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花(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社區健康管理工作是建立在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社會科學等多種學科知識之上,為轄區內的居民提供優質化、個性化健康服務的工作,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是社區健康管理協同系統,建立在社區健康管理中心等機構之上,促進多部門形成一種長期的合作互助關系;二是落實好社區健康管理保障系統。依照相關政策目標,通過人力資源、技術手段等管理方法,保障社區健康管理系統穩定運行;三是做好社區健康管理服務,根據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確定不同的服務內容,并且針對特殊群體、個體和一般家庭制定詳細的健康計劃。常見的社區健康管理運行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干預之上形成協同化管理體系。
首先,社區內部工作繁雜,各部分工作都要以社區居民為主,既要各自為政,又要整合管理,將各種資源協同管理,做好條塊結合非常有必要。其次,社區調查工作多,一個社區,所涉及的健康管理人員眾多。因此,財政多、統計多、調查多,管理手段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才能夠提升綜合性管理效率。再次,社區工作比較形式化,很多時間都耗費在開會、整理檔案寫標語等工作上。因此會導致一些場面性的活動開展較多,而社缺少面對面服務和上門服務,與社區居民的實際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社區工作的機關化和行政化現象比較突出,也會影響到健康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構建和諧社區,把好居民的健康關非常必要。,在實際工作中,打造設備優良、管理優化、環境優美、服務優質的社區健康管理服務,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科學,也更與時俱進的健康管理服務,是擺在社區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社區健康管理中,社區是基礎,服務是本質,管理是核心。在工作中可以推進網格化管理,可以將街道作為一級網格,社區作為二級網格。將一、二級網格協同網絡起來,打造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基本架構,明晰各部門的工作責任,可以在工作中借鑒先進經驗,在社區內部繼續細分責任網格。將不同工作人員劃分到不同居民小組,構建健康責任網格,為所負責的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在自己負責的網格內,有慢性病患者,有嬰幼兒和孕、產婦等特殊人群,相關工作人員就需要針對性開展定向服務,履行好社會責任,以便根據不同人員的實際需求建立良好的服務標準。另外,在健康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在信息化的大時代,社區工作人員也需要利用好微信等平臺,與居民建立良好的協同溝通關系,了解高危人群的近期生活狀況。
目前,社區健康管理發展迅速,有利于社區健康管理及時對社區內的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制定健康計劃,落實好健康管理服務,保障居民身體健康,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相應的“健康守門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