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兵 暨南大學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掌握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至關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相比高收入經濟體而言,中國創新投入的總體水平較低。為提高企業積極性,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不斷加大政府補助力度,彌補了市場失靈帶來的部分損失。然而管理層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政府補助的分配使用,使得政府補助在不同企業中發揮的作用效果存在差異。經過研究發現:適當的政府創新補助會拉動企業自身研發投入,但當政府創新補助強度過高時將擠占企業自身研發投入;政府補助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會因企業管理層短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異。
政府補助與研發投入。由于研發創新活動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且不確定性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使得企業對研發創新活動存有疑慮,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降低,甚至有些企業存在由于資金不足導致研發項目夭折的情況。一方面,政府創新補助作為無償的直接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解決研發活動的資金問題,彌補了研發外部性損失;另一方面,政府創新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影響,有利于幫助企業獲得外部投資者的資金及資源支持,緩解融資約束(郭玥,2018)。
然而,政府補助作為利潤總額的一部分,助長企業惰性心理,抑制了企業的創新活力。在獲得政府補助后,企業管理者更傾向于將資金用于獲利快、風險低且周期短的項目,導致企業自主研發資金被擠出。此外,過多政府補助增大了市場上對于創新要素的需求,提高了市場對于研發創新要素的價格(姚東旻和朱泳奕,2019),導致研發成本增加,降低企業研發的積極性。企業出于收益和風險的角度考慮,更傾向于使用低成本的補貼,從而減少自身研發投入。因此,筆者認為適當的政府創新補助會拉動企業自身研發投入,而政府創新補助過高時將擠占企業自身研發投入。
管理層短視的影響。管理者作為企業經營的決策者,其決策直接影響政府創新補助在企業中的使用。由于政企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政府無法有效監管到政府補助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使用情況,短視的管理者更傾向于使用成本低的補助資金,而將自有資金用于獲利快、風險低且周期短的項目,導致企業自主研發資金被擠出。獲得政府補助可以直接增加企業的自有資金,且政府補助越高,管理層可自由支配的資金越多,使用自有資金開展高風險的研發創新活動的動力越低。如果政府補助可以較多彌補研發項目所需資金,管理層對自有研發資金的控制權將加大,管路層更傾向于將稀缺性資源集中于非生產性活動。此外,隨著政府創新補助逐漸增加,企業管理層對政府補助的依賴也逐漸增強,企業進行尋租活動的動機越強(毛其淋,2015),自有資金更多用于非生產性活動,進一步擠占企業自有研發投入。因此,筆者認為當管理層短視程度較低時,政府補助對企業研發投入的促進作用更強。
為了證實上述觀點,本文對除ST、PT公司、金融類公司以外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為對象分析了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研發創新積極性的影響。以企業研發投入與總資產的比值表示企業研發創新投入,作為企業研發創新積極性的衡量指標;從企業年報附注“政府補助”的明細中根據關鍵詞進行篩選與創新相關的政府補助項目得到政府創新補助總額。以公司短期證券投資(李秉祥和薛思珊,2008)來衡量企業的管理層短視。此外,諸多公司特征均會影響到企業的研發決策,為了避免公司特征對結果造成偏差,在實證研究過程中考慮企業規模、企業杠桿率、企業成長性、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企業市場勢力、企業賬面市值比、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董監高薪酬、兩職合一和銀行借款比例的影響。
通過對主要變量進行統計發現,企業間研發投入水平相差較大,也間接說明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存在較大懸殊。此外,企業受到政府支持的力度也存在較大差異,雖然國家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大科技創新,但在資助對象上有所傾斜,對不同企業的資助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整體上對企業的直接資助水平較低。
通過大量企業財務數據的擬合分析發現,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政府創新補助能夠有效緩解企業研發資金不足的問題,增強企業研發風險承擔能力,激發企業研發創新的積極性。然而當政府創新補助較高時,政府補助的拉動效應并不顯著,說明當政府創新補助較高時,企業研發創新積極性并未得到提升,反而增強了企業對政府創新補助的依賴,誘使企業進行更多非生產活動以獲得政府補助。在加入政府創新補助與管理層短視的交乘項后,其擬合系數顯著為負,說明管理層短視會降低政府補助對企業研發的激勵效果,這可能是由于短視的管理層更傾向于回報周期短、風險低的短期項目,將更多自有資金用于非生產性活動而非研發創新,且管理層短視的負向影響在補助較高時更為顯著。
企業獲得政府補助需要符合一定條件并經過一系列評審,這些都需要人為操作,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選擇偏差的內生性問題,因此本文考慮可能影響政策選擇偏向的因素,如上一期的創新補助、被授予專利數量以及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等,采取Heckman兩階段法進行修正模型自選擇問題,回歸結果與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一致。此外,獲得政府創新補助與未獲得政府創新補助的企業之間存在的企業特征差異也會對結果產生一定影響,本文通過核匹配對獲助和非獲助企業估計得到的傾向得分進行匹配,得到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平均影響,經檢驗,PSM后進一步分析中的結果也是穩健的。這些結果進一步驗證: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研發具有正向的拉動作用,然而當政府創新補助較高時,這種拉動效應消失。
政府創新補助能夠有效刺激企業研發創新的積極性,促進企業開展研發創新活動。這主要是由于政府補助能夠為企業的研發活動提供直接的資金支持,承擔企業部分研發風險,緩解了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面臨的資金短缺及外部性問題,提高企業研發創新的積極性。然而隨著政府創新補助的不斷增加,政府補助對企業研發創新積極性的刺激作用將會減弱,不能實現預期效果。
此外,管理層決策風格會影響政府補助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作用,且這種影響在政府補助較高時更為明顯。相對于短視的管理層,擁有長遠眼光管理層的企業中,政府補助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正向激勵作用更強,且管理層短視較為嚴重可能是較高政府補助未能發揮激勵作用的部分原因。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利用補助的資源配置作用和信號傳遞作用繼續加大對企業的創新補助以引導企業開展有利于長期戰略發展的創新活動。同時,由于政府補助的效果因政府補助強度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因此政府應全面考慮政策效果以及企業申報項目的研發預算來合理設計政府補助的強度,以使有限的政府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用。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補助信息披露制度,持續關注政府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率,通過事前監督和事后監督緩解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
對于企業而言,首先應充分認識到政府補助對企業在資金和聲譽方面的積極影響,將政府創新補助用于有益于企業長期發展的項目,提高政府補助資金的利用效率。其次,企業應充分發揮創新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利用內外部資源提高自身創新條件,適當增加研發信息的披露,積極探索與金融機構合作的可能性,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提升持續創新能力。第三,企業應保持長期的戰略觀念,將眼光放長遠,采用正確的激勵措施,緩解管理層短視問題,充分利用政府補助積極參與研發活動,為企業長期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