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華
(作者單位:諸暨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廣播、電視以及新媒體節目中得到了大量的運用,并且深得受眾歡迎。在許多新聞節目、綜藝節目當中,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主播的影子,尤其是部分程式化特征較為突出的新聞節目當中,人工智能運用得更為頻繁。人工智能主播的快速興起,無疑給傳統主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何通過不斷創新提升自身的價值,成為眾多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難題。
從近些年人工智能主播的實際運用情況來看,無論是在新聞資訊播報、天氣預報中,還是在各類綜藝節目中,人工智能主播的表現都堪稱驚艷。在很多節目當中,人工智能主播不僅能夠代替真人主播,還可以輕松完成部分高難度的工作,更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主播只需要極少的資源,就能夠維持正常的工作狀態,極大地節省了節目制作所需要的人力與物力[1]。相比于真人主播,人工智能主播具有以下幾種優勢:
從真人主播的工作流程來看,他們需要先識別稿件,理解稿件,然后才能進入語音播報階段,從文本識別到語音輸出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人工智能主播可以直接將文字信息轉換為語音。所以,對于播音工作實踐而言,人工智能主播的優勢更為明顯,可以在第一時間準確地將消息傳遞給受眾,而真人主播在這一方面明顯有所不足。
相較于真人主播,人工智能主播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全天候在崗,不需要休息,隨時都可以進入工作狀態。而真人主播在開始工作之前,需要一定的時間準備,工作一段時間之后還需要休息來調整狀態,無法每時每刻都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在一些緊急情況下,真人主播無法立即開始工作,而人工智能主播可以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只需要輸入相應的指令,就可以按照程序開始工作。因此,新聞媒體采用人工智能主播,能夠明顯地減少資源消耗,更為省時省力。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人工智能在廣播電視行業已經得到大量運用。以天氣預報為例,讓人工智能主播負責主持,可以獲得更穩定的效果,在具體實踐當中也不會發生口誤、忘詞等問題,可以輕松地獲得“零斷層”的效果。在廣播電視節目中,合理地引入人工智能主播,不僅可以顯著提升報道的時效性,還能夠減輕播音主持的工作壓力,讓播音主持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節目,更好地創新節目的內容和形式。
新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不僅要負責采編新聞,還要負責播報新聞。但是,部分播音主持由于自身能力不足,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相比之下,人工智能主播能夠借助數字技術,提高工作的效率,出色地完成新聞采編和播報工作[2]。以東方衛視推出的節目《看東方》為例,為了提高節目的播出效果,節目引入了虛擬的預報員“微軟小冰”,其不僅能夠對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和分析,還能夠結合天氣數據進行恰當的點評,給觀眾提示相應的信息。人工智能主播豐富的功能、快速的工作效率給真人主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真人主播的生存空間也因此不斷被壓縮[3]。比如,作為縣級融媒體中心記者的筆者,在平時的工作中,由于人手不足,不僅需要負責兩檔新聞節目的播音主持工作,還需要承擔編導、后期制作等任務,工作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播音主持業務水平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在主持節目時,主持人通常都是按照預定好的方案開展工作,或者根據已經創作好的稿件進行播報。節目結束之后,主持人很少進行回顧和總結,工作模式較為陳舊,難以適應新時代媒體的傳播規律。而人工智能主播在節目中可以結合大數據技術,整合大量不同形式的信息,增強節目的呈現效果[4]。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主播在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傳輸及數據回饋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根據節目的要求,調整工作的模式,更能滿足新時期媒體傳播的需求。
不同播音主持的性格特征不同、職業經驗不同,在長時間的播音主持實踐中,主持人會逐漸形成特有的風格。這種風格雖然可以顯著地提升主持人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增強其競爭實力,但是也會對主持人未來的發展造成限制,導致其主持風格單一,難以長時間吸引受眾。而人工智能主播可以搜集不同主持風格的語音素材,并對其進行重新整合,然后再進行學習和模仿,從而為觀眾提供不同風格的節目,顯著提高節目的可觀賞性。
人工智能主播雖然能夠降低失誤的概率,但是由于其不具備人的思維能力和情感能力,在主持節目時,無法像真人播主持那樣,與嘉賓、觀眾進行情感層面的交流[5]。人工智能主播在主持節目時,需要相應的機器硬件和程序代碼作為支撐,而現行的人工智能技術還無法實現情感交流。相比之下,真人主播可以通過自己的表情、動作、眼神等,帶給觀眾溫暖。因此,在播音實踐中,真人主播可以積極地與觀眾進行交流,用心傾聽觀眾的感受,及時地作出回應,從而在情感層面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通過自己的真誠獲得觀眾的支持。此外,在主持節目時,播音主持還可以結合現場的情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狀態,或者通過相應的肢體語言,更好地向受眾傳達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時,主持人可以用專注的眼神看著對方,身體可以微微前傾,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觀眾繼續發表意見;當觀眾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時,主持人也可以通過微笑、點頭等方式表示理解,通過與觀眾不斷交流將節目帶向高潮,進而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進一步增強節目 效果。
人工智能主播通常以大量的語音素材作為基礎,對真人播音主持的語音素材有著極強的依賴性,無法根據場景自主創新,最終呈現的效果顯得比較呆板,明顯缺乏活力,因此人工智能主播并不適用于所有的節目,也很難獲得所有觀眾的認同[6]。與人工智能播音主持相比,真人主播在創新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因此,在具體的播音主持過程中,真人主播可以充分地發揮自身優勢,緊跟時代發展,在播音主持中適當地加入表演元素,使節目顯得更加活潑有趣。在主持節目的過程當中,真人主播可以根據節目的主題和實際的場景即興發揮,如在節目中加入幾個當下比較熱門的段子,或者是隨意來上兩段繞口令,或者是模仿當下熱門電視劇當中的橋段,調節現場的氣氛,增強節目的效果。筆者作為諸暨電視臺的主持人,曾經負責主持對農節目《鄉村道地》,為增強節目的趣味性,筆者在節目當中經常即興發揮,加入觀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元素。比如在2022年4月的一期節目當中,筆者在向觀眾介紹通過田園采茶舞帶動農旅融合發展的相關經驗時,即興表演了一段采茶舞,并且還加入了諸暨亂彈,令觀眾耳目一新。
播音主持在主持節目時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并不一定會按照之前的流程進行,有可能會出現突發性的意外情況,所以播音主持還必須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人工智能主播在工作時一般都是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遇到意外情況時難以及時采取措施,真人播音主持則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急中生智,游刃有余地處理各類意外情況。因此,在播音或主持節目的過程中,真人播音主持一定要保持冷靜,即使是面對突發情況,也不能怯場,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采取有效的方式來應對。比如在與節目嘉賓交談的過程中,提及一些敏感的話題時,嘉賓可能會情緒失控,面對這樣的情況,真人播音主持就可以先停止談話,以柔和的口吻安撫對方的情緒,直到對方安靜下來,再切入正題。此外,播音主持在節目中有可能還會受到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如設備故障、氣候變化、人為失誤等,當意外情況發生時,播音主持需要保持鎮定,采取不同方式應對危機,確保節目能夠正常進行。筆者在工作過程中,也曾多次遇到過類似的突發情況。比如,在2022年五一期間,諸暨市融媒體中心負責主辦一場車展,原本開場儀式并不是由筆者主持,但是由于事先安排的主持人未能及時到場,筆者只能臨時救場。即使事發突然,但是筆者仍舊鎮定自若,游刃有余地完成了主持工作。
與人工智能主播相比,播音主持最大的優勢在于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可以根據節目內容調整自己的思路。在主持或播報節目時,播音主持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根據節目的主題,適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即使是針對同一事件,播音主持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深入挖掘事件的內涵,引導嘉賓和觀眾認真思考,充分發揮節目在引導輿論、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播音主持要多聽、多看、多想,多觀察節目中每一個人的不同變化,綜合各方觀點,再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可以邀請現場的觀眾參與互動,發表不同的看法,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豐富節目的內涵,增強節目的包容性,使節目獲得更多受眾群體的支持。作為新時代的播音主持,在主持節目時不能拘泥于一己之見,而是應當以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的態度,欣然接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如此才能不斷地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開闊視野,從更高的層次去看待分析問題,憑借出色的才華、過人的智慧獲得廣大觀眾的信賴,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輕松應對人工智能主播帶來的挑戰。
新時代背景下,大眾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多種設備獲取信息,選擇的范圍更加廣泛。大眾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意收看不同類型的節目,定位不清晰、風格不突出的播音主持根本無法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所以,在主持節目時,播音主持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突出自己的個性風格。一方面,播音主持要根據自身的天賦、才能,明確自己的定位,通過大量的實踐形成自己的主持風格,提高自己的可辨識度,進而提升自己在整個行業當中的影響力。比如播音主持可以在節目的開頭或者結尾處,適當地加入一些富有個性的語言,向觀眾展現自己的特殊魅力,加深自己在觀眾心目當中的印象。作為諸暨電視臺的一名節目主持人,筆者曾親自主持過新媒體專欄節目《花花來了》,每期節目一開場,筆者都會用一句“花花來了”導入正題,借以提高節目的辨識度。諸暨是著名美女西施的故里,當地民間一直將“花花”作為美好的代名詞,筆者以“花花來了”作為開場白,使節目顯得更為親切,從而吸引更多受眾關注節目。即使是在節目之外,很多民眾看到筆者,都會親切地叫一聲“花花”。由此可見,真人主播在突出自身的個性時,節目的傳播力也會隨之增強。
另一方面,在主持節目時,播音主持的風格要與節目的風格保持一致,借助節目資源,突出自身形象。對于播音主持而言,節目就如同一個特殊的舞臺,能夠為其提供發揮才能的空間。但是,播音主持不能為了突出自己,就忽視節目的整體設計風格,而是要積極地尋求與節目風格相匹配的路徑,同時以自己的個性風格帶活整個節目。
目前,很多媒體紛紛開始啟用人工智能主播,這給播音主持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面對這樣的形勢,播音主持需要努力學習各種新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自己在行業當中的地位。一方面,播音主持在不斷豐富基本職業技能的同時,還可以朝著一專多能的方向不斷發展,除了能夠語音清晰地進行播報,還要學習并掌握采訪、編輯、拍攝制作等多項技能,成為極具個性的記者型主持人或者綜合型媒體人才。播音主持除了要出色地完成播音主持本職工作,也要能夠勝任其他崗位,為自身轉型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真人主播在傳遞信息時,還要通過多種技能靈活地處理信息或者進行二次創作,從而有效避免被人工智能主播所取代。人工智能雖然可以不斷地進行升級,但在某些方面仍然難以與真人主播相提并論。因此,播音主持要通過不斷學習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進而不斷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積極應對人工智能主播帶來的挑戰。
人工智能主播的廣泛運用,雖然給真人播音主持提供了更多的發展契機,但也給真人播音主持增加了壓力。為了更好地應對人工智能主播帶來的挑戰,真人主播需要結合自己職業發展的需求,通過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增強自己的應變能力,如此才能在節目中突出自己的個性,引起受眾的關注,提高自己在傳媒行業中的影響力,從而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