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小娜 _ 北京市順義區南彩第一幼兒園
自主性區域游戲是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區域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過程。對于幼兒來說,游戲就是他們的學習方式,使幼兒在其中能夠獲得生存技能、人生經驗,體會到自我的價值,并在探索中產生新疑惑、涌現新想法。因此,為培養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索、樂于想象與創造的學習品質,教師應當積極創設和指導自主性區域游戲的開展。
每個自主性游戲區域的創設均應體現多領域的整合,提取出其核心的領域內涵,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模擬現實生活,體驗社會規則的角色類游戲。幼兒喜歡模仿,而模仿是幼兒語言、社會等各方面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模仿成人勞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體驗、理解基本社會行為規則。在創設游戲區域過程中,教師應讓游戲盡量貼近實際生活,投放真實可操作的材料,創設真實的活動場景,引導幼兒積極與其他區域互動,通過多感官參與獲得對周圍世界的認識,通過真實的交往與互動習得各種社會規則。角色體驗類游戲可以包括美食城、水吧、電影院、照相館等模擬社會角色活動的區域。
滿足探究欲望,服務于現實生活的操作、創作類游戲。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必須以具體的實物和材料為中介,依賴于對物體的直接操作。操作類游戲可以包括木工坊、維修部等動手操作類的區域,幼兒可以通過與自然物、真實的材料、工具的充分互動進行表現與創作。比如,幼兒園里泄氣的皮球、破損的相框等,都可以成為維修部維修的對象,讓幼兒在此過程中獲得有益的生活經驗,感受到勞動與創造的快樂。
傳統文化與自由創想相結合的藝術創想類游戲。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以選取合適的內容引導幼兒感知、嘗試,體驗中國古人的智慧和現代人的傳承與發展。藝術創想類游戲包括布藝扎染、造紙工坊、手工皂、陶藝坊等傳統工藝與自由創想相結合的內容。幼兒可以在游戲中自由地表達自己對美的感受。例如,在造紙的過程中添加花草,變成花草紙;在手工香皂中加入植物精油制作香水皂,加入花瓣變成鮮花皂;在泥工作品上繪制自己喜歡的圖案。這些活動不僅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可以鍛煉幼兒的想象力。
享受童年樂趣,體驗游戲快樂的其他類游戲。體驗類游戲可以包括沙區、水區、野營區等回歸自然的游戲區域,幼兒尤其喜歡在自然、放松的環境里進行自主游戲。幼兒在挖水渠、堆沙堡的過程中,感知水的流動和沙土的可塑性,在沙地尋寶的過程中體驗挖到“寶貝”的驚喜,還可以窩在野營區帳篷里聊聊天、玩玩游戲,享受與同伴互動的時光。
自主性區域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自主性游戲區之間是開放互通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體驗到分享、交流以及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例如,美食城在制作美食過程中,由于其他幼兒都在參與其他區域的游戲活動,而來美食城就餐的顧客較少,所以美食城的小朋友可以到其他區域去宣傳自己的美食,吸引顧客。區域間幼兒的交流互動頻繁發生,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也在探索水和面的比例、調味品的比例、加熱的時長等過程中得以形成。探索的同時,幼兒可以大膽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創造性地進行游戲活動。
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游戲習慣。“自主”不等同于“自由”,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應該建立在促進幼兒有效發展的前提下。幼兒選擇自主游戲活動內容,不應該是漫無目的的隨意選擇。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幼兒提前制定活動計劃,規劃自己想要參加的區域以及要進行的游戲內容。另一方面,教師還應重視引導幼兒做活動后的交流與分享,激勵幼兒檢視自己計劃的完成情況,促進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
投放材料過程應體現區域核心價值和區域目標。教師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應考慮該區域的核心價值,圍繞區域目標有目的地投放豐富、有層次的工具材料,兼顧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教師還應善于觀察幼兒的游戲,敏銳地發現幼兒自主生成的游戲內容,并根據幼兒的活動需求,適時地提供適宜的材料,支持幼兒的深入學習與探索。
不隨便介入干擾幼兒的游戲。很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不能將有效的指導幼兒與干擾幼兒游戲區別開來。經常用:“你在做什么”“你應該這么做”等“指導”去干擾幼兒游戲。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中要多觀察、少介入,一般是在發現幼兒遇到困難進行求助時,或是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危險,以及長時間游離于活動之外時才需要進行干預。大多時候,如果教師把握不好介入指導幼兒的時機與方式,默默地關注幼兒,反而是相對有效的指導。
幼兒作品應用于服務幼兒生活,美化幼兒園環境。盡管幼兒作品在成人眼里水平不一,但每個孩子都格外珍視自己的創作。作為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勞動成果,努力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讓幼兒作品真正服務于生活,使其體驗到勞動與創造的價值,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幼兒自己染的畫布成為娃娃的小桌布,自己制作的小香皂投放進盥洗室,幼兒在表演區表演的節目放在小影院播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