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心胸外科,山東 煙臺,264003)
自發性氣胸屬于常見的胸外科急癥,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病情輕微者多采取保守治療,病情遷延難愈者需采取手術治療[1]。胸腔鏡手術為治療自發性氣胸的常用方法,該術式創傷性較小,可避免對胸腔組織造成損傷,但術后存在發生肺部感染等并發癥風險,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會有所下降,還需經歷一個較長的康復階段。對自發性氣胸胸腔鏡手術患者實施恰當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其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在臨床中要重視護理服務。常規護理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護理措施缺乏針對性、人性化,不能充分滿足患者護理需求,無法加速其病情的康復。康復護理是一項現代化的護理方法,可彌補常規護理的缺陷,其應用率較高,但關于其護理效果的科學論證較少[2]。本研究選取2020 年3 月—2021 年9 月煙臺市煙臺山醫院收治的68 例自發性氣胸胸腔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就康復護理服務模式對其應用效果進行介紹。
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選取2020 年3 月—2021 年9 月煙臺市煙臺山醫院收治的68 例自發性氣胸胸腔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4 例。研究組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齡23~55 歲,平均年齡(32.87±3.59)歲;發病部位:左側13 例,右側15 例,雙側6 例;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15 例,高中及中專10 例,大專及以上9 例。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2 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32.98±3.62)歲;發病部位:左側14 例,右側13 例,雙側7 例;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17 例,高中及中專10 例,大專及以上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研究相關內容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煙臺市煙臺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自發性氣胸診斷標準[3],經胸部X 線或胸部CT 等檢查診斷為自發性氣胸;②具備胸腔鏡手術指征[4];③認知能力良好。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以及其他重癥疾病者;②近期接受過其他手術治療者;③正參與其他研究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詳細記錄其血壓、心率、臨床癥狀等指標,如有異常,需立即告知主治醫生進行處理;收集其基本信息,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并不斷更新檔案內容;給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指導,告知其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給予簡單的口頭宣教和用藥指導;實行必要的心理安撫,主要為語言安撫,通過聊天給予患者鼓勵,引導患者正確宣泄負性情緒,囑咐家屬多安慰患者;遵醫囑實施治療及護理服務,根據醫囑正確用藥,并了解患者藥物過敏史和個人需求,同時做好環境護理、生活護理等基礎性護理服務,要盡可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康復護理,所有護理措施均在術后實行。①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術后心理狀態,給予其人文關懷,在與患者交流時要語氣平和、態度和藹、著裝得體,要鼓勵患者傾訴自身想法,可采取轉移注意力、開導、宣泄情緒、音樂療法等方法緩解其負性情緒,還可邀請康復患者分享自身治療經驗,以提升其康復信心。同時還要囑咐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給予其親情支持,對于家庭經濟困難者可申請醫療援助。②呼吸康復訓練。在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可指導其選取舒適的休息體位,以放松全身肌肉,還可指導其進行縮唇呼吸訓練,患者取端坐位,首先進行3 次深呼吸,以鼻部吸氣,最后一次吸氣到無法吸氣后用力屏氣3 s,之后使雙唇呈口哨狀緩慢呼氣,吸氣與呼吸時間比為1∶2,需充分訓練6 次,之后再進行腹部呼吸,患者取平臥體位,在腘窩處墊上枕頭,雙手緊貼腹部,經鼻部緩慢進行深吸氣,之后屏氣,然后緩慢呼氣,吸氣時應往外凸起腹部,呼氣時腹部內凹,重復上述訓練,2 次/d,20 組/次。③肢體康復訓練。在早期可指導患者結合肌力四肢聯動訓練進行阻力調控,指導患者自行控制訓練速度,在可耐受的范圍內進行運動訓練,運動過程中要加強血氧飽和度監測,在出現下肢疲倦、氣促等情況時需稍加休息,在癥狀緩解后繼續訓練,1 次/d,30 min/次。如患者身體情況允許,可指導其進行爬樓梯訓練,并調控自身呼吸節奏,輔以縮唇呼吸,出現明顯呼吸困難癥狀后需短暫休息再繼續訓練,1 次/d,15 min/次,干預至出院前1 d。
①比較兩組患者基礎指標(術后進食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癥狀改善時間、透視檢查正常時間、住院時間)。
②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改善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嚴重程度[5]。SAS 評分滿分為80 分,>69 分為重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50~59 分為輕度焦慮,<50 分為無焦慮,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焦慮情緒越輕微。SDS 評分滿分為80 分,>72 分為重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53~62 分為輕度抑郁,<53 分為無抑郁,評分越低表示患者抑郁情緒越輕微。
③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評分0~10 分,評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6]。
④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肺漏氣、肺部感染、肺不張、胸腔積液等)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肺漏氣+肺部感染+肺不張+胸腔積液)例數/總例數×100%。
⑤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 改善情況。在手術前、術后3 d 分別以便攜式麥邦M&B 肺功能儀檢測患者FVC、FEV1水平,并計算FEV1/FVC。
⑥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氣分析指標。采取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患者手術前后血氧分壓(PaO2)、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⑦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煙臺市煙臺山醫院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60 分為不滿意、60~79 分為比較滿意、≥80 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⑧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共分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等8 個維度,每項滿分均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7]。
以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所得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癥狀改善時間、透視檢查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后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礎指標、術后VAS 評分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基礎指標、術后VAS 評分比較 (±s)
組別 例數 術后進食時間(h) 術后下床活動時間(h)術后VAS 評分(分) 癥狀改善時間(d) 透視檢查正常時間(d) 住院時間(d)研究組 34 15.12±1.55 10.90±1.50 4.66±1.20 4.28±0.43 5.55±0.78 6.35±1.20對照組 34 21.27±1.59 17.30±1.55 7.59±1.27 6.30±0.70 7.50±0.82 10.25±1.31 t 16.150 17.301 9.775 14.337 10.047 12.801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s,分)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4 61.10±4.58 35.51±4.20 60.28±5.01 36.01±4.18對照組 34 62.01±4.61 46.68±4.33 60.97±5.22 47.70±4.29 t 0.817 10.797 0.556 11.380 P 0.417 <0.001 0.580 <0.001組別 例數SAS 評分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手術前,兩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研究組患者FVC、FEV1、FEV1/FVC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s)
FEV1/FVC(%)術前 術后3 d 術前 術后3 d 術前 術后3 d研究組 34 2.73±0.52 3.66±0.70 1.98±0.35 2.87±0.49 71.25±6.20 78.89±7.20對照組 34 2.75±0.54 3.23±0.65 1.99±0.37 2.38±0.50 72.01±6.23 74.55±7.12 t 0.156 2.625 0.114 4.081 0.504 2.499 P 0.877 0.011 0.909 <0.001 0.616 <0.001組別 例數FVC(L)FEV1(L)
手術前,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研究組患者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mm Hg)
表5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mm Hg)
注:1 mm Hg≈0.133 kPa。
PaCO2術前 術后3 d 術前 術后3 d研究組 34 82.21±11.54 95.69±5.40 52.20±4.86 39.55±4.75對照組 34 81.93±11.50 88.78±5.37 52.67±4.90 45.55±4.97 t 0.100 5.291 0.397 5.089 P 0.921 <0.001 0.693 <0.001組別 例數PaO2
續表7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續表7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后活力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 總體健康研究組 34 84.45±4.57 85.51±4.50 85.55±4.69 85.36±4.52 86.63±4.49 85.53±4.27 86.37±4.02 85.23±4.36對照組 34 74.45±4.50 75.50±4.47 74.96±4.52 75.87±4.44 76.69±4.58 76.60±4.22 77.72±4.19 75.86±4.50 t 9.091 9.202 9.480 8.734 9.037 8.673 8.686 8.720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7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活力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 總體健康研究組 34 62.25±4.55 63.12±4.67 62.89±4.50 61.19±4.56 62.98±4.14 63.38±4.20 64.48±4.15 63.34±4.10對照組 34 63.10±4.58 63.39±4.70 63.38±4.55 62.23±4.67 63.96±4.39 62.25±4.17 65.21±4.20 63.10±4.05 t 0.768 0.238 0.446 0.929 0.947 1.113 0.721 0.243 P 0.445 0.813 0.657 0.356 0.347 0.270 0.474 0.809
自發性氣胸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具體可分為原發性自發性氣胸和繼發性自發性氣胸,原發性自發性氣胸的發生與胸膜下大泡和肺大皰破裂、先天性肺部彈性纖維發育不良等因素有關,繼發性自發性氣胸的發生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惡性腫瘤、肺囊性纖維化等肺部疾病有關[8-9]。自發性氣胸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咳嗽、昏迷、休克等,其危害性極大,應在確診后及時進行手術治療[10-11]。胸腔鏡手術為治療自發性氣胸的常用方法,該術式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因此應對其實施恰當的護理干預,通過高質量的護理干預針對性地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康復護理是一項具有針對性、人性化特點的護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將其應用于自發性氣胸行胸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呼吸康復訓練、肢體康復訓練等護理服務,能針對性地改善其負性情緒,提升其肺功能和肢體活動能力,進而改善其身心狀態和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對自發性氣胸胸腔鏡手術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后,其術后進食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癥狀改善時間、透視檢查正常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護理后SAS、SDS、VAS 評分均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94%,患者術后3 d FVC、FEV1、FEV1/FVC、PaO2水平顯著升高,術后3 d PaCO2水平顯著下降,護理滿意度達97.06%,術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且上述指標均優于單用常規護理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李佳承[12]的研究結果相似。說明自發性氣胸患者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期間,配合康復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改善其基礎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疼痛感,使患者情緒穩定。此外,患者的血氣指標、肺功能不會受到影響,能夠全面提高術后康復質量,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13]。患者術后康復時間縮短可證明康復護理的應用能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改善其生理、心理狀態,使其盡早恢復正常生活,達到出院標準;患者心理狀態和術后疼痛的改善可證明康復護理的應用可針對性改善患者應激反應,有助于提升其治療配合度,可最大限度滿足患者護理需求,也體現了人性化的護理特點;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降低表明康復護理的應用可有效規避各類并發癥的發生,而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對縮短其住院時間也具有積極意義;患者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則表明康復護理的應用有助于提升手術療效,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不局限于改善其表面癥狀;護理滿意度提升則表明患者對此護理模式的認可度較高;生活質量的改善則是因為病情改善而帶來的積極效應;張艷[14]、王淑蒨等[15]的研究結論也充分論證了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的應用可彌補常規護理的缺陷,能更好地改善自發性氣胸行胸腔鏡手術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質量,患者對此護理模式的認可度也較高,這與以往研究結論相符,即康復護理更能滿足患者護理需求,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更高[16]。因此,康復護理對自發性氣胸行胸腔鏡手術患者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建議將此護理模式在臨床中應用。