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俊,陳麗莉
(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320)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也給學校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全國都認真貫徹“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工作要求,在各級部門高度重視、精心部署的前提下,線上教學有序展開。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早已有教育部門的精品課程資源,并搭建好本校的線上教學平臺,鼓勵教師自建豐富的教學資源,構建并完善網絡課程,并在疫情期間上線運作,以滿足“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要求。
作為阻止疫情向校園蔓延的應急措施,中等職業學校在短期內被迫從線下教學全面向線上教學轉變,學生和教師在家參與的線上教學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對中職學校而言,挑戰遠不止于教學方式的轉變?;A教學資源已有,是不是就能有效開展教學活動?過往的線上教學活動、“混合教學”模式的開發研究成果是否能夠拿來使用?如何保證高水平的線上教學活動高質量開展?如何將專業性更強的知識、操作需求更高的內容通過線上教學的頂層設計實現突破?如何創建線上的沉浸式教學環境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度與積極性?這些問題的探討與思考,是中職線上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方向,也是中職學校實現提質培優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有研究指出,針對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積極構建網絡課程、豐富學習資源[1]。除了繼續推進校園資源自建、教師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以外,中職學校還要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優化產教融合,加強中職線上教學頂層設計的規劃統籌,精準對接行業發展建設的時代需求,開發適應虛實結合實訓課程資源及相關課程體系。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指南》等政策文件,國家大力倡導職業院校創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中職學校要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將傳統職業教育教學作跨時代、高端化的專業提升。
2.1.1 不足
(1)教學效果不理想。大部分的中職線上教學,無法沿用過去在線下課堂上設計的交互環節,難以及時得到學生反饋,教師引導不到位。而疫情初期的線上教學主要以圍繞理論知識為主,內容相對枯燥抽象,專業實操、實踐操作這些內容的教學無法在線上開展。這些情況在中職學校中似乎很普遍,一項對疫情期間教學效果的研究表明,線上教學質量大幅下降[2]。可看出,類似情況不是個例,所以為了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中職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做出調整,認真分析梳理教學內容,根據線上教學時空分離的特點,反思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下降的實質性原因,重新構建線上教學的各個環節。
(2)對學生指導不滿意。疫情前,教師習慣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并且使用多種方式監控督促,使教學有序開展;但在疫情期間,這些方法似乎失敗了。經常看不到老師的學生們正在拖延完成的各種任務,即使任課老師、班主任給學習任務設定了最后期限,學習過程中也提供很多豐富有趣的學習資源,學生完成的質量也不高,有些任務的完成甚至連學生自己都不滿意。雖然老師經常提醒監督,但大部分成績都不理想[3]。
當被問及原因時,很多學生說他們在家里無法進入學習狀態,他們很容易被各種事情分心,惰性常常盛行。因此,中職教師要想提高線上輔導的效果,就必須在輔導方法和技巧上做出創新性的改變。
2.1.2 改進措施
(1)準備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提前準備好章節的文本思維導圖、動畫、微視頻,一方面有助于實現“翻轉課堂”,即預先把材料發給學生,讓他們提前閱讀和預習,課堂上主要是討論和互動;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新教材的引進。建議老師開始做微課或者慕課,既可輔助自己的課程教學,也可讓教學資源得到廣泛傳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4]。
(2)增加需要協作準備的專業演示。理論知識抽象、枯燥的性質往往難以摒除,但教師們可根據專業特點,選擇一兩個理論知識點,鼓勵小組討論創作符合教學要求的實驗實拍、情景展演,讓課堂翻轉更具有趣味性,同時借助積極主動的學生去拉動小組協作式學習討論,形成協作式學習。
(3)指導學生時明確任務劃分。疫情前,給學生一個比較大、比較一般的任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可隨時見面討論,不斷推進,是可行的。但因疫情防控造成的溝通不暢,需要增加人工溝通和反饋節點。因此,它將原來的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不斷督促學生進行研究,有助于降低學生的惰性。
(4)重視線上學習的評價反饋。疫情前,已有很多教師將多層面的評價融入傳統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積極性不夠,線上學習應建立全面多維的評價體系,盡可能將企業專家評價引入學習過程中,同時完善師生評價、生生互評環節,并第一時間將評價結果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不帶壓力的緊迫感[5]。
線上教學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在疫情期間如此廣泛長期的應用和實踐是前所未有的,這為疫情后學校適當開展線上教學打開了大門。線上與線下教育的深度融合將成為必然,“混合教學”(線上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將成為未來教學的新常態[6]。
疫情防控常態化是當下實況,中職學校線上教學不能再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專業教學視頻等優質學習資源的運用與理解,需要開展更具有特色的課程教學,借助前沿科技搭建校企資源共享的教學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方式,革新一線教師的教育觀念,打造具有不斷學習能力的高水平高質量的創新型教學團隊,也需要建設功能先進的仿真教學資源與場景,務必將逐漸成熟的虛擬仿真技術融入中職線上教學的過程中。
針對疫情后線上教學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2.2.1 增強教線上教育的頂層設計
科學預測未來中職線上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規模和需求,深入調研建筑行業、房地產行業等發展趨勢,精準對接大灣區發展過程建筑工程施工和電梯安裝與維修保養等專業動向,提升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加強對中職線上教育專業化、高端化的投資規劃、搭建集教學、管理及培訓一體且能實現多方位共享的智慧線上教育平臺、創建具有專業特色的在線虛擬仿真教學環境、組織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打造全國優質學校,注重線上教學體制機制的創新,充分發揮學校的積極性,穩步提升辦學水平。
2.2.2 重視教師線上教學能力的培養
以學校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師特點開展針對性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思維和信息素養,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教學手段改造課堂,強化教師線上教學設計對策略的選取、教學環境的創建等綜合教學能力。注重教師線上指導、師生互動、作業審核、學業狀況分析、答疑指導等教學應用。借助名師影響力,組建專業工作室,組織一線教師開展一系列自我診斷、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螺旋式上升的進階工程。
2.2.3 保證線上教學質量
靈活運用現有的精品課程資源,不斷打磨升級,科學開發全媒體課件,大膽創新教學的呈現方法及教學內容的設計等。借助優質課程資源,滿足學生線上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定制個性化的發展規劃。優化線上教學支持系統,提供豐富的工具、平臺和交流合作平臺[7]。
2.2.4 提高學生線上學習效率
搭建良好的線上學習環境,如創建學習小組、營造學習氛圍等,加強師生交流互動,減少學生在線上學習中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服務,如技術支持、資源更新、活動安排、過程監督、問題解決等支持服務,提高線上學習效率。
2.2.5 培養提升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
發揮線上學習平臺的監控功能,定期發送活動計劃、日程安排、學習進度、考試計劃、論壇反饋等提醒,幫助學生方便地管理個人學習。提醒家長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培養孩子在家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形成。
2.2.6 重視線上學習效果的評價
加強對線上教學教師的評價,將師生互動、線上教學活動組織、線上學習資源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在反饋中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將人工評價與機器評價相結合,提高線上學習效果評價的準確性。
由于中職課程的特點,學生需借助實操課程理解和運用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但疫情原因,學生實際操作課程難以開展。根據不同專業特色,我校逐步形成了適合疫情防控需要的多學科跨平臺線上教學方案,有效實現了“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并根據上級防控要求不斷完善,為學生順利完成專業實操訓練提供保障,進一步為學生在工作前進行實習培訓,使實習生對各單位的工作流程和基本工作知識內容有初步的了解。
目前,將信息技術和實訓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創建沉浸式、游戲化、交互強的實訓實習學習場景,是廣大中職業院校都在躍躍欲試的創新領域。因為這既能在滿足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專業實操教學需求,又在逐步保障并完善職業教育中專業課程教學的進階式發展。疫情期間,中職學校應以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為校園信息化工程、智慧化工程建設的重要抓手,將校企合作推向深度融合階段,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到專業教學中。以我校為例,使用電梯安裝虛擬仿真系統平臺開展電梯安裝、維保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及實操訓練的觀摩,通過房地產虛擬仿真實現在線售樓情景的實訓實習、借助建筑云課學習平臺完成三維識圖、建模、裝飾設計等建筑類虛擬仿真實操訓練。虛擬仿真技術的載入將線上教學推向專業化、可視化,將枯燥、平面的講解變成形象生動的、實時操作的圖形圖像,從感性上引導學生開展線上學習,通過實時互動吸引并留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事物具有多面性,新技術也不例外。情景再現、沉浸式體驗是虛擬仿真技術的教學應用,既彌補了實訓課程中操作時間短、實訓成本高、實際操作危險等不足,又將實訓課程中操作步驟進行細化分類,并能讓學生從多方位掌握專業實訓操作教學,從而達到線上教學的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但虛擬仿真的精度、逼真度、實時性是目前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教學實際的技術瓶頸,需要改善突破。而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線上教學,還有網絡的問題需要克服,帶寬不足是無法忽視的制限,上述不足必然會導致虛擬仿真線上教學質量無法達到最大化。
教學一線教師既要及時掌握新的信息化教學技能、也要時刻關注虛擬仿真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是否有效。通過不斷探索、嘗試、分析、歸納、研究,將實訓實習學習場地的信息化建設穩步推上新的臺階,使不斷更新迭代的智慧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在職業教育的舞臺大放異彩。
疫情期間,中職線上教學的質量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和家庭的協調來共同保證。作為中職學校,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提質培優的宗旨,另一方面要勇于革新,通過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虛擬仿真實訓的資源開發建設、線上教學平臺構建與運用等工作的完善,完成升級改造,將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人才培養目標,提升自身辦學水平及教學質量;隨著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前沿信息技術的運用也有嶄新的發展方向,中職教學科研工作將迎來方方面面的挑戰,處于中職教學一線的教師必須主動應對,積極提升,勤于思考,創新教學模式,確保自己在“新常態”下仍能優質高效開展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