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林
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建設,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證安全管理活動能夠在法律法規的要求下進行;二是有利于提高設施、設備建設質量,提高安全水平;三是進一步增強安全管理水平,形成安全、長久的機制體制。
1.1 有效預防交通事故。當前,影響交通事故發生的因素較多,通過對交通事故的分析可以得出,交通事故受到環境、車輛以及駕駛人員自身影響較多。因駕駛人員主觀因素造成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是近年來最主要的原因。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在于相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規章制度的缺失,使得駕駛人員往往忽視安全在道路運輸經濟方面的重要影響。因此,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的引入尤為重要,在規范駕駛人員行為、降低安全隱患以及預防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1.2 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確認安全生產責任制、操作流程的規范性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性,還包括應急預案與預防機制的建立。在進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其主要的目標在于實現對不安全因素的限制與規范,保證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內容和環節都能夠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保證生產環境的安全性。安全生產環境下才能保證生產效率的提升。在降低交通安全事故方面,通過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制度能夠確保交通安全事故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而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則能夠實現交通事故的問責,將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落實到交通管理中能夠對在交通中不遵循相關制度所需要承擔的后果予以警示,而安全生產標準化中的應急預案則能夠保證當發生交通事故時能夠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降低經濟和社會損失。安全生產標準化包括組織機構與人員規范化、安全責任科學化、安全生產投入的精細化以及目標的明確化。在法律法規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都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安全生產標準化內容也更加豐富和完善,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文化管理以及職業道德等都已安全生產標準化的主要內容。豐富的內容能夠有效地為道路運輸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持和保證[1]。
1.3 提高安全意識。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在道路交通運輸業中的有效應用,能夠幫助道路運輸企業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意識,通過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意識有利于員工安全意識水平的提升,不斷增強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術水平。在普及安全重視、宣傳安全生產思想等方面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制度的引入,能夠促使企業成立安全生產監督部門,通過開展學習會議等形式,增強員工對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將安全責任意識具體落實到員工個人,使得意識能夠和責任有機的統一,建立相應的考評責任體系,廣泛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保證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能夠切實落到實處,增強企業員工的安全責任意識,推動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2.1 評價指標籠統。現階段,道路運輸離不開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通過政策與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升道路運輸的標準化建設。通過對達標指標的細化與分析,制定評分方案、操作手冊等方式,為企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提供支持和助力。但在具體的實踐中,依然存在考核指標、評價指標相對粗糙,較為籠統,細節方案不夠具體,落實到具體實際行動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為此,作為企業來說,需要不斷增強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從而確保自身的評估細則能夠更加科學、合理。以精細化的考核指標和評價體系為道路交通運輸經濟提供支持,其內容需要聚焦企業具體的中期、長期目標和計劃,以及計劃中所包含的具體內容與參數信息。當前,依然存在少數指標不適用問題需要深入發掘,比如在安裝電子門的問題上,在實際的落實過程中可能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為保證指標的合理性,需要對已制定的內容進行靈活性、及時性的修改,保證文件或制度能夠真正滿足實際需求,從而達到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的目的。而考評指標則主要是指對相關考評內容的細化與規范,并將其作為監督管理部門落實工作的依據,以更為科學的機制和制度,改正標準制定過于籠統問題。
2.2 信息化水平不高。為保證交通運輸行業的長久、穩定發展,需要注重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開展。部分企業在落實該項標準制度的同時,容易出現信息流轉程度不高,考評流程信息化較為薄弱,無法實現高質量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2]。
2.3 標準化程度不足。交通運輸部在進行安全生產標準達標建設過程中,其重點主要放在對考評員以及考評機構工作內容的規范上,但在實際的認定過程中,依然缺乏科學的考評流程。由于多數的考評流程由企業自行設定,因而不同的考評機構在進行考評全過程的考核時,在考評內容、問題處理上的標準并不相同,導致考評最終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嚴重時將導致安全生產標準化監管難度加大,企業考評質量水平較低。
2.4 主管部門缺乏參與積極性。相關部門在參與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時,由于缺乏對過程考評的重視程度,缺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得該項工作的開展進度較慢。相關主管部門需要意識到參與到考核機構組織的考評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僅能夠有效動員企業參與到安全標準化考評中,提高企業的重視程度和參與性,還能夠在安全標準的策劃下,對解決問題給予相應的支持,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指導。
2.5 資金投入不高,管理水平較低。交通行業的發展主要以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為主。在此背景下,隨著道路運輸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發展速度也與日俱增,運輸里程也逐漸增大。但依然需要意識到道路交通行業的發展成本較高,資金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使用依然存在各種問題。一旦財政支出減少,更容易加劇道路交通運輸建設資金緊張問題,制約道路運輸經濟發展。除此之外,在實際的工作中,交通運輸企業、運輸單位的協調、合作意識不夠,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行業封鎖問題。在此背景下,道路交通的整體投入較高,甚至出現資源浪費問題。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水平、管理水平始終不高[3]。
3.1 完善評價指標。現階段,為保證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能夠有效地應用于道路運輸經濟建設中,需要注重評分方案以及操作手冊的制定,在手冊中應重點將生產標準化中細化的指標予以清晰體現,其內容需要包括制度要素、臺賬報表等,為日常檢查和應急演練提供支持。通過建立評分方案和操作手冊的方式有利于企業安全生產的標準化自評,對考評機構的考評工作具有促進和支持作用。為行業行政主管日常監督和管理提供制度依據。為實現企業的現代化發展,需要在方案與手冊中明確相關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條例,并及時依據現實情況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
3.2 提高信息化水平。為進一步增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信息化水平,對于考評培訓、機構認定以及考評流程的確認可通過網絡的形式完成,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相關企業應做好安全生產標準化指標的細化工作,不斷完善交通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與臺賬信息,實現考評工作與臺賬管理的信息化。作為行政監督管理部門則可以以遠程、動態實時監控的方式對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進行全過程、動態化的監督。
3.3 提高標準化程度。為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標準化程度,一方面需要加強考評人員的資格認定、培訓與考試,積極建立相關題庫的方式,依據實際情況以及法律法規的具體要求進行及時的修訂。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強考評機構的資格審核工作,做好日常行為和臺賬管理的標準化制定。相關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則需要做好考評機構的標準化監管,對監管內容進行及時修訂。
3.4 加大相關部門參與度。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需要不斷加大參與力度,作為考評人員則需要及時加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過程中,從而能夠為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提供參考依據。一方面,相關主管部門在進行參與的過程中,做好相關工作的抽查,對于不滿足相關要求的企業和單位,還需要做好附加考評工作。相關主管部門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以參與安全標準化達標建設考評和抽查考評的方式,深入到企業和基層,能夠幫助相關主管部門加強對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問題,為后期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參與考評的過程中,能夠提升相關主管單位對生產知識的了解,通過系統化學習的方式,不斷增強自身的監督和管理水平[4]。
3.5 拓寬融資渠道,提高管理水平。交通行業的穩定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有效支持,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也需要資金的有力支持,對交通事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助力。所以,為滿足后續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水平,需要在前期做好資金的投入工作,為保證資金的有效投入則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擴展融資內容。在此過程中,需要意識到,交通運輸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是提高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相關管理部門在進行工作的開展時,應注重日常管理,提升管理人員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提升安全與經濟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應做好平時的考核評價工作,通過制定科學、規范的標準化制度,增強監督和管理能力的同時,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可靠性奠定基礎,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影響,不僅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還能夠提升企業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在降低道路安全事故發生概率等方面具有積極的影響,推動道路運輸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