜合性服務。
綜上所述,新時期,融合出版時代全面來臨,圖書編輯工作人員的責任和擔當可用兩個詞語來概括,即“篤守正道,以新制勝”。篤守正道主要指的是需要具備老一輩編輯的優良傳統,以新制勝是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發展潮流,擁抱新媒體,善于思考,保障其專業能力的扎實,學習各種新技術、新理念,不斷完善編輯思維邏輯模式,成為一個在出版社行業中發光發熱的優質編輯工作人員,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者,以及圖書出版優質內容的把關者和為社會受眾提供文化服務的運營者,為我國融合出版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