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習羽
(中共富錦市委黨校,黑龍江 佳木斯 156399)
富錦市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富錦市全方位振興也需要生態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綠色發展方面的重要講話《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指出如何利用好生態優勢的任務和舉措,也為富錦市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該重要指示為如何做到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指明了方向,應愈加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不僅是經濟社會單方面的,更是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
鞏固提升綠色發展是振興東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福祉。黑龍江省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富錦市是黑龍江省的糧食“壓艙石”,是全國生態環境最優、全省耕地面積最大、糧食商品化率最高的產糧大市,轄區內613 333 hm2無公害化耕地占全國耕地面積的1/200、占黑龍江省耕地面積的1/20。因此,鞏固提升富錦市綠色發展優勢具有時代意義[1]。
經濟發展結構和方式決定了綠色發展的成敗。過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營,已經不適應當下國家政策的走向,超過了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人民群眾同樣不答應。
黑龍江省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資源,應利用黑龍江特有的時空優勢和地理要素,以旅游促發展,綜合利用夏季避暑、冬季冰雪旅游優勢和大森林、大濕地等特有地理特點,探索如何利用生態環境發展經濟優勢的新路徑。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生態環境情況遠不足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農業生態環境亟待保護、農村污染亟待防治、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亟待綜合治理、農業面源污染亟待治理等。美麗鄉村建設也離不開生態保護,要保持鄉村的自然生態之美。
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由關注速度轉為更關注高質量。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時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富錦市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糧食生產為根基,堅持走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力爭做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不斷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2]。
富錦市立足市情,以問題為導向,發揮整體優勢,明確發展路徑,努力將綠色優勢轉化為富錦市的發展優勢,這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要義。
2.1.1 生態環境基礎
富錦市是屬中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為2 151.3 h 左右,是北方長日照區域,無霜期148 d 左右,農作物生長期143 d 左右,適宜耕種。
富錦市水資源豐沛,年平均降水量為339.5 mm左右,松花江流經富錦市有84 km,境內外七星河流長183 km,還有別拉洪河、寒沖溝、漂筏河、蓮花河等季節性河流,均是從事灌溉、水運、漁業生產的重要水域。富錦市生態環境良好,三環泡、黑魚泡、六河塘、沿江濕地4 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8 667 hm2,其中三環泡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目前保存完整、面積較大的原始濕地[3]。
富錦市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6 倍,超過了國家規定的一級地標準。其地勢低平,平均海拔60 m 左右,坡降度一般不超過萬分之一,適于連片種植、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發展現代農業大生產,有著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
富錦市耕地總面積為613 333 hm2,農民人均耕地面積是黑龍江省農民耕地平均水平的2.9 倍,全國農民平均水平的10 倍。
2.1.2 經濟現狀和產業結構
2017 年富錦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2017 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717 1 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330 1 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38.776 4 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67.610 6 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7.8∶19.0∶33.2。人均GDP 為44 512 元,同比增長7.1%。
2.1.3 一二三產業發展現狀
農業經濟平穩發展。2017 年富錦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9.277 5 億元,較2016 年增長1.2%;實現增加值61.588 8 億元,增長1.6%。農林牧漁及其相關服務業的結構比為82.5∶0.3∶14.6∶2.3∶0.3。
種植業生產形勢穩定。全年實現種植業產值共850 672 萬元,比上年增長8.0%。農作物播種面積為379 072 hm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374 190 hm2。2017 年糧食總產量為21.41 億kg,比2016 年減少了2.08 億kg,下降8.85%。
工業生產增量提速。富錦市29 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8.644 8 億元,同比增長6.4%。
工業經濟效益下滑。全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為46.620 6 億元,同比下降了13.4%。實現利稅總額為37 527 萬元,下降38.6%。其中,利潤總額28 087 萬元,下降37.9%;稅金總額9 440 萬元,下降40.6%。
2.1.4 社會發展現狀
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17 年富錦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941 元,同比增長7.8%。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9.0 m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402 元,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7.0 m2。
2.2.1 經濟支撐弱,環保投入嚴重不足
富錦市2017 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 037 171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 512 元。2017 年公共財政收入59 923 萬元,同比增長了3.2%。其中,稅收收入為31 077 萬元,下降5.0%,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收入的51.9%。公共財政支出495 105 萬元,增幅較大,同比增長了22.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2 865 萬元,增長44.1%;科教文衛支出96 333 萬元,增長9.8%;科教文衛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19.5%。2018 年前三季度,富錦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5 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完成20 115 元,比2017 年減少了4 826 元。
2.2.2 產業優勢不明顯,富民效應未形成
從富錦市產業發展的客觀基礎看,目前還是依托農業和旅游業開展產業布局,存在著產業體量較小,不足以帶動規模效應;產業鏈條較短,很難形成帶動效應;產業集中度較低,未形成集群效應;產業基礎配套設施不足,無法取得支撐效應以及企業技術投資不足和人才支撐能力較弱等問題。截至2018 年10 月末,富錦市開復工產業項目30 個,完成投資8.9 億元。富錦市著力打造6 個產業鏈。
一是圍繞象嶼龍頭企業,打造玉米全產業鏈項目。總投資14.5 億元的30 萬t 玉米燃料乙醇項目是全省9 個重點燃料乙醇項目之一。總投資3.3 億元的香港海資集團6 000 t 植酸鈣項目,已完成廠房建設。
二是打造水稻加工全產業鏈項目。總投資2.1 億元的錦豐30 萬t 稻米加工項目,已完成倉儲庫及辦公樓建設;總投資2.3 億元的二龍山糧庫稻米加工項目,1.5 萬m2原料庫已建成;總投資2 億元通化化工(御稻香)30 萬t 稻米加工項目,正進行車間基礎工程建設;延伸稻米產業鏈,總投資1.1 億元中韓合資的金瑪大米面膜原料加工項目已進行場區內道路硬化。
三是打造大豆加工全產業鏈項目。實施的福慧食品15 萬t 大豆深加工項目,總投資1.5 億元,辦公樓、成品庫、原料庫、生產車間、化驗室等工程正在建;金正油脂20 萬t 大豆深加工項目,總投資1.8 億元,正進行辦公樓及廠房土建工程建設。
四是打造大錦農循環農業全產業鏈項目。新建兩個子項目,即投資5 000 萬元的20 萬t 生物有機肥項目和投資1 000 萬元的2 000 萬羽雞雛孵化項目。
五是打造秸稈全產業鏈項目。以“肥料化”為代表,總投資2.3 億元的聚興萬噸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項目原料庫、辦公樓、維修間、配電室等正在建設;以“基料化”為代表,總投資1.5 億元的淮安柴米河育秧基質項目,6 000 m2廠房鋼已建成設備陸續進場;以“能源化”為代表,總投資3.9 億元的富錦添富造粒站項目,11 個造粒站已開工建設,10 個造粒站計劃年底前投產;總投資2 億元的富錦市楓林生物質利用分布式發電工程項目,建設10 座生物質分布式發電站,目前正進行向陽川鎮桂仁村、硯山鎮平安站、宏勝鎮建林站建設[4]。
六是打造全域旅游產業。總投資1 億元的富錦福祥年村兒項目正在進行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并全力打造升級版的“聚賢年村兒”項目。總投資1.2 億元的稻海田園綜合體項目,已完成稻田畫等建設,采購了三角翼低空飛機及熱氣球等娛樂設備。
2.2.3 綠色發展意識薄弱
2018 年,富錦市《政府公開目錄》中顯示:政府職能類、重大決策類、規范性文件類、資金管理類、公共資源類、人事管理類、社會服務類、工作動態類8 個類別發布各類政務信息6 456 條。涉及綠色發展方面的信息,目前只有富錦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發布投資主體資格預審公告;富錦市人民政府印發《富錦市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2018 年4 月,富錦市人民政府印發《富錦市土壤環境保護方案》;2018 年7 月,富錦市人民政府印發《富錦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方案》;2018 年10 月富錦市人民政府印發《富錦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7—2030 年)》等政策措施,在各類政務信息終端比例很低,顯示出政府綠色發展意識較弱的現實問題[5-6]。
富錦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1/1 200,占黑龍江省耕地面積的1/20。2017 年糧食總產量26 億kg,是全國100 個產糧大縣之一,排名全省第二位,富錦的綠色發展應立足于自身實際確立發展方向,富錦市經濟綠色發展可以考慮從以下模式選擇[7-9]。
農業產業化要立足地域特色確立主導產業,以農業生產為根基,以農業延伸產業為發展動力,推動富錦市經濟綠色發展,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一體化。
富錦市轄區內土地坡降度一般不超過萬分之一,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富錦市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1/3 以上。富錦市大力發展科技農業、質量農業,創建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建設高標準農田、黑土地保護項目近133 333 hm2,黑土保護“三江模式”全國推廣。農業科技貢獻率71%,田間綜合機械化率99.3%。農業產業化帶動模式有效促進富錦市實施規模經營、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升值,促進富錦市經濟綠色發展。
工業化帶動型是立足于已基本完成工業化或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地域采取的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工業發展創造出更多就業崗位,達到轉移鄉村富余勞動力、推動城鎮化建設、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目的,促進富錦市經濟綠色發展。
要求富錦市將資源消耗減量化,資源再利用、再循環原則貫穿生產始終[10]。2017 年,富錦市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 億元,同比增長了55%,共吸納就業人數3 500 人次。
旅游產業有著涉及面廣、產業關聯度高的特點,衣、食、住、行、游、購、娛等一系列服務,極大地帶動富錦市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富錦市以“打造華夏東極重要旅游節點城市”為發展目標,全力發展“旅游+農業+鄉村”特色游。
依托大農業、大濕地等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明確了濕地生態旅游、農業觀光旅游等發展路徑。每年開展“錦城半程馬拉松”比賽,吸引全國各地乃至外國友人參與比賽,2018 年富錦市舉行了“萬畝稻田音樂會”,通過旅游的方式拓展交流、提升城市知名度。
富錦市對外貿易降幅較大。2017 年進出口總額為3 303.4 萬美元,比2016 年下降23.9%。其中,出口總額2 003.4 萬美元,下降39.7%;進口總額1 300 萬美元,增長27.3%。對俄進出口總額3 022.3 萬美元,增長22.4%。有效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黑龍江省“龍江絲路帶”建設的契機,深化對俄貿易合作,利用地緣相對優勢,發展外貿,尤其是對俄貿易,以外貿促進發展[11]。
富錦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黑龍江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擔當和實際行動鞏固提升富錦市綠色發展優勢。
2018 年富錦市糧食生產總產達到26.5 億kg,穩居全省第一。高質量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工作,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全國第一批基本完成兩區劃定任務縣”。
“三減”面積達到73 333 hm2,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新增10 000 hm2,達到266 667 hm2,占耕地面積的70%。累計投入1.2 億元建成省級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運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為富錦市農業標準化生產提供科技支撐[12]。
完善“稻海田園綜合體”設施建設,山水田園洪洲村、聚賢“年村兒”、紅色經典福祥村、農家餐飲大屯村、葵花朵朵向陽村、民俗文化朝陽村、和諧家園宋店村等一批“十百千”示范村競相發展;制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深入實施“金種子”示范工程,富錦市257 個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
與此同時,與建三江管理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打造“雙百優質稻米長廊”、共建共享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等15 個領域開展對接合作,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開展全產業鏈精準招商,與國投生物科技、三聚環保股份、通化化工集團、福建中閩投資、星湖生物科技等32 家重點招商企業進行深入洽談。引進并開工建設了秸稈炭基復合肥、秸稈生物質發電、稻米加工、大豆食品、植酸鈣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拉動力強、稅收貢獻率高的大項目、好項目。成功爭取并開工建設了國投象嶼30 萬t 燃料乙醇項目,積聚了產業發展后勁。
泰樂啤酒、曼哈頓30 萬t 水稻加工、楓林生物分布式秸稈發電等一批在建項目積極推進。大錦農公司20 萬t 生物有機肥項目竣工投產,循環產業鏈初步形成。2018 年9 月15 日,黑龍江省省委書記張慶偉同志來到富錦工業園區視察,對富錦市圍繞糧食精深加工、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等工作給予肯定[13]。
鐵腕整治東西“兩山”非法采礦,關閉企業14 家,全面啟動“兩山”生態恢復工作。河湖長制實現常態化,“清河行動”清淤271 km,清理垃圾3 524 t、農藥瓶71 萬個,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聯合執法,拆除松花江沿岸違章建筑47 處,非法采沙行為得到徹底整治。落實秸稈全面禁燒、全天候禁燒要求,全域實現“零火點”目標。
著眼提高市民生活品質,全力打造濱水宜居宜業城市。完成沿江景觀帶、濱江大街規劃設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市修補”工程,鋪設瀝青砼路面11.8 萬m2,鋪設給排水管線2.2 萬米。實施城市綠化亮化工程,城區新增綠地3.5 萬m2,對28 棟樓體建筑和5 條街路及廣場景觀進行亮化。對占道經營、亂堆亂放和2 處“大棚房”進行清理整頓。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 年行動,“三清理一綠化”扎實推進,新建改造農廁2 000 戶,建成垃圾中轉站2 處,改擴建農村公路64.4 km,改造危橋兩座[14]。
印發《富錦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養殖大戶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農用有機肥為主要利用方向,以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為引領,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新格局,為建設畜牧強市和綠色有機食品大市提供有力支撐。
富錦市綠色發展應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能源結構、倡導綠色的消費方式、加強環境治理、提升政府綠色發展觀念等方面提升,不斷提高人民的綠色發展意識。
基礎設施建設是綠色發展的硬條件,當前,富錦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運輸還不能滿足發展需要,航空需前往佳木斯或建三江機場,路上需3 h。現階段,互聯網逐漸普及,而富錦企業互聯網使用戶數低,與外界交流時不善于利用網絡營銷,這些問題均不利于富錦市經濟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一定會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富錦市應逐步降低煤炭等傳統能源的使用,漸次使用節能減排技術。發展富錦現有的風能,倡導利用天然氣、電力、沼氣等新型能源。
減少柴草砍伐和農業秸稈的使用,減輕對森林草地的破壞;盡量多使用節能燈具,積極實施太陽能路燈等新型能源綜合利用項目走入鄉村農戶家庭,逐步形成富錦市清潔、經濟的能源體系,進而構建富錦綠色生態家園[15]。
政府應倡導綠色的消費方式,比如使用無漂白紙、再生紙,政府機關當做垂范。政府要加大力度向人民宣傳綠色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對節能減排的認知。政府應提倡居民不要過度使用塑料袋、農業地膜和化肥等危害環境的產品,應適當給予居民在出行、居家、購物等方面的補貼政策[16]。
重點監控高消耗、高污染的行業,加大對企業的懲罰力度;對主動承擔起保護環境并有具體舉措的企業應給予獎賞。依照“誰保護,誰被獎勵”的原則,對這些企業給予稅收等補償,充分調動企業保護環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富錦市已引入廢棄物回收利用項目和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項目。綠色發展環境有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增長。
富錦市政府必須提升綠色發展觀念和意識,強化綠色發展的支持、引導,提高綠色發展的重視程度,完善綠色發展相關政策法規。富錦市作為我國的邊疆縣級市,存在對綠色發展理念接受慢、貫徹晚的特點。因此,要加強政府推進綠色發展的主動性和規劃性,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升級,將綠色發展觀念貫徹到政府日常行政工作中,實踐到綠色發展產業政策制定等方面,從而促進富錦市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