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超,樊 偉,王 巍
(遼寧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遼寧 沈陽 110847)
“巨陽者,諸陽之屬也。”《黃帝內經太素·卷二十五·傷寒·熱病決》曰:“巨,大也?!枮楦?,太陽也。故足太陽者,三陽屬之,故曰諸陽之屬也?!盵1]唐容川《血證論·卷一·臟腑病機論》載:“膀胱稱為太陽經,謂水中之陽,達于外以為衛氣,乃陽之最大者也”[2],此言足太陽膀胱經陽氣充盛,這一理論與經絡循行交接理論,經絡臟腑理論,氣街理論關系密切。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的命名受到這一理論的影響,部分腧穴名稱蘊含著陽氣充盛之意。
“巨陽者,諸陽之屬也?!贝死碚撟钪庇^的表現為膀胱經陽氣充盛,在膀胱經的穴名中,有直言陽氣盛者,亦有用神安、精足、筋柔之意隱喻陽氣盛者。
1.1 腧穴命名明示經脈陽氣充盛 絡卻,別名,強陽 ,李中梓于《內經知要·卷下·經絡》中載:“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上額交巔(由攢竹上額,歷曲差、五處等穴。自絡卻穴左右斜行,而交于巔頂之百會);[3]”百會,百脈之會,屬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此穴于百會通督脈之陽氣,陽氣自然充盛;此外,強,《說文解字·蟲部》:“強從彊”[4]279,“彊,弓有力也?!盵4]270陽,陽氣,弓張滿則有力,蓄力待發,取名強陽借弓張力足之象示本穴陽氣充盛之意。會陽,會,《說文解字·會部》:“合也?!盵4]109陽,陽氣也。《經穴匯解·卷之六·經脈流注第十·足太陽膀胱經》載:“會陽(督脈氣所發。)”[5],足太陽經與督脈二條陽經交會于此穴,而督脈又稱“陽脈之?!保枤庾匀怀涫o疑。故名曰會陽,直述陽氣充盛之意。
1.2 腧穴命名隱喻經脈陽氣充盛 神堂,神,《說文解字·示部》:“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盵4]8引申為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質,堂,《說文·土部》:“殿也?!盵4]287殿堂,高大的房屋,正寢也,意為神身居留住之處?!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吩?“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王冰在《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說 :“ 然陽氣者,內化精微,養于神氣。”[6]15故本穴可安養元神,陽氣盛則神安寢,故取名神堂,引神安之意暗示陽氣充盛。承筋,承,《說文解字》:“奉也。受也?!盵4]253筋,《說文解字·筋部》:“肉之力也?!盵4]91《素問·生氣通天論》說“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蓖醣凇吨貜V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中云“然陽氣者,內化精微,養于神氣;外則柔軟,以固于筋?!盵6]15本穴可承受筋脈,柔養筋脈,陽不盛,亦不能為之,故示陽氣充盛之意。故取名承筋,用筋柔之意暗示陽氣充盛。
太陽經充盛的陽氣,似自然界太陽東升西落,早晨,陽氣開始生發,中午,陽氣最為隆盛,太陽西下時,陽氣漸漸潛藏于里,隨之循行在不同的位置輸布不同能量。
2.1 經絡陽氣流動之態睛明,《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載:“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泵?《說文·朙部》:“照也”[4]141,五臟六腑之精陽皆匯于此穴,引申為照亮、天亮的含義,取名睛明,借早晨陽氣開始生發之意,形象展示本穴陽氣似旭日初升,蒸蒸日上之態。委陽,委,《說文·女部》:“委隨也?!盵4]261委之則聚,引申為聚集之意。陽,陽氣也。意指陽氣在本穴聚集。取名委陽形象地描繪了太陽冉冉升起后陽氣聚集充盛之態。殷門,殷,《說文·?部》:“作樂之盛稱殷。”[4]170《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7]又凡盛皆曰殷。門,又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8]此關鍵處即指陽氣。穴處于大腿后部肌肉組織豐厚之處,為陽氣儲備充盛之處,故取名殷門喻膀胱經脈陽氣之豐盛之態。至陰,至,《說文解字·至部》:“鳥飛從高下至地也?!盵4]247,陰,陽極則陰生,此復行于陰分也,看似陽氣已盡,實為陽氣深蘊于陰,由此進入陰經,溫太陽寒水,發揮其氣化則能出矣之能。有夕陽余暉深蘊之態。取名至陰似太陽西下時,陽氣漸漸潛藏于里,意在呈現夕陽余暉深蘊之態。
2.2 經脈陽氣流通之勢 眉沖,眉,眉毛,引申為高處,沖,《說文·水部》:“沖,涌搖也?!盵4]229引申為向上鉆,直上。沖入云霄之意,取名眉沖,示為陽氣直沖于上,形象地描繪出本經陽氣充盛經此穴直沖而上的沖行之勢。飛揚 ,飛,《說文·羽部》:“飛,鳥翥也。”[4]245揚,《說文·手部》:“飛舉也。”[4]254引申為向上,別名厥陽,厥,《說文·廠部》:“發石也”[4]193,引申為用盡全力,憋氣發力,厥通掘,乃翹起、掘起之意。陽,陽氣也。厥陽意指膀胱經脈氣在此掘起上揚。取名飛揚,形象地描繪出本經陽氣充盛經此穴奮力而發的流動之勢。
足太陽陽氣充盛,并非肆意充盛而妄行,而是按照太陽東升西落的自然規律釋放不同的熱量,各有各路,且暢通無阻,各行其職。
3.1 氣街—聚集經絡之氣之通路承山,承,《說文·手部》:“奉也、受也”[4]253,山,《說文·山部》;“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盵4]190《釋名》載:“山,產也。產萬物者也。”[9]本穴承上而生,宣散陽氣,另《靈樞·衛氣》載:“氣在脛者,止之于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街、路也。氣街者、氣之徑路?!背猩绞疽怅枤饨浻杀狙ǔ涫⑺纳?,道路暢通無阻。且《針灸甲乙經·卷七·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第一(下)》載:“鼽衄,腰脊腳腨酸重,戰栗不能久立,腨如裂,腳跟急痛,足攣引少腹痛,喉咽痛,大便難瞋脹,承山主之。[10]”承山含義有二,一為示意承載充盛的陽氣,二為示意此穴即可治表證又可治里證,為溝通表里之意,為聚集經絡之氣之通路。
3.2 “氣道”—溝通天地之氣之場所通天,通,《說文·辵部》:“達也?!盵4]40通達之意。天,《說文·一部》:“顛也至高無上。”[4]7本穴位于巔頂部,為一身最高之處,寓有天象,取名通天,通達九天之氣也,有九天之氣源源不斷交互,使經脈陽氣充盛。仆參,仆,《說文·人部》:“頓也。”[4]167引申為頓者,以首叩地,意為接地氣。《廣韻·覃韻》:“參,承也,覲也?!盵11]取名仆參,寓意本穴脈氣可承收九泉之氣,不斷補充本經之陽氣。通天與仆參,構成“氣道”,使足太陽膀胱經陽氣徹九泉及九天。一上一下,一天一地,寓意天地人合一,天地貫通,形成人體最長一條通路,溝通天地之氣,亦言此經絡之通路廣大,太陽經陽氣自此通路運行自然暢通,充盛。
3.3 “氣筏”—疏通臟腑之氣之渠道 三焦俞,三,《說文·三部》:“天、地、人之道也?!盵4]9《道德經》中所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12]”焦,《說文》:“火所傷也?!盵4]209萬物為火所傷,其陽氣必充盛無疑。俞,《說文·舟部》:“空中木為舟也?!盵4]176引申為傳輸之意。三焦俞言此穴內傳輸之陽氣旺盛。另臟腑背腧穴系足太陽膀胱經氣所發,連于臟腑,為臟腑精氣轉輸之處,三焦俞即為三焦之氣傳輸之處,且《千金翼方·卷二十七·針灸中·胃病第六》載:“灸三焦俞,主五臟六腑積聚,心腹滿,腰背痛,飲食不消,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隨年壯。[13]609”穴名示意本穴旺盛的陽氣,具有疏通五臟六腑之氣之能,似疏通臟腑之氣之渠道。足太陽膀胱經穴名的闡釋說明本經存在多維立體空間通路,表里,上下,臟腑貫通,以保證膀胱經充盛的陽氣,且暢通無阻。
醫圣孫思邈于《千金翼方·雜法第九》言:“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13]624,可知腧穴名稱的取定并非隨意而為之,而是建立在古人對自然,社會,人體,文化以及臨床科學實踐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的。
足太陽膀胱經共67穴,其中18個穴名來自《內經》,38個穴名來自《針灸甲乙經》,另外6個來自《脈經》,3個來自《太平圣惠方》,2個來自《備急千金要方》[14]。從穴名含義的角度探析經脈特征,發現“巨陽者,諸陽之屬也?!斌w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經脈陽氣盛。絡卻,會陽,直言經脈陽氣充盛。神堂,承筋借巨陽應有之能隱喻陽氣充盛。其二,經脈陽氣流通廣,流勢旺。借自然界太陽之起落生動形象描繪膀胱經陽氣敷布之態勢,首先以睛明,委陽,殷門,至陰四穴一一呈現出太陽陽氣充盛之態,其次以眉沖,飛揚生動形象描繪足太陽經陽氣充盛之勢。其三,經絡脈氣存在溝通天地上下,表里、內外之通路。承山為經氣溝通表里陽氣運行之氣街,起到交通四方之能;通天與仆參兩穴形成溝通天地之通路,對經絡陽氣起到調控作用;三焦俞具有疏通臟腑之氣之能;從而形成表里,上下,臟腑,多維立體空間通路。
綜上所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之論與經脈循行之交接、交匯密不可分。膀胱經與“陽脈之?!倍矫}在百會,風府交會;與手足少陽經在巔頂交會;與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及陰陽蹺脈在睛明穴交會;其分支“從腰中,下挾脊,貫臀”與足少陽膽經交會于環跳穴;與多條陽脈相交,是膀胱經陽氣充盛的來源之一,此外,還需聯系經絡臟腑學說,膀胱經與各臟腑之氣均有聯系,十二臟腑之氣輸注于膀胱經背腧穴,且與腎臟互為表里,與肺臟為臟腑別通之臟,脈氣互通有無,致膀胱經陽氣源源不斷,故“巨陽者,諸陽之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