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隰縣農業農村局,山西 臨汾 041399)
近些年,隨著國家對農業發展重視程度的提升,我國的農業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國家更加強調大力發展我國農業產業的重要性,重視農村農業的發展?,F階段,我國的農業產業發展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明確產業振興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構建新型農業產業體系,轉變農業產業的發展思路,同時應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為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質性的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提出了產業要興旺和產業要振興,堅持優先發展農業和農村。農業發展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高度重視“三農”發展的背景下,應該重視農業產業建設,實現產業振興的要求,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的改革,進而推動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農業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民和市場溝通的橋梁。從當前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還存在著不均衡的特點,有些農業產業的發展水平不高,應該在滿足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基礎之上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結合當前農民收入的實際情況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大力扶持農業產業,推動農業產業擴大規模,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不斷創新農業產業的經營模式。此外,還應該重視鄉鎮地區農業產業的建設和發展,給鄉鎮地區的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加大城鄉一體化建設力度。在農村發展農業產業能夠緩解農村勞動力人口流失,為農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地推動農業經濟發展[1]。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產業發展應該堅持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則,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但是有些地區在農業產業選擇方面存在著盲目性和一味跟風的問題,造成農產品的類別缺少多樣化。尤其一些農村地區將農業產業的發展重點集中在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沒有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來發展農業產業,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產業發展。此外,有些農業產業沒有做好市場調研,而是建設大規模的產業項目,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影響農村地區農業產業發展[2]。
在我國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農業科技創新不足的問題,沒有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做好農業的科技創新,加之農業科技創新的力度不足,不能為工作人員提供科技創新平臺。有些工作人員的創新能力不足,在農業產業推廣中,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加大了科技推廣的難度。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因為受到經濟發展因素和基礎設施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轉化率低,許多先進的農業科技手段沒有應用到實際的農業生產中。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品牌效應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多數地區的品牌觀念較差,尤其是缺乏標準化和規?;钠放瓢l展意識,不重視對品牌的經營和建設,沒有做好品牌的宣傳和推廣,投入力度不足,從而造成農業產業品牌的知名度較低。第二,缺乏核心價值。品牌的價值能夠提高消費者的認可度,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是從當前農業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許多農業品牌缺乏獨特的核心價值,很難吸引消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產業的發展。第三,銷售渠道不暢通。不重視拓展銷售渠道,許多消費者無法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農產品的品牌,影響了農產品品牌的價值提升。第四,農產品品牌定位不明確。當前許多地區的農產品品牌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沒有突出自身農產品的特色,也很難吸引消費者購買。
國家逐漸重視農業發展,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農業基礎設施,但是在基礎設施的結構性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結構不合理,投資主要集中在水利等基礎建設方面。另外,投資的渠道比較分散,農業投資管理部門的協調溝通能力不足,影響資金發揮應有的作用,導致投資率受到影響。第二,農業基礎設施在投資之后的應用效率較低,并且不重視后期的管理和維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基礎設施作用的發揮。第三,因為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有些農村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導致農村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農業產業的發展質量。
當前,農產品銷售和農業產業管理的主要人員是農民。有些農村地區雖然重視人才的引進,但是在人才引進之前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導致成本增加。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農業專業人才短缺,同時人才結構不合理,尤其是在農業產業經營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重視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能夠促進農業產業的升級和改造,但是當前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度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資金籌措的難度比較大。農業產業的經濟效益比較低,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自然災害,會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會影響農業產業的發展,導致企業不愿意投資。第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比較復雜,并且落實較為困難。第三,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過程中缺乏人才和資金的管理,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優秀的人才和青壯年勞動力嚴重流失,導致融合的難度加大,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持。第四,當前有些地區在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還停留在項目規劃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產業的發展。
當前有些地區存在著資源閑置問題,應該加大農村綜合改革的力度,更好地利用農村中的各項資源,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重視對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積極進行農村集體承包地制度的改革,提高農村地區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土地一級資源的集中管理。第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應在堅持市場經濟要求的前提條件下,不斷完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體制。第三,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處理好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村環境改善之間的關系。了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關鍵點,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村地區農業產業的發展,應重視對農業產業體系的建設,確保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融合,應該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第一,發展高效生態糧食產業,控制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此外,重視對農產品中新品種的培育,確保糧食向著營養化和優質化的方向發展。第二,重視開發功能性的農業?,F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更加關注農產品的應用價值,研究出一些最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其中就包括富含鐵、鋅、硒小麥的研發,并且培育出了含高抗性淀粉的優質水稻等。第三,重視對“三產”串聯機制的創新。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讓農產品有獨特的價值,創造種植業生產的條件,為農產品加工提供優質原材料。此外,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優勢資源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消費,提高農業產業的價值[3]。
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應該堅持走現代綠色高效的農業產業化道路,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第一,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規劃以及合理布局的原則,更好地推動現代綠色高效農業的發展。第二,在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中,應該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積極利用和推廣有機化肥,減少農產品的藥物殘留。此外,做好畜牧養殖中廢污的資源化利用,不斷創新糞污的綜合利用模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應有效地利用農業發展中產生的秸稈,減少農業污染源。第三,加大對綠色農業發展補償機制的建設力度,引導更多的農戶選擇綠色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相關工作部門應給予一定的補償和獎勵。第四,提高綠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技術水平,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重視對科技人才的建設,重視農業科技成果的創新。
我國許多農村地區存在著分散經營的特點,影響了農村產業結構規?;图s化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小農戶的分散型經營不利于農業產業規?;图s化發展,應該引導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相結合,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第一,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前提條件下,能夠結合當地的優勢資源以及廣大農民在農業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對接。第二,發展多元化農業服務經營主體方式,重視對專業合作社以及專業大戶的服務和指導,引導經營主體之間融合發展,推動農村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第三,完善農村地區的土地流轉制度,做好農村地區土地流轉的經營權保護工作,促進農村地區土地有序流轉,實現土地的集中和規模經營,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4]。
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應該結合當地的優勢資源做好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通過建設電商和網絡平臺拓展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產量,創新銷售模式,也可以圍繞當地的特色農業進行網絡銷售,重視和電子商務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第二,加大對當地農產品品牌的宣傳力度,做好特色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工作,通過多種渠道來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提高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可以開展農產品展銷會,以此來推薦當地特色農產品,也可以開通微信公眾賬號或者微博等社交媒體,推薦本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擴大宣傳的范圍和力度。第三,加大對當地特色農產品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門,應該在資金和技術上給予更多的支持,通過優惠政策和獎勵政策等方式來提高工作人員的收入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應該重視保護機制建設,傳承和保護文化遺產以及手工藝產品,提高農業產業的價值。
農業龍頭企業在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應該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第一,相關工作部門應該給予政策支持,尤其是資金方面的支持,針對科技含量比較高的農產品項目,應該傾注更多的投資,不斷提高其市場競爭力。第二,重視對新型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相關工作部門應該結合當地的優勢資源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地企業到本地區開辦農業企業,尤其是要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落戶的扶持力度。在建設農業企業之前,可以聘請專家制訂投資方案,提高農業產業的價值。加大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為農業龍頭企業的落戶提供更多的配套設施。第三,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創新和發展,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前提條件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應用力度。此外,推動農產品朝著深加工的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的品牌效應。第四,在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中,相關工作部門應該給予精準的服務,并且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監督管理力度,樹立規范化的發展意識[5]。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應該重視城鄉融合發展,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第一,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放寬工商資本下鄉的限制,使更多人力、物力和財力、先進的技術和理念能夠深入到農村地區,更好地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第二,引導更多的優秀人才下鄉創業,提高對農村產業發展的管理質量,而村鎮部門應該為回鄉創業者在經濟上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第三,深化農村的土地制度改革,促進農村資源要素流動,不僅需要不斷完善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提高農村地區閑置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還應該重視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國家更加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是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應該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地優化農業產業發展體系,重視對當地特色優勢資源的挖掘,科學合理地布局農業產業發展,重視產業之間的融合,加大對優秀農業產業的培養力度,重視發展現代高效綠色農業,實現農民經濟收入水平的提升,從而推動我國農村產業的發展和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