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月
(銅仁市融媒體中心,貴州 銅仁 554300)
在融媒體時代下,地市級電視媒體的外宣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對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不斷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能力,并且不斷發掘本地的特色資源,借助多種傳播方式擴展新聞內容的宣傳范圍,從而保證外宣工作的效果。
地市級電視臺外宣工作的高效開展,可以使得當地的人們和其他地區的居民了解到更多關于本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吸引全國人民對于當地發展的關注,由此全面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同時,在外宣工作開展時,當地的居民也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本地的社會資訊,從而在相關平臺上和互動軟件上加強交流互動,使得本地人民群眾的關系更加融洽。
在地市級電視臺開展外宣工作時,會將當地的文化特色和具有特點的旅游景點進行適當的宣傳,并且通過視頻的形式以及與語言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將當地的特色地點進行有效展示,同時電視臺在宣傳期間也會大力傳播身邊的好人好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當地的形象,使得全國人民對于該地的了解度和關注度更高。在此情況下,在電視臺和當地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后,就能夠增加當地的客流量,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從而增加當地服務業的日常收入,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我國地域遼闊,包含56 個民族,在各個地區、不同地點的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文化特色都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地市級電視臺開展相關外宣工作時,就可以針對本地的資源特色進行深入的挖掘,從而在外宣工作開展過程中,將當地特色有效地融入相關的新聞內容和播放的視頻中,由此突出本土特色,增加受眾的記憶點,提升當地的知名度。
例如,在我國貴州銅仁,土家族花燈戲是非常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一項文化活動。該區域的電地市級電視臺在進行外宣工作時,就可以將這一項內容和主要的演出形式以視頻的形式播放出來,從而讓人們感受到地域的特色活力,讓跳花燈成為銅仁的一張名片[1]。并且在發掘本地資源的過程中,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從不同的層面進行分析。
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針對當地人們日常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人文情懷、歷史背景,以及建筑風格和節日的活動等各項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并且以此為出發點,有效地整合當地人們的傳統生活特點。在收集到較為全面的信息內容之后,工作人員可以將當地的變化、以往的生活方式與現階段的生活方式進行有效對比,從而讓人們在觀看新聞的過程中形成較大的反差感,加深人們的記憶。同時,不同的地區在不同節日期間也會開展一些較為重大的活動。對此,在進行外宣新聞策劃時,也可以基于節目的時間段進行考慮,針對節日活動開展前、開展中和開展后制定不同的宣傳規劃。地市級電視臺在進行外宣策劃工作時應該保持獨特性、創意性和發展性。獨特性就是不斷地挖掘本地的資源內容;創意性就是針對不同時代的當地文化變革進行有效的對比,從而加深人們對于當地的思考和了解;發展性就是將當地的后期規劃以及城市建設目標進行有效融合,從而讓當地的居民感受到本地的發展方向,以此促進政府與當地人民群眾合力創新。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我國媒體行業發展和創新過程中,對于相關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更加嚴格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對此,在地市級電視臺開展外宣工作時,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記者的從業能力,從而保證相關的宣傳工作和宣傳內容的質量[2]。在提升電視臺記者能力的過程中,需要從全面型、復合型、專業型記者這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其專業性的主要內容是保障記者的專業素養,使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超強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素養;而全能型的記者則需要保證記者能夠有效地完成自身的工作,并且在其他領域記者人員較為缺乏的情況下,也能夠立刻進行支持和幫助;復合型的記者需要考量的方面較多,其中包括記者的專業能力、新聞編輯能力以及整體的專業發展能力等各項內容。在提升記者能力的過程中,不僅要明確記者現階段的工作情況,還需要針對后期的外宣工作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全面增強記者的業務素養和競爭力,由此保證記者能夠適應外宣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我國肇慶市廣播電視臺開展宣傳工作時,就非常注重記者隊伍的鍛煉。例如,在進行大型活動時,肇慶市廣播電視臺推出了相關的特別節目。在節目進行的過程中,需要調動新聞、綜藝、技術、手機臺等多個部門的力量,從而使臺內的所有記者都能夠針對統一的方向進行努力,運用自身的工作經驗進行有效的討論,從而保證節目的高效進行。肇慶市2019年春節春運“暖流行動”開展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報道,臺內的多路記者和主持人分別被派到了不同的市區進行直播[3]。大型節目的舉辦,不僅需要項目管理人員有著較強的職業素養和管理能力,還需要臺內的各個記者和工作人員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能夠針對不同突發性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因此,在外宣工作開展時,記者的實際工作能力對于整體的外宣工作開展情況、開展質量以及最后的開展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地市級電視臺開展新聞宣傳工作時,如果僅由自身平臺進行內容的傳播,就會導致覆蓋面積窄、傳播范圍有限的情況。對此,為了保證宣傳效果,覆蓋更多的地域,地市級電視臺可以借助央媒和省媒平臺進行有效的播放,從而擴大報道內容的覆蓋面積和整體的影響力。由于中央電視臺是面向全國和全球的極具權威性的宣傳平臺,所以覆蓋的宣傳面積較廣,接收到的人群也較多。對此,在地市級電視臺進行外宣策劃時,可以與中央電視臺進行溝通,在保證宣傳內容的準確性和合理性之后,可以在央視各個頻道、平臺進行播發。例如,2019年,我國中央電視臺推出了大型宣傳片“大美中國”,該宣傳片覆蓋范圍廣、內容豐富,地市級電視臺可以對宣傳片的主題和實際的宣傳內容進行分析,從而針對當地的特色內容以及風景進行整合,由此形成與之相對應的中國風貌宣傳片。在制定好相應的宣傳內容之后,地市級電視臺就可以主動與中央電視臺進行對接,共同做好“大美中國”宣傳片的錄制,從而全面提升地市級電視臺的宣傳效果,真正做好地方“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宣傳工作。
桂林市電視臺在進行外宣工作時,重點學習了廣西電視臺的外宣方式,從而提升了桂林市電視臺外宣工作效果。桂林市電視臺在開展日常工作時,會針對本地的社會情況以及當地的特色風貌在電視媒體上開展公共外交。其外交主要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為面向人民群眾之間的外交,其主要的宣傳主體為社會群眾,另一方則為電視媒體。在進行電視外交和其他信息渠道的外交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就是宣傳新聞的整體質量和具體內容。其二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覆蓋范圍較廣,并且所傳播的內容涵蓋信息較多。同時,電視臺方面的公共外交也是我國實施總體外交戰略必不可少的一環。對此,桂林市電視臺在開展相應的外宣工作時,不僅關注到了當地特色的有效傳播,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還從國家發展的層面上,針對外宣工作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細致的規劃。桂林市電視臺在開展相關外宣工作時,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其一,主要是對外宣傳時期;其二,是對外傳播時期;其三,是以電視外交為主的時期[4]。經過這三個時期的宣傳,全面地提升了外宣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全面性,使得電視臺的工作人員能夠針對外交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并且全面地提升了記者的工作能力,培養了更多復合型的新聞人才。
1.對外宣傳
桂林市電視臺在對外宣傳時期,主要針對電視臺的業務內容和理論體系這兩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首先,桂林市電視臺在外宣節目的設置和調整的過程中,主要針對欄目的內容和播出時間進行了再次的優化,并且調整了外宣項目中的播出版面,增加了新聞欄目和新聞播出量,整合了外宣頻道的整體新聞資源。在桂林市電視臺開展外宣工作時,也會重點考量桂林市電視臺的宣傳內容,由此增強了宣傳內容的多元化。在這一系列內容的調整和革新下,可以發現,桂林市電視臺在進行外宣工作時,針對其業務的主體以及報道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更加細致的調整和設置。
其次,在對外宣傳時期,為了擴大宣傳內容的影響面和覆蓋面,桂林市電視臺與桂林市所轄的區縣融媒體中心、上級媒體等進行了合作,共同探討創新更加先進的宣傳途徑,全面地擴大了桂林市電視臺的宣傳范圍,使得對外宣傳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最后,在桂林市電視臺對外宣傳期間,針對其理論方面也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創新。在理論的優化過程中,主要從外宣思想的確立、外宣角色的轉變以及外宣理念的創新這三個層面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其外宣的思想主要從宣傳層面發展到傳播層面,使得外宣工作的開展和具體項目的進行,能夠更加適應傳播對象的心理需求,從而擺脫以往較為單調的宣傳,發展成為覆蓋范圍更大、靈活性更強的傳播。在外宣角色的轉變上,主要將桂林市電視臺作為對外宣傳的主體,從而實現了跨區域傳播者到跨國界傳播者的身份轉變[5]。并且桂林市電視臺在開展相關外宣工作時,不僅關注到了社會群眾的實際需求,以及現階段所要提倡的最新理念,還針對我國的戰略背景進行了全面分析,從而實現了整體身份的轉變。在外宣理念創新這一層面,桂林市電視臺為了擴大宣傳的影響范圍以及影響力,會依托品牌欄目進行傳播,由此使得電視臺與各個影響力較強的品牌進行合作,形成了雙贏的局面。
2.對外傳播
在對外傳播時期,為了保證宣傳工作的有效性,能夠使得受眾群體了解到更多關于廣西桂林地區的內容,加深群眾對于桂林市電視臺的記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其一,在桂林市電視臺進行宣傳工作時,相關新聞工作者協會針對當地的受眾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明確社會受眾的實際需求,精準地進行國際傳播。其二,尋求共同的價值觀,添加人文思想和社會歷史背景等各項內容。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在各個地區發展的過程中,文化也是促進城市建設的核心。對此,在進行外宣工作時,桂林市電視臺主要對傳播地域文化這一項內容進行有效的規劃,從而牢牢地把握住以文化塑造地域形象這一核心,由此擴大了外宣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其三,進行本土化的實踐操作,針對本土的資源進行有效傳播,從而突出本土的特色,由此加深人們對于這個地區的記憶。在進行本土操作時,桂林市電視臺不僅針對現階段較有影響力的因素進行規劃,還不斷地進行反思和創新,使其能夠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自身的文化觀點,保證外宣工作的實踐態度,由此提升了宣傳工作的影響力和實效。
3.電視外交
在電視外交時期,主要是通過增加新穎的新聞內容和社會時事來吸引受眾群體的關注,由此逐步地提升外宣工作的質量。在進行電視外交時期,主要采取了以下兩個途徑:第一種途徑為記者的采訪與交流。記者實地采訪并且及時地傳輸到演播廳的過程,可以有效地提升新聞信息的時效性,使得受眾群體可以在發生新聞事件后就能夠在電視臺進行相關信息內容的實時觀看,由此保證了電視臺新聞內容的及時性。第二種途徑為廣播電視新聞的制作與傳播。在第二種途徑中,對于新聞的質量以及內容的準確性有著更高的要求。在進行新聞內容制作傳播時,需要將實際的社會新聞以及電視臺需要宣傳的內容以畫面、聲音或者文字、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但是整體的內容需要有效地濃縮,以此保證電視臺新聞的整體質量。對此我們可以發現,在電視外交時期需要重點提升兩方面,其一是宣傳工作中相關記者的表達能力,其二是相關新聞內容的整體質量。
綜上所述,在地市級電視媒體開展外宣工作時,必須保證新聞質量以及新聞內容,并且在明確受眾的主要需求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之后,有效地調整和優化新聞宣傳的關注點,在不斷擴展宣傳范圍的情況下,提升外宣工作的實效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