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
醫院的現代化運營管理,以業務流程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為核心,以績效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為工具,通過對醫院內部運營各環節、全流程的設計、計劃、組織、實施、控制與評價等管理活動,與形成醫療服務、科研成果等密切相關的各項核心資源管理工作的總稱。總的來說,醫院的現代化運營管理就是一整套能夠幫助醫院統籌管理、科學配置其人、財、物、技術等最核心資源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當前形勢下,隨著全國公立綜合性三級醫院的發展規模逐年不斷擴大,其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養等日常業務活動日益繁重;人、財、物、技術等資源的配置活動愈加復雜;資產管理、成本管理、收支核算管理、資金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等經濟活動日常管理也日益龐雜。同時,由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全面、持續推進,醫院的經濟運行壓力在逐漸加大,因此必須加快補齊醫院內部運營管理的短板,通過更精細化的管理放大效益,逐步邁向科學、現代化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之路。
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下發的《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文件,其中明確要求全國公立醫院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強化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體系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重新整合、均衡布局,使公立醫院的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使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管理。為更高效、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提供強有力支持,為防范、處理突發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風險提供強有力保障,為全面建成“健康中國”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不久前召開的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期間,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項基本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大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發展理念,即科學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醫藥衛生領域的發展進程中,公立醫院的科學發展更離不開新發展理念的指引,醫院應不斷創新、加強運營、精細管理,實現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醫院推行運營精細化管理,是醫院運營管理改革的一部分,通過樹立精細化管理理念,營造精細化管理氛圍,將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方法實際推廣應用到各項日常管理工作中,將過去的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形成全員參與,達到“處處見管理,事事有管理”,從而調動全員的積極性,早日建立起完善的精細化管理運行新機制,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通過推行精細化營運管理,能實時掌握醫院各項核心資源準確動態,進而統籌全局、科學謀劃、調整供給,能有效提升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等核心業務供給效率。推動運營精細化管理,是對各項資源進行科學管理、提升配置效率的有力舉措,是緩解醫院經濟財政運行壓力、提升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過互聯網問卷調查分析發現:由于全國各地推行政策和改革的力度不同,精細化運營管理的思想意識在各醫院還未形成統一共識。有的醫院尚未成立組建運營管理部門,有的醫院運營管理組織框架體系不完善,有的和運營管理有關的各項規章制度還處于空白,有的醫院運營管理年度工作目標沒有具體的計劃,沒有有效的組織、實施,沒有合理的控制,沒有精確的評價。
許多醫院的管理崗位任職人員,并非是通過公開公正招聘、選拔出來的,有的是直接由臨床業務科室的領導擔任,有的直接是醫護人員轉為行政管理人員,有的只是兼任掛名在運營管理崗位,他們缺乏專業的運營管理知識與管理能力。非專業職業化的運營管理人員,缺乏系統性的專業知識,缺乏全瞻性思維和眼界,對科學運營管理有一定的局限和制約作用。
有些醫院的運營管理還是停留在管理的初級階段,管理簡單、粗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管理不夠細,沒有將管理的觸角延伸向每一個角落。二是制度不夠細,沒有結合日常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行為規范,并確保執行的可操作性。三是具體分工不夠細,沒有把運營管理目標及任務細化分工、層層分解。四是考核、評價標準不夠細,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考核、評價標準。五是主體責任落實不夠細,沒有層層壓實責任,導致運營管理流于形式,效率不高、質量不強。
主要體現在:一是人力資源的浪費,管理者們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力配給不恰當、人員分配不合理、人才啟用不及時等等,導致了人員頻繁流動,無法穩定地適應工作崗位,更無法在專長的領域發揮其最大才能,導致普遍工作效率低下。二是財產物資等資產的管理不嚴格,存在資產流失、管理不善、不合理損失的情況。三是沒有和臨床業務消耗部門密切合作、協同管理其資源。
現實中,適宜于各家醫院運營管理的流程模式還在不斷摸索、建設、完善中,有不合理的、不科學的地方在所難免。但為了管控風險、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及質量,必須對不合理的地方,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分析原因,提出改正建議和意見。
由于每家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快慢各異,信息化建設緩慢的醫院,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搞基礎數據統計,再進行人工比對分析數據,耗時耗力,最后的結果是運營管理效率和質量明顯弱于信息化先進的醫院。只有建設好強大的基礎信息系統,才能實現各部門各管理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
一是醫院的主要責任人法人應當負總責統領醫院的運營管理工作,各分管院領導對具體工作進行細化分工。二是沒有運營管理部門或類似機構的,應當組建該部門,負責日常運營管理工作。三是建立醫院運營管理組織框架、完善管理體系。四是,明確職責權限、決策機制、運營流程等。
一是醫院應當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再結合醫院原有的規章制度,制定出運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二是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績效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各項輔助管理制度。三是組織全體員工深刻學習運營管理相關制度,領會并認真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
一是運營管理部門負責考察研究本地區及周邊毗鄰區域醫療市場行情,并制定合理的運營管理年度工作計劃。二是負責制定并完善運營管理流程。三是負責優化資源配置,給決策者以科學建議。四是負責各科室的績效考核。五是負責組織分配運營管理任務,督促各項管理措施積極落實。六是開展年度運營效果的質量分析評價,編寫年度分析報告。
一是通過公開公正招聘、選拔、培養高級管理人員。二是運營管理團隊應配備財務、審計、醫療、護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等專業技術人員,由他們組成管理團隊成員,各司其職。三是應大力推行運營助理員、價格協管員工作機制,安排助理員或協管員下沉到各臨床科室,常駐輔助管理,配合臨床科室加強內部運營管理工作。
一是應當加強決策機制。凡是運營管理工作中涉及重大事項的,必須經黨委會研究決定。需要進行合法性審核的,應當出具審核意見。二是明確分工負責機制。明確運營管理部門、臨床業務部門、行政后勤部門等在運營管理方面的工作職責和具體分工。三是細化督導落實機制。從上到下逐層分解、細化運營管理任務,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各項目標有效達成。四是開展分析評價機制。不定期開展運營情況檢查、進行分析評價,動態掌握運營管理工作進展。五是構建溝通反饋機制。將運營效果在醫院內部各層面進行反饋,實現雙向協作,兩級協同。
一是應當優化資源配置。根據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人、財、物、技術等資源配置標準,加強資源優化、科學調配,使各資源動態匹配。二是應當加強財務管理。加強成本核算,為運營精細化管理提供堅實基礎。三是應當加強資產管理。加強原材料、藥品耗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等資產管理,強化資產使用效益的分析和追蹤評價。四是提供臨床、醫技等科室運營指導。建立運營助理團隊,常駐科室,科學分析運營發展情況,有效指導各相關科室提升運營效益。五是管控運營風險。要強化審計監督、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健全風險評估、防控機制,實現醫院經濟事項全程管控。六是加強內部績效考核。建立內部綜合績效考核指標,從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學科建設等方面全方位開展績效評價,全面考核運營管理實施效果。
要以患者為中心,以臨床科室為核心,以公益性為導向,以精細化管理和提質增效為終極目標,綜合運用、統籌優化管理流程,實現流程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一是應當將運營活動中各個環節的人力、財產、物資、技術各項資源,通過流程管理相結合,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二是梳通運營流程。按照規范、順序,繪制醫院運營活動流程圖。三是評價運營流程。要從風險、質量、成本、時間等指標,檢查評價各運營流程的規范性、適應性。有問題的地方,應找出問題癥結,分析主觀客觀原因,提出合理建議。四是優化運營流程。根據不合理的流程,改進確定出最優的流程。同時,要注重系統性、協同性、高效性,持續優化,確保運營流程能夠及時適應醫院內外部環境和條件的不斷變化。五是建立流程管理的標準化。經過實踐檢驗的并且切實可行的運營流程,要及時固化到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規范運行、高質高效。
一是要建立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重要資源全程信息化管理。運營管理信息系統應當包含人力資源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物資管理系統、績效考核系統等基礎系統。二是要推行各管理系統之間互聯互通,實現臨床管理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相對接,并依托信息化平臺,探索信息系統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三是構建運營管理信息數據庫。可以從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各業務信息系統中甄選出可用于支持運營管理決策的相關數據,經過整合集成為數據總庫,為運營數據分析、決策模型的構建提供數據支持。
綜上所述,醫院的精細化運營管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長期對管理工作的持久錘煉、鍛造與磨合。只有全體員工全面提高思想認識與覺悟,積極參與、協同配合、細化分工,通過不斷查漏補缺,完善體系,加強系統建設,最終才能磨煉出一個科學、精干、高效的現代化醫院運營管理組織,才能為實現醫院提質增效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