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華美
國際貨代行業由于進入門檻低、市場競爭主體眾多,隨著市場逐步完全放開,眾多國際知名貨代企業全面布局中國,激烈的市場競爭給我國數量眾多的中小型貨代企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生存狀況甚憂。國際環境對于國際貿易產業鏈帶來的沖擊和機遇,通過分析我國中小型貨運代理企業現狀,并據此提出了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發展的新思路。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是我國對外貿易飛速發展中的重要橋梁,是承啟貨主、承運人等各方的連接點,是整個物流鏈中獲取信息最充分、最活躍的重要環節。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一大批中小貨代企業。但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型貨代企業的業務主要局限于傳統的訂艙、報關等簡單單一的服務中,以價格競爭為主,生存情況堪憂。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貨運量的攀升導致缺箱少船的現狀對于傳統的跨國運輸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世界范圍內的黑天鵝事件頻發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了極其明顯的沖擊。世界各國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性更高,當前我國一直維持在景氣高位的出口業務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服務要求。作為連接制造商、承運人、進口商等各方的重要節點,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如果能借此機會加大自身發展力度,創新整合資源,以信息流為基礎提供更高效透明的服務、有效的連接國際供應鏈的各方,是在這個特殊時期穩定中國供應鏈,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的重要環節。在這個跨國運輸極其復雜的特殊時期,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如能迎難而上,借助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依托相關的貨運聯盟,積極整合資源,也許能借此機會飛速發展成為真正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綜合服務供應商。
(一)服務模式單一,總體競爭力不高。我國大部分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主營業務還是以訂艙、報關等依托船公司、港口等資源和依賴現場操作經驗的傳統貨代服務為主,以賺取差價和訂艙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由于整個行業進入壁壘很低,不需要太多固定資產和專有技術的投入,加上運價和艙位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有船承運人的高度掌控,整個行業競爭者的總體競爭力不高。從貨源結構看,我國目前的進出口業務中,只有不到1/3的貨源由國內端掌握。國內貨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主要以承攬這不到1/3比重的國內出口自發貨為主,營銷手段主要是靠比拼運價和社會關系。眾多中小國際貨代企業經營觀念保守,沒有長遠的發展戰略,不舍得在資源建設和業務拓展方面加大投入,不能提供為客戶量身定做的差異化服務。這些都造成了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業務可替代性強、客戶業務黏性差、專業化市場服務程度低、市場競爭力水平低下。(二)基礎系統建設落后,信息系統無法滿足服務需求。我國貨運代理公司大都規模偏小,只有7%左右的企業在國外設有分支機構。在國內網絡建設上,只有3%的企業在國內設有5家以上分公司。只有不到1/3的國際貨代企業開發了物流業務所需的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來開展業務和進行數據交換。大部分企業所謂的信息化往往只是使用電子郵件、即時通信軟件及利用辦公室軟件制作表單文檔,沒有完善的海外代理網絡和海外運營網點的支持,無法達到客戶要求貨物及時查詢、運輸信息實時共享的新要求,不能適應當前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發展新潮流。對于占我國對外貿易運輸比重的2/3左右的FOB指定貨,由于缺乏可靠的海外代理網絡等因素影響,我國大部分中小貨代企業往往力不能及。以筆者了解的幾家著名國際連鎖超市Walmart、The Home Depot為例,這些國際連鎖超市在實際的跨國采購運輸中不僅僅需要將貨物運到美國、加拿大的基本港,除了需要傳統貨代的訂艙、報關等基本服務外,對于訂艙的穩定性、貨物的及時查詢、報關清關速度等都有著更高的服務要求,這就需要貨代企業具備一定國際認證的操作資質并擁有可靠的海外物流代理網絡,能提供國際多式聯運服務、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共享和追蹤。我國大部分中小貨運代理機構都無法達到以上要求,也就被排除在這些跨國連鎖集團的采購運輸外包服務鏈外。
(一)轉變原有的單一服務模式,融入全球運輸服務體系。服務模式單一的一些中小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如果要加強競爭力,勢必要拓展經營范圍,重新設計業務流程,梳理整個物流鏈的環節,爭取多參與多合作,比如可以在拓展運輸方式、碼頭裝卸、庫存管理、包裝、車隊運輸等整個物流鏈上的服務進行部分或全部的延伸,根據自身能力,采取外包、對接代理和部分自己參與相結合的模式開展。國際多式聯運是目前國際貨運代理的趨勢,我們中小企業也要積極參與其中,但介于自身實力較弱,可靠海外代理是融入全球運輸服務體系的可靠途徑。因此我們中小貨代企業要借助全球運輸服務體系,為客戶設計更高效的運輸方式,比如不局限于單個的港口或物流支點,通盤及時設計整個運輸鏈條,合理重新組織貨運鏈,在這個缺箱少船的特殊時期達到高效安排運輸的目的。對市場的情況變化做到連續監控并能根據客戶的實時要求相應地作出供應鏈調整,在快速高效的為客戶服務的同時,也為整個運輸帶來更多的增值效益。這樣的差異化增值服務相對于以往簡單的訂艙、報關服務能極大地增加客戶業務黏性,打造出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二)強化信息技術支撐,提高貨物跟蹤查詢能力。穩定可靠、高效、高透明度是這個時期更多的客戶對于貨運代理行業的期望。互聯網技術和高科技追蹤能力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技術成為這個時代物流業務的基礎。傳統的運輸鏈從供應商-承運商-進口商-零售商-消費者,通常是線狀結構鏈,這里的信息是被動反應而不是主動管理。各自保留獨立的信息系統,信息難以透明共享。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內的高度普及,信息的實時共享逐漸成為這個時代的特征。這樣的網絡型結構就要求整個運輸鏈能實現實時的信息共享,以便于網絡型各個節點上的一方隨時可以查詢需要的物流信息。這就要求我國的中小型貨代企業需要建立起一站式的貨物運輸資料查詢系統,與承運人、貨主、進口商等能實現實時電子商務信息的交換。這樣的高效信息流有助于提高供應鏈的整體透明度,能有效地加強對供應鏈的控制,也是優化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三)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積極引入外部資金支持。當前許多國家港口出現運輸效率下降、集裝箱極度短缺的情況,這些不利影響極大地影響了我國供應鏈的穩定運行。我國基于目前的情況,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以改變目前這種跨國貨物運輸中出現的不利局面。中小型貨代企業應積極利用這種政策紅利,規范操作,爭取相關政府基金對于物流發展的大力支持。同時,應提高業務透明度,以規范的操作和創新的業務發展戰略來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這些都有助于企業獲得銀行一定的授信額度,為企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打下堅實的資金基礎。(四)依托產業聯盟,資源整合以爭取市場的話語權。中小貨代企業可以成立區域性的中小貨運代理行業產業聯盟。聯盟之間集中各個中小貨代分散的資源進行業務整合和資源共享,比如在海運代理、空運代理、鐵路運輸、公路經營上面互補短板,可以在車隊、倉庫、保障服務方面形成互動聯營。還可以聯盟的名義和有船承運人在艙位獲取和運輸價位上進行談判,在艙位獲取和運價優惠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保障,有助于給客戶提供長期可靠的物流服務。這樣可以憑借產業聯盟的力量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的地位,也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在產業鏈向中國市場積聚的特殊時期加強自身建設,抓住機會積極融入全球物流產業鏈,這也許是我國中小貨代企業提升自身實力、提高競爭地位、加快發展的轉折點。
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為眾多的國內外客戶提供物流服務,因其靈活性、專業性,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立足之地。在市場定位問題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準確選擇目標市場,應著眼于專業化、特色化經營,開發多層次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完善物流網絡。本文基于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發展現狀,闡述了互聯網時代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出的新發展要求,同時探究了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發展策略,旨在為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1]范景明《我國中小國際貨代企業SWOT分析及創新機制研究》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9,35(01)
[2]郭峰.倡議下浙江國際貨運代理企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21(0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