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原
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水平人才,促進科學研究的重要責任,是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源泉。如何提高研究經費的有效利用,對于我國發展科學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明晰,經費使用中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科研成果質量低等一系列問題,限制了我國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審計作為高校科研資金管理當中的重要一環,如同高校的免疫系統,審計應當在提升科研資金使用績效、健全高校科研管理機制、促進高校科技事業發展方面發揮作用。本文旨在從審計監督角度出發,探究各方協同管理的機制,改善現有科研經費管理模式。
1.政策缺乏一致性。在審計實踐中發現科研經費來源多元化,各個渠道的科研項目往往會有不同的使用要求,然而大多數來源紛繁復雜的課題項目基本上是由各個學校和撥款單位進行制定,由于撥款單位與經費使用單位的性質不同等多種原因,使得各個單位之間制定的規范互不協調。由于沒有統一的政策規范,因此造成科研經費在支出環節和結項審核環節沒有可以準確核算和審核的依據,給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后續的工作添加了困難。
2.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和科研管理部門制定的科研項目管理法規、政策文件更多的是政策性意見且更側重于給出申請課題的程序、課題經費支出的原則性規定。比如文件中規定課題某項費用要合法合規進行使用,但是合什么法、合什么規沒有明確指出來,經費使用過程中沒有可操作性的依據;再比如文件中類似“違規使用資金,將嚴肅處理”,具體怎么處理,文件中一般沒有操作性的描述,諸如此類模糊性界定,使得后續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監管等各個環節都會出現諸多漏洞,難以保證科研經費合規使用。
3.政策缺乏系統性。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在制定時,綱領性文件多,而與相關部門協同制定的配套的文件較少,缺乏系統性。例如科研經費審計往往在課題結項時才由科研部門委托審計部門進行審計,由于課題結項時間所限,事后審計發現問題往往無法整改或者無法整改徹底,審計無法充分發揮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的作用。再比如審計發現科研經費預算普遍存在預算編制依據不足、預算調整隨意性強、預算執行不嚴格等問題,如何提高科研經費預算科學性需要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在科研項目申請時就要介入,結合相關部門要求制定統一的管理制度并進行審計監督,以強化預算剛性約束,有效規范科研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1.審計時點滯后。高校內部審計多是事后審計,即是在項目結題結項時進行審計,對于項目預算制定,項目執行過程中經費使用情況一般不進行介入,如此就造成了事后審計發現問題后違規現象已經造成,除了一部分項目可以進行整改調整以外,大部分已經成為既定事實,難以改正或者調整。
2.審計披露、整改不足。高校科研經費審計不應該停留在只審不改的層面上,對于所審計出的問題應當要求限期整改,但是整改是否達到要求,是否整改到位,如果沒有整改到位如何處理,應當制定明確的、可操作的規范依據,現實中大部分高校不會公開披露審計報告,高校科研經費審計無論是審計結果的披露還是后續的整改都存在有不健全之處。
3.缺乏科研經費績效審計。目前高校科研經費審計在實踐當中更多地從規范科研經費使用的角度來開展工作,然而高校科研資金流轉不同于日常公用經費流轉,高校承擔的諸多科研項目成果關系到基礎理論創新、生產技術變革乃至社會變革,承擔著引領當代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對于提升國家科研實力、科技水平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研經費審計應當從重視“資金合規”轉變為關注“資金效益”,改變“貓捉老鼠”的傳統審計方式,結合成果應用、價值創造、成本效益等指標得出審計結論。
通過對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部門進行分析,發現各個部門在政策制定、預算制定、經費使用、項目監督等各個方面都缺少部門間協同監管的機制,每個部門都各自為政,從自己部門利益考慮,將科研經費的管理割裂開來,沒有形成統一的、步調一致的監管機制。然而高校科研經費在監管過程中,是有較強的系統性要求,需要校內科研、財務、資產管理、審計等管理部門協同配合,信息互通,通力合作,才能提高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
為了加強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可以建立一個科研管理信息平臺,將各個部門掌握的信息如科研處的項目信息,財務處的經費使用信息,審計處的審計結果信息,以及科研經費形成的科研設備信息嵌入這一個統一的一體化的平臺,進行協同監管。這個系統一方面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克服信息不對稱的劣勢;另一方面打通了科研項目從課題申請,預算編制、經費使用、執行監控、資產入庫等業務處理環節,實現了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信息交換和共享。
高校可以建立一個跨部門協作的業務處理機構——“科研經費報賬中心”,由科研處和財務部門各自抽調配備一部分人員,專職處理科研經費報賬事宜,從項目成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監控,賬務處理,經費使用合理性審核、決算編制指導等方面形成專業化管理,由于高校資金來源大多是教育經費和科研經費兩大部分,然而教育經費和科研經費在使用管理上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財務部門是根據無差別的業務類別通過先后順序隨機安排人員進行賬務處理,不利于科研經費進行管理。
在對科研經費的使用進行監督時,應當整合紀檢、監察和審計的力量,使高校內部各個監督力量形成合力,審計部門主要負責對各個項目進行結項審計,對科研資金使用的合規性以及有效性進行評價,出具審計報告,在審計當中對發現的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項目,應及時向紀委、監察以及所屬學院、科研部門等部門進行通告,各相關部門應該對科研經費使用中存在違規違紀問題的情況制定明確、可操作的懲罰措施,以加強審計監督力度,改變以往高校審計披露不足、整改不力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