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欣
(江蘇省高郵市農業農村局 江蘇揚州 225600)
我國是豬、雞、牛、羊等畜禽養殖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促進了我國畜禽養殖業朝著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然而廣大養殖戶在畜禽養殖過程中也面臨畜禽疾病的一些困擾,尤其是養牛、養羊、養豬產業均會發生口蹄疫疾病。口蹄疫病毒在不同畜種間傳播、流行以及對畜種的危害不同。本文就口蹄疫病毒的基本情況以及在不同畜種間造成的危害進行了介紹。在此基礎上,作者還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為廣大養豬業從業者更好的應對非洲豬瘟背景下對養豬業造成的影響,提出了積極構建規模化養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相關建議和策略,提供參考學習。
口蹄疫是由環境耐受力與存活率較強、電鏡下表面無囊膜的球形的微RNA 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導致的。可以將其細分為O型、A 型、C 型、SAT1 型等7 個血清型,每個血清型下面又可以分為多個亞型,故導致在畜禽養殖中對此病進行臨床免疫預防的困難較大。口蹄疫病毒在畜禽內臟的存活率極強,即將含有病毒的畜禽內臟冷藏7 個月仍可檢測出活性,但是此病毒對酸以及酸性環境較為敏感,畜禽養殖中可用酸類消毒劑進行消毒控制。
口蹄疫病毒可感染超過30 種的動物,最易感的為偶蹄類動物,且在不同畜種間的發病特點不同。下面就牛、羊、豬三種畜禽養殖中最常見的飼養畜禽發病特點進行了介紹。
1)豬。此病在豬上的發病時間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是寒冷的冬季和春暖乍寒的春季發生率較高。與養豬業中其他傳染病相比,此病的感染性、傳播性更強,并且發病率較高。另外,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飼養模式下豬群對此病的易感性不同,由于仔豬的免疫力、抵抗力較差,故仔豬感染此病的概率以及發病率均高于成年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達100%,若不及時進行處理和預防,則會加快疫情的快速傳播[1]。
2)牛。此病在牛上的發病率較高,但是致死率較低;全年均可發病,但是高發季為春秋季,發病周期明顯。在牛上O 型血清型的口蹄疫病毒傳染性最強,發病率最高。犢牛可能由于吮吸含有口蹄疫病毒的乳汁而發病,發病后的死亡率較高。并且此病無根治的方法,只能將患病牛及時隔離、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3)羊。此病在羊群中,全年均可發病,但是與其他季節相比,冬季的發生率較高。羊群若感染此病毒,則病程較短,病情發展迅速,若未及時進行治療或者采用的治療方法不當均會導致患病羊發生死亡。羔羊由于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較低,故其易感性和發病率均高于成年羊,且患病后的死亡率也較高。
不同種畜禽感染口蹄疫病毒之后在臨床上的表現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1)豬。患病豬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體溫升高至40~41°C,從局部病變逐漸發展到全身發生病毒血癥,病豬全身,尤其是口唇、鼻鏡、乳房、包皮等出現小如芝麻粒、大如蠶豆的不等的水皰,破裂之后瘡面開始發生糜爛。患病豬只食欲不振甚至廢退,精神低沉萎靡,對外界的一些刺激無反應。若病豬未發生細菌感染,則7~10d 左右即可自行治愈;若發生細菌感染,則會加重病情,導致病豬無法站立,嚴重影響飼料采食等行為,最終導致病豬衰竭而死。對處于哺乳期的母豬而言,此病會導致乳房發生爛斑樣病灶[2]。
2)牛。此病在牛上的潛伏期為2~7d,體溫逐漸升高,可達40°C左右。病牛食欲不佳、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口腔發膿潰爛并有較多的泡沫狀排泄物,病變部位也由局部逐漸發展到全身。若妊娠階段的母牛感染,則會導致流產或者產出死犢牛;如產奶期奶牛發生感染,則會導致乳房炎進而降低產奶量。另外,此病在牛上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前者的死亡率較低,而后者的病程較急,死亡率很高。
3)羊。在羊上的潛伏期為7d 左右,病羊表現為精神狀態較差、食欲不振、呼吸頻率增加,有些羊只的眼部會出現一些癥狀,如嚴重流淚,眼結膜由最初的發紅、發炎逐漸發展為變白、厚度增加,嚴重時會導致病羊失明。若羔羊感染口蹄疫,會出現血性腸炎,甚至心臟停搏,并且患病后的死亡率較高。
與其他畜禽相比,豬、牛、羊等最易受到口蹄疫病毒的侵襲,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因此,在中國畜牧業朝著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如何構建規模化生物安全體系的養豬場成為畜牧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下面就如何構建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提出一些建議和策略供廣大同行學習交流。
在畜禽養殖中,一定要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則。對于口蹄疫等疾病的預防既要通過消滅病原來實現,也要從切斷和控制傳播途徑來進行預防,分別從外部和內部兩個角度來構建生物安全體系。從外部角度來看,構建生物安全體系主要從控制病原體和預防各種有害微生物來控制疫病在養豬場內的傳播和流行;從內部角度來說,構建生物安全體系就是有效控制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在豬群之間擴散。故廣大養殖戶一定要從內外兩個方面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產生,不斷提高相關養殖技術水平、提高防控意識,才能為構建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立良好的基礎。
引種是發展規模化豬場的基礎,但是也會帶來一些風險,因為不同豬群之間可能會攜帶不同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增加原來豬場發生疫病的風險。因引種之前一定要做好相關準備和檢查工作。首先,要檢查豬群免疫、檢疫的相關文件材料是否齊全,是否有當地畜牧部門頒發的《種豬生產許可證》。然后,最好選擇全進全出的方式進行引種,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疫病傳播的風險,也能夠保證全群豬只的健康狀態、生理階段、體格水平等處于統一水平,有利于進行統一的免疫接種工作和開展疫病防控工作。最后,一定要將新引進的豬種進行1~1.5 個月有效的隔離飼養,并且隔離期間由專門的飼喂人員進行飼養,并做好相關記錄工作,避免工作人員串圈造成疫病的擴散。另外,對于新引種的豬只,合并圈舍之前進行有效的馴化工作,可以使其更好地適應本地豬群環境和模式,既能有效地降低引種豬只對新環境的應激,也能夠降低本圈舍原有豬群被擾亂的可能。
圈舍是豬群遮風避雨、避暑保暖的重要場所,是豬只活動時間最長的場所,因此,一定要為豬只提供良好的圈舍環境,才能保證其健康生長,有利于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構建。首先,做好日常通風換氣,保證適宜的溫濕度。良好的通風換氣,既能為豬群提供清潔良好的空氣,也能有效去除豬舍一些刺激性氣體,避免對豬只的呼吸道和眼結膜等造成刺激;適宜的溫濕度,既能保證豬群健康生長,充分發揮生長性能,還能夠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然后,制定完善的消毒免疫制度。消毒是構建生物安全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有效預防疾病的核心內容。規模化豬場一定要按照消毒制度嚴格執行,根據圈舍、周圍環境、用具等不同消毒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消毒藥物、消毒方法和消毒周期,并且要實行相關的獎懲制度,這樣既能保證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責任心,將消毒制度落到實處,也能有效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證豬群的健康。最后,做好相關滅鼠、滅蚊蠅等有害動物控制工作。
免疫接種是從源頭預防和控制疫病發生和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構建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重要策略,還是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正常的必要程序。因此,廣大養豬場戶一定要根據本場實際情況、當地疫病流行特點、豬群健康狀態等進行相關疫苗的接種工作。首先,疫苗的選擇,一定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稀釋和注射,一般選擇同一產地、同一廠家、同一批次的疫苗。然后是免疫豬群的選擇,要按照疫苗接種階段,選擇適齡豬群進行接種。也要注意豬只的健康狀態,一般患病豬只、妊娠階段的豬只、體質衰弱的豬只、應激狀態的豬只等非健康狀態的豬不宜進行疫苗接種工作,等到情況好轉之后再進行免疫。最后,做好接種之前的準備工作,檢查疫苗的有效期、包裝、標簽等是否符合要求;做好免疫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做好疫苗的稀釋和保存工作。
口蹄疫是嚴重危害豬、牛、羊等畜禽健康的一種常見疫病,在了解其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加強預防工作、增強畜禽營養等可有效減少發病率。另外,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繁重而復雜的工作,需要廣大養殖戶從各個角度重視此項工作,方可加快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構建,獲得質量優良、安全衛生的豬肉以及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