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江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柳州 545100)
近年來,為了減少動物疫情的發生,防控工作是疫病發生的首要環節和根本措施,對于動物疫苗的管理更是嚴格執行,確保疫苗的質量。各個地區對于本地的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更是嚴格,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生。對于人畜共患疾病,各級政府更是嚴格把控,按時采樣監測,及時上報監測結果,防止重大疫情流通市場,危害社會。對于仔豬的發病,大多以低血糖癥為主,最根本的原因是母豬體質較差,養殖人員在母豬的妊娠期間,沒有滿足母豬的妊娠營養需求,營養缺乏,導致胎兒生長發育不良,出生后體質較弱,母豬分娩后泌乳量不足,無法滿足仔豬的營養攝入,導致仔豬生長發育受損,各個器官發育不完善,進而引起仔豬低血糖癥。
仔豬的低血糖癥是一種非傳染性營養代謝疾病,患病仔豬的體內血糖含量較低,腦神經機能障礙等,該病主要是無法滿足自身對糖的需求而發病,若不能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100%,給養殖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本文從仔豬低血糖癥的發病原因、癥狀、診斷、中西醫治療及預防措施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廣大的養殖者帶來一定的幫助。
這部分因素大多來自母豬,母豬懷孕期間營養不良,養殖人員未能及時補充母豬的營養需求,胎兒在妊娠期間發育不完善,產后乳汁分泌不足,出生后就先天性衰弱,自身的代謝吸收機能較差,非糖物質轉化為糖原的能力差,再加上出生后活動力增強,導致仔豬能量供給不及時,嚴重時引發死亡[1]。
剛出生的仔豬糖原獲取主要來源是母乳,若此時母乳乳汁分泌不足,仔豬沒有獲取足夠量的初乳,仔豬體內的糖原攝入低于消耗量,導致機體自身的血糖水平較低,當低于50mg/100mL 時,就會發生神經系統障礙,仔豬就會表現出昏迷、反應較慢、體溫下降,最后嚴重時導致死亡[2]。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冬季,冬季氣溫偏低,若養殖戶沒有提前做好仔豬的防寒保暖工作,仔豬出生時為了維持正常體溫,就會消耗自身的糖原來保暖,當體內的糖原消耗高于糖原供應時,仔豬就會出現低血糖癥。
仔豬出生后,活動量增加,身體會消耗更多的能量,為了保證仔豬的能量供應,需要給仔豬進行額外的能量物質補充,若此時養殖戶沒有進行額外的能量補充,導致仔豬體內血糖下降,消耗自身體內的糖原,容易導致仔豬出現低血糖癥。
此病多發生在仔豬出生后的一周內,具有集中性,仔豬表現出精神狀態較差,食欲下降,部分表現為水腫,四肢軟弱,站立困難,毛色暗淡,流少量白沫,發出尖叫聲,體溫下降,或做游泳狀運動,病程較短,救助不及時導致死亡[3]。解剖時發現,仔豬的頜下、額凹及胸腹下水腫,顏色為半透明無色,肝臟質地易脆,肝臟表面存在桔黃色的出血點,土黃色的壞死灶,膽囊腫大且含有淡黃色的膽汁,腎臟表面存在淡土黃色的出血點,輸尿管內有白色的沉淀物等現象。
仔豬的低血糖癥與豬偽狂犬病、豬鏈球菌病和仔豬缺鐵性貧血發病癥狀類似,經常誤診,不能及時的對癥下藥,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以下簡介這三種病的發病癥狀,希望對養殖戶有所幫助,對仔豬能夠進行正確的診斷并做出及時的治療。此病最大的區別在于母豬泌乳量不足,仔豬血糖含量顯著下降,且發病大多在出生后一周內。
正常的仔豬血糖水平為76~149mg/100mL,低于50mg/100mL時可判定仔豬為低血糖癥,用葡萄糖氧化酶測定仔豬的血糖水平來判定。
新生仔豬發病時發熱,嘔吐腹瀉,精神不振,厭食,有神經癥狀的反應,觸摸肌肉時肌肉抽搐;解剖時發現,腦膜出現明顯出血、充血,肝臟和脾臟有白色的壞死灶,多處組織器官有炎癥反應,鼻咽黏膜、淋巴結及脾臟的淋巴細胞中有核包涵體等癥狀[4]。
豬鏈球菌為革蘭氏陽性菌,該菌為圓形或橢圓形,腦膜腦炎型大多發于仔豬,病豬表現為發熱、食欲下降、呼吸困難、鼻腔分泌黏液,仔豬行走困難,站立不穩,眼神呆滯,死亡率較高;解剖時發現,皮膚大片發紅,腦膜輕微充血腫脹,腦室內出現纖維素性和炎性細胞分泌物,肺部病變為支氣管肺炎,心臟病變為化膿性心外膜炎等癥狀[5]。
病豬表現出精神沉郁、離群伏臥、食欲減退、營養不良、消瘦等,部分仔豬還會表現出異食癖,解剖時發現,肝臟出現脂肪變性、腫大,呈淡灰色,血液稀薄,肌肉顏色變淡,胸腹腔有積液,心臟松軟等癥狀[6]。
發病程度較輕的仔豬口服25%葡萄糖溶液10mL 和VC 0.1g;發病程度較重的仔豬腹腔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間隔2~3h注射一次,直至仔豬癥狀緩解[7]。
腹腔注射的正確操作,注射器消毒完畢后,仔豬倒提,12 號針頭在仔豬的倒數第二對乳頭外側2cm 處垂直進針,再連接注射器或靜脈導管完成注射,此法簡單容易操作,而且以最快的速度來提高仔豬的血糖水平[8]。
對于中醫治療,大多是針對母豬的治療,母豬產奶量多了,仔豬才會攝入足夠的營養,奶的質量越好,仔豬的抵抗力越強。方劑1(黨參、黃芪各30g,當歸、木通、王不留行各25g,麥冬、桔梗各20g)針對母豬營養不良、體質瘦弱等癥狀;方劑2(生地、白芍、柴胡、花粉、青皮各15g,當歸20g,川芎、漏蘆、通草、木通、白芷、甘草各10g,王不留行30g)是針對母豬過肥、激素分泌失調等癥狀;方劑3(川芎、木通、連翹、當歸、苦參、板藍根各15g,花粉10g,王不留行30g,白頭翁20g,蒲公英60g)是針對母豬乳房炎等癥狀[9]。對于仔豬低血糖癥的治療大多以補充葡萄糖為主,提高仔豬的血糖水平,提高母豬的泌乳量,保證仔豬母乳的攝入,低血糖癥的癥狀就可以得到緩解,仔豬便可正常的生長發育。
母豬在妊娠期間的營養狀況與仔豬出生時的自身抵抗力有關,母豬的妊娠后期需要加強飼喂量和飼料的能量水平,不僅有利于母豬的生長發育,而且對胎兒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十分有利,保證了胎兒出生時的良好體況;胎兒出生時,可以對仔豬的飲水中添加一些紅糖,補充仔豬的能量攝入,母豬飼糧可以提供少量的精飼料,用來補充母豬的體能,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根據仔豬的生長發育需求,調整母豬的飼喂量及飼糧搭配,盡可能地保證乳豬的質量,滿足仔豬的生長發育需求。
產前應打掃干凈周圍的環境,母豬自身的衛生一般用高錳酸鉀擦拭消毒,減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降低仔豬出生時感染疾病的風險,產后,清理母豬的腸道及產道,保證母豬的產后清潔,臨產前后,可適當對母豬每天補充飼喂白糖,將白糖用熱水化開與飼料混合攪拌,補充母豬體內的能量。
仔豬出生后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應及時地吃到母乳,飼養人員可以輔助仔豬盡早地采食母乳,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體,可以增強仔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防止低血糖癥的發生;或者在仔豬出生時人為補充溫糖水或者葡萄糖水,降低低血糖癥的發生。
仔豬剛出生時抵抗力較弱,適宜的生長環境是保證仔豬生活的關鍵,冬季時溫度較低,此時需要養殖人員做好豬舍的保溫工作,豬舍中要增加一些暖氣、保溫板等設施來提高豬舍的溫度,溫度不能有較大的波動;同時,豬舍的環境要保持干凈整潔,及時地清理糞便,定期消毒,為仔豬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個別仔豬發病較快,癥狀嚴重,用葡萄糖治療無反應,病豬雙眼緊閉,反應遲鈍,可對百會、耳尖、耳根等穴位進行針灸,以此來提高仔豬機體的興奮性,增強反射力;部分剛出生的仔豬,由于產房溫度過低,導致仔豬出現緊急癥狀,可用溫熱水對仔豬進行洗浴,同時對仔豬進行揉搓、按摩,盡快的讓仔豬恢復體表溫度,加快血液循環。
綜上所述,實際生產中應以預防為主,避免仔豬發生低血糖癥給豬群帶來不利影響。為了防止仔豬低血糖癥的發生,需要提高母豬妊娠后期的營養水平,保證母豬的健康體質,提高胎兒自身的免疫力和發育狀況,加強仔豬出生時的環境管理和飼養管理,仔豬的飲水中添加適宜的紅糖,保證仔豬的能量攝入,滿足仔豬對母乳的需求,冬季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