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定君 鐘馨怡 宋海湖
為提升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綜合能力,本文對基于“工匠精神”的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首先,闡述了基于“工匠精神”的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然后提出了優化創新課程體系,實現和崗位能力對接、開發項目化課程,實現和工作任務對接、建設實訓基地,實現和工作環境對接、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實現和企業需求對接、構建雙師型隊伍,實現和技術人員對接這幾個策略,希望可以提供給相關人員一些參考。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主要是培養從事高速動車檢修、駕駛、制造崗位的人才,就業崗位是鐵路企業最為緊缺,也是保障安全運輸的關鍵崗位。近幾年,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畢業生和用人企業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畢業后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才可以定崗,且畢業生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差,缺乏開拓創新精神,也缺乏轉崗與持續發展能力。為了滿足用人企業的需求,院校需要對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把工匠精神融入專業知識傳授、專業技能訓練中,幫助該專業人才形成良好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提升其綜合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滿足用人企業需求。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不斷發展,各大院校都在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如訂單式、能力本位、就業導向、工學結合等,這些模式具有一定創新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更加側重于專業知識傳授、專業技能訓練等,忽略了職業能力、職業素養、未來可持續發展方面,以至于培養出的人才難以勝任崗位需求[1]。近幾年,我國鐵路兒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并且軌道運輸技術和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該時代背景下,我國鐵路發展需要更多的踏實務實、精益求精、摒棄浮躁的專業人才。在職業教育中,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高速動車駕駛、檢修、制造等崗位的人才,鐵路企業緊缺這些人才,且這些崗位和安全運輸有著直接的聯系。但是,進根據用人企業反饋,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畢業生和企業需求不相符,畢業后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崗前培訓,并且這些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長,缺乏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精神等?;诖?,為了可以對用人企業的用人需求進行滿足,職業院校迫切需要基于“工匠精神”,對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把工匠精神完全滲透到整個專業教學過程中。
2.1 優化創新課程體系,實現和崗位能力對接。在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想要更好地參透工匠精神,需要注重課程體系的優化創新,把課程體系和崗位能力進行對接[2]。在該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規律、認知規律,通過分類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對崗位核心能力進行提煉,進而有效整合和重組教學內容,把項目作為載體,對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進行設置。與此同時,可以結合崗位特殊性要求,對心理健康、創新創業、體能訓練、安全等方面課程進行設置,進而促使學生可以實現能力遞進和接受更好的素質教育。具體來講,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應把實踐教學、提升專業素養作為核心內容,把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進行深度融合,把職業標準和課程內容進行深度融合,把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進行深度融合。進而實現教、學、做融為一體,更好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為踐行工匠精神打下良好基礎。
2.2 開發項目化課程,實現和工作任務對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院校需要結合駕駛、檢修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與核心崗位能力要求,把動車組檢修和維護、動車組牽引控制系統維護和檢修、動車組制動系統操作和拆裝、動車組總裝配、動車組電機和電器安裝與維護、電力機車運用和規章等課程,作為專業主要課程;把動車組一級、二級檢修、轉向架檢修、模擬駕駛等項目,作為課程載體;把機車電工、動車組機械師、機車鉗工職業資格標準和機車司機行業準入培訓標準,作為依據對課程標準進行制定。與此同時,可以把工作過程作為導向,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相應職業資格標準等,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3]。并且,還需要對項目、案例型的教材進行開發編寫,以此為依據設計課程和課程單元。此外,可以結合課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三維度能力需求,其中包括知識、技能、素質且靈活利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教學法、啟發引導法、仿真教學法等,對學生主體意識進行發揮。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需要嚴格規范要求每個環節、每個步驟、每個細節,在無形中促使學生形成工匠精神。在項目化課程中,還需要把任務作為考核內容,結合企業作業考核標準,利用終結性、過程性評價的方式,對課程評價標準進行制定、由教學質量督導小組,利用學評教,監控項目化課程的實施效果;通過企業人員聽課、評課等方式指導;通過畢業生質量反饋不斷改進。
2.3 建設實訓基地,實現和工作環境對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結合動車組檢修技術崗位的要求,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目標進行明確,堅持系統設計、虛實結合、源于現場、學做一體原則,把項目作為載體,設計和建設系統化實訓室[4]。在實際教學中,結合項目化教學要求,布置動車段動車檢修車間,其中包括地面安全警戒線、實訓設備采購、墻壁警示宣傳等,對企業環境進行模仿,引入現代企業優秀文化,在細節方面對學生工匠精神進行培養。與此同時,在實訓過程中,可以吧實訓室以動車段車間作為名字,開展班組管理,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輪流到不同車間進行實習,教師是段長,在每個車間中設置車間主任、檢修班組長、乘務車隊、安全員,根據動車段崗位職責、工作流程,保證每個人能夠各盡其責。此外,還需要根據企業6S管理要求,加強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職業精神,其中包括學生著裝、場地清潔、物品擺放、工具歸類等,不斷提升學生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就業創業水平。
2.4 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實現和企業需求對接。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可以構建雙主體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通過院校、企業合作平臺,創建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機制,進而實現雙主體、雙身份培養人才[5]。最近幾年,為了對鐵路企業用人急缺人才的問題進行解決,很多學院中的學生在進入到學校兩年后便和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學生成為企業訂單生。在訂單班中,以企業名稱為名,學校和企業一起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制定,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利用一體化教學、專項實訓、認識實習等,開展基本素質教育、職業基本能力教育;在站段創建教學工作站,利用企業課堂、跟崗實習等方式。并且,教師和技術人員共同上一節課,通過集中授課、崗位實習交替進行,通過企業班組化管理,實現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核心能力。此外,還在實際崗位中,可以利用師徒制模式,在頂崗學徒的同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在實習過程中,實習和見習相融合,根據企業標準考核學生,可以實現雙主體管理。并且,在頂崗學徒中,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到生產過程,感受企業文化,形成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2.5 構建雙師型隊伍,實現和技術人員對接。想要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教師專業能力和素養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院校需要構建雙師型隊伍,實現和技術人員對接。在該過程中,可以和企業師傅結對、參與企業科研項目、現場鍛煉、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等手段,提升專業教師專業水平[6]。與此同時,院校還可以提供給專業教師外出學習機會,或者是邀請專家指導,提升專業教師教學水平。詳細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院校可以和相關企業合作,引進高級工程師、工程師,這些人員都具有豐富的工作精力,可以為雙師型隊伍建設打下良好基礎。第二,可以對從事相關崗位、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知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進行聘請,利用教學培訓,促使其參加教學活動,組建兼職教師庫。第三,選派專業教師到同類院校進行考察學習,對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行學習,對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進行學習。并且,可以執行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要求教師進入到企業中,進入到車間中,成為企業中一線工作人員,了解企業和設備的同時,學習專業技能,進而成長為雙師型專業教師。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基于“工匠精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還可以提升學生動手實踐水平與開拓創新精神,有助于學生未來就業。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過于注重專業知識傳授,忽略了提升實踐能力,也忽略了培養學生出開拓創新精神?;诖?,院校需要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把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作為主要內容,把工匠精神融入專業知識傳授、專業技能訓練中,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未來就業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