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吉日嘎拉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6105)
養羊業是內蒙古支柱性產業之一,在畜牧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近年來,內蒙地區羊肝片吸蟲病呈現出高發趨勢,該病危害性大、傳播速度快,對羊群健康及養羊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因此養殖人員要及早做好預防、診治工作,降低損失。
肝片吸蟲病是內蒙地區羊養殖常見病、多發病,任何品種的羊均可患病,尤其是綿羊及羔羊,其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該病可發生于一年四季,在每年的6—9 月份是發病盛期,此時降雨增多,椎實螺數量增加,導致羊肝片吸蟲病流行。特別是處于低洼、潮濕、沼澤地帶放牧的養殖場,肝片吸蟲病發病率顯著升高。羊肝片吸蟲病具有發病快、勢頭猛、傳播范圍廣等特點,同時該病亦是人獸共患病,對羊和人的健康威脅較大,為保障牲畜及人員安全,做好羊肝片吸蟲病的防控工作尤為重要。
羊體內肝片吸蟲數量少時不會發病,隨著肝片吸蟲的快速繁殖,當蟲體大量超過50 條時即可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同時,羊營養充足時,癥狀不明顯,營養不良時,則會出現明顯癥狀。
羊急性型肝片吸蟲病,常見于每年的10—11 月份,患病羊出現低熱癥狀,不愿進食,被毛雜亂無光澤,腹脹腹瀉,黃疸,貧血,后期易因引發急性肝炎、腹膜炎等死亡。
羊慢性肝片吸蟲病,常見于春季和冬季,病羊食欲時好時壞,生長發育遲緩,貧血,可視黏膜蒼白,被毛粗亂無光澤,時而腹瀉時而便秘,糞便一般為黑褐色,眼瞼水腫,妊娠期母羊極易流產或癱瘓,哺乳母羊泌乳量明顯減少,中后期病羊大多衰竭致死。
對病死羊的尸體進行解剖,急性病例表現為:肝臟腫脹,心包膜沉積纖維,腹腔呈腹膜炎病變表現,充滿大量液體,顏色為血紅色。慢性病例表現為:肝臟組織被破壞萎縮,質地硬,邊緣鈍圓,膽管肥厚突出,膽管內部有污濁稠厚的液體,檢查可發現有蟲體。胸腔、腹腔、心包內有大量液體,呈透明狀。
有經驗的獸醫人員,結合肝片吸蟲病的流行特點,病羊的臨床典型癥狀表現以及尸體解剖變化即可做出相應的診斷。必要時,可進行試驗診斷,取病羊新鮮糞便5g,用沉淀法和錦綸篩兜集卵法檢查蟲卵,如發現有長卵圓形黃褐色的蟲卵,即可確診。
西藥治療羊肝片吸蟲病常用的藥物有:吡喹酮,按照50mg/kg·bw 劑量飲水灌服;阿苯達唑,按照10mg/kg·bw 劑量口服;硝氯酚,按照5mg/kg·bw 劑量口服;碘醚柳胺:按照7.5mg/kg·bw 劑量口服;三氯苯達唑,按照10mg/kg·bw 劑量口服;氯氰碘柳胺鈉注射液,皮下或肌內注射,一次量5~10mg/kg·bw。
中藥治療羊肝片吸蟲病,具有安全、毒副作用低的優勢,治療時以驅蟲利水,行氣健脾為原則。中醫將羊肝片吸蟲病稱之為肝蛭病,治療時可用“肝蛭散”,其成分為:貫眾、檳榔、蘇木、肉豆蔻、茯苓、龍膽草、木通、澤瀉各25g,厚樸30g,甘草20g,將上述中草藥研磨成粉末狀后加入適量開水沖調溫后空腹灌服,1 劑分早中晚3 次服用,連續服用3~5d。該方中貫眾、檳榔為主藥,殺蟲效果頗佳;蘇木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厚樸具有行氣導滯的功效,龍膽草具有清肝膽火的功效,茯苓、澤瀉、木通具有利水健脾的功效,肉豆蔻具有溫中澀腸止瀉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和中的功效,上述諸藥合用可起到驅蟲利水、行氣健脾的效果,被廣泛應用于羊肝片吸蟲病的治療中。
內蒙地區羊養殖以放牧為主,極易接觸寄生蟲,導致肝片吸蟲病高發,為有效降低羊肝片吸蟲病發病率,應認真做好下述幾項工作:
養羊業是內蒙地區支柱性產業之一,近年來羊肝片吸蟲病的頻頻發生,對養羊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歸根結底,這主要是由于養殖人員防疫意識不高所造成的?;诖耍酪卟块T、畜牧部門要聯合做好羊肝片吸蟲病的預防宣傳工作,切實提高廣大養殖場戶的防疫意識。宣傳時,一方面可深入養殖場戶家中發放宣傳單手冊,為其講解羊肝片吸蟲病的危害性及防控的必要性,并掌握相應的預防技術。另一方面,可充分發揮出當前微信、抖音等媒體平臺的作用,通過制作短視頻的方式推送給養殖場戶,學習羊肝片吸蟲病的預防和治療知識、技術[1]。
椎實螺是羊肝片吸蟲病的中間宿主,夏季等多雨季節環境下,椎實螺快速繁殖,這是導致羊肝片吸蟲病大規模流行的重要因素。為防止羊肝片吸蟲病的傳播和流行,將中間宿主椎實螺相消滅掉至關重要。牧區牧民要做好農田水利設施、低洼地的改造工作,通過破壞椎實螺生存環境的方式,影響其正常繁殖,進而減少椎實螺數量。春季放牧前,需對牧場進行檢查,如發現有椎實螺,可噴施硫酸銅5,000 倍液將其殺滅。此外,牧區可飼養一些禽類動物,如:雞鴨鵝等,椎實螺是禽類的重要食物,亦可有效減少椎實螺數量,防止羊肝片吸蟲病的流行和傳播。
內蒙地區有豐富的牧草資源,羊養殖以放牧為主,以舍飼為輔。牧民在放牧時,要盡可能的遠離低洼、潮濕、沼澤地帶,人為避開椎實螺。同時,要做到合理輪牧,將草場分為多個輪牧小區,按照順序依次放牧,每個小區放牧1~2 個月左右,降低肝片吸蟲病的感染幾率。此外,在冬末春初季節,往往氣溫低,牧草少,此時應以舍飼養殖為主,科學配制精飼料和粗飼料,保證日常營養均衡,適口性好,定期補充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滿足羊群生長對于多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提高羊的抵抗力,防止羊肝片吸蟲病的發生。
定時定期做好驅蟲工作,是降低羊肝片吸蟲病發病率的重要舉措。養殖人員應結合當地、本場羊肝片吸蟲病的發生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驅蟲計劃,控制好驅蟲時間、驅蟲次數,有效誘殺寄生蟲。一般情況下,牧區每年應驅蟲2 次,第一次為2—3 月份,旨在防止夏秋季節放牧時病原的傳播;第二次為10—11 月份,旨在保護羊群安全越冬。驅蟲時,驅蟲藥選用的合理性是影響驅蟲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驅羊肝片吸蟲最為有效的藥物是硝氯酚,按照5mg/kg·bw 劑量空腹內服,1 次/d,連續驅蟲3d 即可?;蛘咭嗫墒褂冒⒈竭_唑等藥物進行驅蟲,亦可起到不錯的效果。需注意,羊服用驅蟲藥后所排出的糞便應及時堆放發酵處理,殺滅殘留的寄生蟲,避免其傳播[2]。
養殖場戶在日常飼養時,要高度重視清潔消毒工作,為羊群的生長營造健康衛生的環境。首先,每日應及時清理圈舍、運動場內的糞污,清水沖刷地面,減少糞污殘留,防止寄生蟲和病菌的滋生與繁殖。其次,要保證圈舍有良好的光照、通風條件,及時排出氨氣等有害氣體。合理控制飼養密度,避免過度擁擠。最后,要制定消毒計劃,明確消毒的必要性,結合不同位置、物品科學選用消毒劑,控制好消毒藥液濃度,避免產生毒害。例如:羊舍、進出入車輛、場地,優先用2%氫氧化鈉溶液消毒;飼料墊料,優先采用焚燒、深埋處理法;糞便,優先采用生物熱消毒法;皮毛,優先選用甲醛熏蒸消毒法。要定期輪換使用消毒劑,防止出現抗藥性,提升消毒效果。
水是羊生存的必需品,如水源被污染或有寄生蟲,則極易造成寄生蟲病的流行,所以做好飲水管理工作尤為關鍵。牧區牧民應提高飲水管理意識,定期落實水質檢測工作,及時了解飲水的水質情況,如水源重金屬含量超標、被化工廠污染,則禁止讓羊群飲用。要優先飲用自來水、流動的河水,禁止飲用死水。此外,養殖人員要做好水槽清潔工作,及時將水槽中的雜物清理干凈。如牧區飲水污染較為嚴重,可用漂白粉、次氯酸鈉等消毒劑消毒,達到去除臭味、分解乙醇、殺菌的目的,提高水質。
羊肝片吸蟲病,亦會對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所以養殖人員自身要提高防護意識。日常飲食中,應飲開水、吃熟食,禁止食用生羊肉。病死羊應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進行無害化處,如:深埋、焚燒等。禁止將病羊隨意丟棄到河流、荒野中。在處理病死羊及其污染物時,工作人員要做好佩戴專門的防護用具,做好消毒工作。如養殖人員出現發燒、腹痛、消瘦、貧血、黃疸等癥狀,要及時就診,并用吡喹酮等藥物治療,防止延誤病情。
綜上所述,內蒙地區羊肝片吸蟲病高發背景下,要充分意識到肝片吸蟲病的危害性及防控工作的必要性,提高預防意識,制定完善的預防措施,有效降低羊肝片吸蟲病發病率。同時,針對患病羊,應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之上,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幫助病羊及早恢復健康,降低死亡率,保障內蒙地區養羊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保障畜牧經濟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