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實驗幼兒園 唐 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庇纱丝梢姡逃?、生活及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生活具有教育的意義,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而生活教育源于社會、源于自然。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我深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敏銳的洞察力:我時刻關注幼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善于捕捉幼兒的“哇時刻”。本文聚焦中班課程活動“送你一朵小棉花”,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為準繩,把握自然生活所蘊含的教育契機,促使教育主題與游戲形式有機融合,同時鼓勵幼兒多思考、多觀察、多表達,充分體驗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進而有效發揮生活化課程所彰顯出的教育價值。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是由棉花制作而成的,對于棉花,幼兒知道它像天上的云朵一樣白白的、摸上去軟軟的,還可以做成衣物和被子……可是棉花和菊花、桂花一樣也是一種花嗎?它生長在什么地方?在哪個季節種植?棉花的生長過程又是什么樣的?想象無界限,充滿童趣的美好時光自此開始——我們的棉花探索之旅正式起航!
棉花對于我們成人來說并不陌生,但幼兒因年齡尚小,對棉花的認知經驗較為淺薄。一次晨間談話時,幼兒根據已知經驗自主展開了一場有關“棉花知多少”的討論會,“糖糖老師,棉花是在哪里生長的?”“棉花是一朵潔白的花嗎?”“媽媽告訴我,棉花白白的、軟軟的,能做衣服、口罩、鈔票……”幼兒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自己關于棉花的已有經驗。
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可以給孩子們幾把鎖匙,讓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庇變簩γ藁ㄈ绱烁信d趣,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機。于是,“送你一朵小棉花”的主題活動在中一班拉開了帷幕。
首先,有效利用家長資源可以讓教育活動事半功倍。幼兒帶著滿滿的問號,化身為“大偵探”與爸爸媽媽一起通過查找相關書籍、搜索網絡視頻和圖片等方式獲取有關棉花的知識,并將收集到的知識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呈現在閱讀區。在區域游戲中,幼兒會兩兩結伴一起探尋關于棉花的“小秘密”,這一過程不僅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品味到了棉花的獨特魅力。
其次,家園合力可以有效萌發幼兒的探究興趣。由于幼兒對棉花的認識比較模糊,尤其對于城里的幼兒來說棉花比較少見,他們基本都是靠成人的直接灌輸或網絡途徑來了解棉花的基本特征,對于棉花的形狀、生長過程、用途等都處于粗淺認識的階段。因此,我們鼓勵家長帶領幼兒通過網絡搜索、觀看視頻及閱讀相關書籍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探究棉花的特征,并與小伙伴分享自己與爸爸媽媽共同搜集到的知識,這一過程大大提升了幼兒探究棉花的興趣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交往能力,這也正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提出的“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良好學習品質的印證。
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熱心的家長還從網上購置了棉花種子并帶到班級中,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直觀了解了棉花種子的基本特征;接著幼兒建議將棉花種子種在班級自然角中,以便隨時觀察它的生長過程。由于種子生長成棉花苗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于是我運用網絡視頻、圖片、故事等多種方式與幼兒共同了解了棉花“種植—生長—采摘—加工”的一系列過程。同時,我鼓勵幼兒將棉花種子帶回家種植并觀察其生長過程。
一次,濱濱抓破了自己腿上被蚊子咬的包,我帶他去醫務室請保健醫生幫忙消毒。濱濱看到醫生手中的棉簽及醫用器皿里的棉球時頓時眼睛發亮,他問我:“老師,這個棉簽和棉球是不是用棉花做的?”我沒有立刻回答他,而是把問題拋給他:“你猜猜它是不是用棉花做的?”回到教室后,濱濱和小伙伴討論起了棉花、棉簽、棉球之間的聯系。我們成人都知道“醫用棉球就是用棉花制作的,原棉經過剔除夾雜物、脫脂、洗滌、干燥、整理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蘸取酒精后就具有了神奇的療效”。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我們邀請保健醫生進班為幼兒現場演示了醫用棉球的使用方法,保健醫生告訴幼兒用棉球蘸取酒精涂抹于創口周圍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防止傷口感染。
幼兒的學習源于生活與自然事物中。上述案例完美貼合生活,我們可以發現保健醫生的現場示范正好滿足了幼兒對棉球的好奇心,從而在探索棉花作用的基礎上延伸出醫用棉球的神奇效用,提升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雙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幼兒與棉花對話,聆聽棉花的聲音,與創意邂逅,勾勒出一幅幅童趣且靈動的美術作品,例如《棉花朵朵開》《可愛的小羊》《月亮棉花創意》等。幼兒置身于無限創意帶來的神奇魔力中——棉花化身成一只只可愛的小綿羊,在美麗的大草原上吃青草;棉花又變成一朵朵白白的云朵,與月亮一起捉迷藏……
中班幼兒能根據現有材料嘗試進行多種游戲活動,在案例“遇見棉花、遇見創藝之美”中,我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在美工區投放了適宜探究且易于創作的美術材料,為幼兒提供了創造與想象的時間與空間。幼兒兩兩合作,通過觀察、討論、想象、創造等多種方式,巧妙地運用棉花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美術作品。聚焦式主題活動增進了幼兒交往與合作的機會,提升了幼兒探究與發現的良好學習品質。
如何讓生活化課程彰顯有效教育價值?如何在實踐探究中讓幼兒習得良好的學習品質?以“送你一朵小棉花”為例,在接下來的課程活動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中班幼兒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已具備極強的探究精神,在一日生活中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及生活經驗進一步深挖某件物品或者事情的內在價值。因此,為了激發幼兒探究和嘗試的興趣,我在科學區里投放了棉簽、棉球、棉花等常見材料,以激發幼兒主動探究和勇于嘗試的興趣。如,幼兒借助風力嘗試探索棉花和棉球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哪個跑得最快,或者兩者在同一高度,比一比哪個降落的速度最快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索游戲,為幼兒創造更加多元化的探究空間。
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對探究自然事物的專注力及堅持性相對較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及生活經驗專注于某個表現方式。如,他們會將自己想到的棉花游戲、棉花用途等用繪畫或符號的形式表征出來,還能將表征作品裝訂在一起制作成“我和棉花的游戲”或“棉花本領大”的自制圖書展示在閱讀區,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幼兒想象與創造的良好品質。
中班幼兒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心,且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自主想象的瞬間,認真對待幼兒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有效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當幼兒提出“棉花是不是像石榴一樣先開花再結果”的問題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多角度、全方位支持幼兒大膽猜測答案并嘗試自主解決問題,或者合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家長和幼兒共同通過搜索視頻、查找圖片等方式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發現幼兒對易于操作且互動性強的游戲材料頗感興趣,他們喜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等方式來體驗游戲的樂趣。如,我們在科學區投放放大鏡、棉花、棉球等材料,幼兒通過自主觀察、實驗驗證的方式提升自身探索、分析、反思、實踐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聚焦“棉花”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體驗,巧妙地引導幼兒發現生活、探究自然,彰顯了自由、自主、愉悅的生活教育理念。同時,整個活動主題也契合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今后,我將繼續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生活中的自然資源為載體,帶領幼兒探索奇妙自然的智慧和奧秘,促使幼兒在自然中學習、在自然中體驗、在自然中收獲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