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萬芳
財務管理課程作為高校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通過學習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能夠讓學生了解會計學科的具體內涵,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自身的會計技能。但是由于財務管理課程內容涉及學科體系相對較多,具備難度大、公式多等特征,學生在學習財務管理課程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因為無法理解財務管理課程的具體內涵,從而降低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與自信心。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則打破傳統高校財務管理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弊端,以新型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為快速地掌握會計技能。
1.教學方法單一。對于高校財務管理課程來說,其體系相對復雜,包括統計學、會計學、管理學等體系內容。由于該課程內容理論性相對較強,導致學生在具體學習財務管理課程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分散注意力等情況。種種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效果。此外,通過對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絕大多數老師展開教學活動時通常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方式,并沒有以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在任務驅動型教學方式的作用下,不僅無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影響著學生接收財務管理知識。與此同時,絕大多數老師在展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的過程當中,主要是圍繞課本內容為學生傳授財務分析,風險控制等相關內容,并未以案例為學生進行實踐內容的分析,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2.實踐基礎環節薄弱。高校財務管理課程其實踐性相對較強,在具體展開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著重于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較少,在缺乏社會經驗的前提下,高校學生難以感知企業生產經營的整體過程,無法理解課本中的財務活動。學生在具體對課本中的財務管理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僅僅能理解課程理論知識,并不能將其與企業財務管理實際相結合,導致學生的財務管理技能無法得到相應的提升,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除此之外,對于一部分高校來說,其雖然為學生創設了校外實訓基地,但由于教師的財務工作經驗有所欠缺,在進行實訓活動時,僅僅能夠按照案例活動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并不能以企業的實際財務活動讓學生進行實際財務管理操作。
3.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上文提到高校財務管理課程中包括了統計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內容。正因為高校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相對復雜,導致該學科具備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等特征。要想全方面的為學生傳授財務管理課程知識內容,教師就必須要具備強大的學科功底。在具體展開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除了要全方面地了解財務管理專業理論知識的具體內容之外,也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能夠借助資源所掌握的財務管理知識對各種財務活動獨立解決與處理進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對于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來說,其雖然具備較強的理論教學經驗,但是由于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在具體展開教育教學活動時,難以為學生具體分析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此外,部分教師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對新知識及新技術進行學習與掌握,在展開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無法突出智能財務云財務等相關內容。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在展開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能夠有效地依靠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在信息技術手段的作用下,微課、大學慕課等教學平臺紛紛涌現,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網絡課堂平臺。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有趣性,同時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帶動了學生的綜合發展。除此之外,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思維方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在接收理論知識的過程當中,更傾向于借助在線課程實現自主學習。因此,在具體展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實現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另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全面化等特征,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財務管理人才,就必須要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新型的教學理念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夠與時俱進了解新型的財務管理理論知識,掌握會計技能。而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教師能夠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對教學資源進行搜集與整合,并以線上展開教學等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傳授。這不僅符合教學改革需求,同時也有利于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正確認識“互聯網+”時代發展的主要特征,并不斷學習新知識、新內容,順應互聯網發展背景對自身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進行創新與優化,進而提升高校財務管理課堂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
1.改革教學理念。近年來,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基礎上,高效財務管理教學活動必須要適應教育改革需求,對教學理念及教育模式進行創新與優化。在此過程中,高校財務管理教師也應當順應“互聯網+”的發展需求,實現教學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構建教育信息化生態模式,確保學生在學習高校財務管理知識的過程當中,能夠全方面掌握該學科知識,實現自身專業技能的發展與提升。此外,在展開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老師也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學習,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掌握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實現自身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的共同發展,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在進行高校財務管理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當優化課堂教學內容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引入智能財務、云財務等先進的教學知識及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發展自身的實踐能力。
2.改進教學方法。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老師也應當正確認識“互聯網+”的發展特征,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來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在互聯網平臺的作用下,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且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環境,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根據財務管理教學目標來實現課堂內容與互聯網技術之間的多態融合。為了讓學生全方面了解財務管理知識,老師也可以通過列舉案例、播放視頻等形式,讓學生了解業務辦理的常用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另外,為了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結合,老師也可以通過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展開財務管理理論知識教學,在此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借助學習通慕課等形式對學習資料上傳,讓學生主動學習財務管理內容。這樣既不限制學生學習時間及空間,同時老師也可以借助數據信息來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在進行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財務管理經驗,老師也可以借助ERP沙盤及企業模擬經營等相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企業的財務活動及運營流程,借助自身所掌握的財務管理知識對財務問題及財務業務進行處理。
上文中提到部分高校在具體展開財務管理教學的過程當中,并沒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導致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分離,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為了扭轉這種教學狀況,在具體展開財務管理教學的過程當中,高校及教師層面都應當重視理實一體化教學理論,并以培養該專業人才為根本目標,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和理論技能。在此過程中,高校層面應當借助“互聯網+”技術對教學體系進行健全與完善。在具體構建高校財務管理教學內容體系的過程當中,也應當突出前瞻性及時代性等特征,引入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內容,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為積極地對財務管理內容進行探索。此外,高校在展開財務管理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當按照教學規律,明確教學目標,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全方面掌握財務管理內容。由于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相對復雜,高校在展開教學活動時,可以對該課程的理論體系進行劃分,以財務基礎板塊、投資管理板塊等循序漸進地展開課堂教學,進而讓學生在不斷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技能的基礎上,更為快速地理解財務管理知識及內涵。與此同時,為了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高校層面應當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線上案例庫,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財務管理知識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企業財務運營的具體環境。另外,要想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積累實操經驗,學校也可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力度,共同構建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真正學習企業財務管理知識。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對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及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創新與優化,進而實現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綜合培養。在此過程中,高校層面也應當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財務管理課堂教學環境,并不斷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學生創設實訓基地,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理論技能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