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翔
2021年10月23日上午,第八屆中國儲運高峰論壇在安徽合肥召開,參會嘉賓共同參觀了位于安徽省徽商集團建立的著名港口倉儲基地,并在參觀的過程中與相應的工作人員就裝運、搬卸等環節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在會中也對其存在的相關問題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討論。合肥港倉儲碼頭在2021年1月中旬進入試運營階段,在長達5個月的試運營結束之后,在6月中旬進入正式投產運營階段,其初步預期全年可接受鋼材運量吞吐量達到60萬噸,徽商集團按照“互聯網+公路鐵路水運聯運”的物流園區發展思路,與相應的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進行攜手共建合作,在全球發展背景之下,對其相應的發展格局以及發展模式進行了創新,使碼頭在運營過程中能進行公路、鐵路及水路的聯運,通過開展水運業務,有效降低貨物運輸成本,積極構建公路、鐵路、水運三位一體的物流服務體系,力求打造以大宗商品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現代化物流園區商貿園[1]。在整個園區港口的貨物搬運、吊裝等環節,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為給全球背景下鋼鐵建材等大宗商品的交易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在會議當中,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李永昭發表相關演講,在演講中以“從物資儲運企業到物流企業再到供應鏈服務企業的轉型升級”為主要研究內容[2],對于在全球背景下,新時代供應鏈發展所面對的潛在危機和挑戰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在特殊防控階段對供應鏈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全球背景之下,也為供應鏈迎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在國際貿易不斷發展的今天,供應鏈發展的水平和質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際貿易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貿易進程協調水平,而供應鏈的安全質量水平對降低國際貿易之間的摩擦和糾紛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而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深入發展,第三利潤源中的物流行業正在愈來愈發吸引著社會各界的關注,物流是發掘生產對象與生產工具之間的潛力,同時更加注重勞動者及勞動對象在物流環節過程中的協調作用,這也是全球背景下新時代供應鏈發展與安全中,所有企業在其實際發展過程中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自從中國進入世貿組織的全新發展格局之下,在國際貿易運輸的過程中,鐵路、水運以及公路運輸是其運輸的重要方式,而如何將水運、鐵路及公路運輸做到三位一體,對于新時代供應鏈的發展與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3]。
1.1 新時代、新格局、新技術、新模式推動供應鏈發展步入新階段。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的資源、技術以及管理模式正在不斷革新和傳播,即使是部分水平很高的發達國家,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當中,依舊需要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與交流,汲取他國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經驗,起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作用[4]。縱觀全球背景下的供應鏈物流,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不斷發展所帶來的產業,在大宗商品的交易過程中,往往商品的流通需要以國際貿易作為相應的疏通紐帶,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大宗商品的貿易往來,國際貿易對于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有著一定的影響,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國際物流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安徽合肥港物流示范園區的而言,其在建設的過程中,大宗商品的設計吞吐量充分考慮到了全球背景下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以鋼材為例,其產業園區內配備相應的32噸雙梁U型起重機、多臺門式起重起行車和先進的電磁吸盤吊具,使得該產業園區在進行國際間大宗鋼材物料的裝卸和吊運過程,能夠大幅提升作業效率,保障作業的安全性,從而推動在全球背景下新時代供應鏈的發展與安全。從新技術而言,安徽合肥物流示范園區在硬件的配備上,使用最先進的倉儲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的及時更新以及溝通,使得在物流產業園區內能夠實現信息和商品的同步流動,在信息系統中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大幅降低了人力勞動作業成本,使得整體合肥港的裝卸搬運工作成本得到了一定的降低,而高度整合的信息系統也為實現合肥港公路、鐵路、水運聯合運輸以及智能倉配一體化提供了實現的基礎,對于智能倉配一體化而言,通過現代化的倉儲信息系統,能夠使大宗商品的貨物存儲信息處理更簡潔、高效、同步,為提升合肥港物流示范園區的管理模式革新提供了新助力。
1.2 供應鏈安全小組成立,為供應鏈發展保駕護航。回首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百余年艱辛歷程,2021年是其成立的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召開之年,在這開局之始,“十四五”規劃當中多次將“物流”以及“供應鏈”詞眼提及,儼然已將現代物流流通以及供應鏈的發展當成了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新興業態的發展過程中,往往需要政治層面加以保障,而目前我國處于供給側的發展背景之下,同時,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是重要的發展機遇,在這一機遇之下,需要推進智能供應鏈的發展創新,這也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供給側結構的革新。在會議中,全國公共基礎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秦挺鑫博士在致辭中提到,安全工作組的成立對我國供應鏈的發展與安全有著良好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在全球背景之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國際貿易,需要相應的供應鏈安全工作小組為其保駕護航。“全國公共基礎安全標準化委員會供應鏈安全工作組”的揭幕成立,符合了全球背景下的特殊防控時期,能夠保障相應的物資供應安全,打造好相應的供應鏈生態圈,為我國實現數字化供應鏈、智能化供應鏈提供助力,對保障在特殊防控背景之下的物資供應安全至關重要。
2.1 融媒體推動供應鏈典范案例傳播與溝通。對于融媒體而言,融媒體是推動供應鏈典范案例輻射作用擴大的重要手段,在“十四五”規劃當中,對物流行業的發展和規劃做出了重要的關注,曾四次提及“物流”一詞,八次提到“供應鏈”,由此可見,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背景之下,首次如此高頻率的部署物流行業以及供應鏈的發展和創新優化工作,對于供應鏈服務而言,在全球背景之下的特殊防控時期,優化供應鏈服務、保障供應鏈安全已經成為構筑現代化供應鏈體系的重要任務,特別是伴隨著特殊防控階段的發展背景,我國越來越需要形成穩定安全的供應鏈發展體系。同時,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國際貿易成為重要的發展機遇,“互聯網+”推動實現物流、供應鏈發展的標準化、網絡化以及科學化,打通供應鏈上游和下游企業,使其形成一個動態的整體,發揮供應鏈第三利潤源的推動作用,實現在全球背景之下的“貨暢其流、貨信同步”。在全球背景下,新時代的供應鏈發展迎來了諸多的挑戰[5],在“十四五”規劃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新時代發展背景之下的供應鏈給出了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背景之下的供應鏈發展與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有著重要的內在聯系,要將其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一環來處理。在會議指示后,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特殊防控發展背景下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典范案例的示范作用,安徽合肥港物流示范園區將融媒體作為公益傳播手段,結合自身及多種示范案例,積極擴大物流供應鏈示范園區的影響范圍,并通過多種融媒體社交平臺,使得安徽合肥港物流示范產業園區能夠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在特殊防控背景之下的物資保障水平和能力,將產業園區以及協調典范案例的輻射作用最大程度發揮,尤其是在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服務司、商務部市場運輸以及消費促進司等部門的關心和指導之下,通過組織“物資有保障,戰疫有力量”等公益融媒體傳播活動,將多種供應鏈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法及新經驗得以廣泛傳播,響應了在全球背景下新時代供應鏈發展質量和水平的提升需求。
2.2 專業物流人才培育體系逐步完善,為供應鏈發展提供源動力。在2021年第八屆中國儲運發展高峰論壇中,《網絡貨運》教材及配套課程體系的發布是論壇的一大亮點,在會議過程中,西安郵電大學郵政物流學院副院長朱長征就相關教材編排及使用進行了現場連線,對其編制模式以及配套課程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在西安郵電大學的教材以及配套課程的編制過程中,朱長征副院長表示將該教材應用于物流專業的教學以及相應的行業職業技能培訓當中,旨在為物流行業的發展培育更加高質量的人才,從而提升物流專業人才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素養,推動供應鏈邁步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為供應鏈的協調發展提供專業人才。在會議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以及西安郵電大學郵政物流學院副教授就培育物流專業人才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和分析,指出在人才培育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化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意識,尤其是在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和背景之下,要求強調學生具備信息快捷獲取、處理以及利用的能力,使得相應的物流專業人才能夠為供應鏈的深層次發展帶來源動力。從供應鏈發展“窄”的角度來看,針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高水平技術培育,能夠提升其核心技能,培育復合型高素質物流人才,使智慧物流下的供應鏈發展能夠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而從“寬”的角度來看,針對物流崗位群體或者相關職業技能物流人才的培育,能推動整個物流行業供應鏈走向新的階段,邁步高端化、科學化,尤其是在全球背景之下,以安徽合肥港物流示范園區為例,其在智慧化的物流產業園區中,需要相應的專業技能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整個物流環節更加數據化和研究化,對推動相應的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同步協調、合作及信息共享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